陸如泉專欄
國際能源戰略學者、教授級高級經濟師
非洲地區當下正處于近二十年來少有的“變”和“亂”交織的動蕩期。由此,我們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對非合作?
中非合作論壇2024來了!這應該是中國2024年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主場外交活動。
中非能源合作由來已久,1995年,中國與蘇丹簽署了第一份石油合作協議。以此為起點,經過近30年時間,中非能源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石油企業在非洲實施了多個合作項目。在蘇丹,中國石油助力該國形成了石油工業產業鏈的“蘇丹模式”;在乍得、尼日爾等國家,中國石油進行自主勘探開發建設,形成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格局。中國石化在安哥拉開展了上游合作。另外,于2022年與阿爾及利亞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未來25年的時間里,對阿爾及利亞東部的油田進行開發。中國海油在烏干達、尼日利亞、莫桑比克等國家均開展了油氣合作。
然而,非洲地區當下正處于近二十年來少有的“變”和“亂”交織的動蕩期。所謂“變”,就是政變,2021年以來,圍繞中部非洲和撒赫勒地帶連續出現了多個國家發生政變的“傳染帶”,馬里、幾內亞、布基納法索、尼日爾、加蓬等五國共發生7次成功政變。所謂“亂”,就是叛亂,即近兩年來,在北非和東非地區出現的暴力與恐怖襲擊,導致諸多地區已經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那么,在非洲地區當下變亂交織的背景下,我們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對非合作?
第一,對非合作必須堅持“安全”底線。要把安全風險評估作為對非開展合作的前置環節,特別在極高安全風險國家,不評估不投資不搞工程建設;要針對現有重點合作項目,特別是重大投資和礦產資源開發及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包括人防、技防、物防和信息防在內的安全保護體系,建立健全“軟硬兼施”的保護機制;要不斷完善應急處突的機制,一旦發生重大風險,確保人員撤得出、資產保得住、關系維持住、信譽維護住。
第二,對非合作必須堅持“效益”底線。效益是衡量對非合作高質量與否最核心的標準。對于中方而言,必須實現保底的投資回報,必須用法律條文保護自己的應得收益不受傷害。對于當地而言,中方的投資和經營必須給當地創造豐富的就業、稅收并帶動基礎設施和當地經濟的整體發展,而且是超越西方平均水平的回報。
第三,對非合作必須堅持“可持續”底線。當下,可持續于非洲而言一是綠色低碳發展,二是建立良好的、經得起考驗的公共關系,三是充分的ESG績效。核心是以中國人獨有的真誠、平等、平和、利他主義和儒家思想的人情味獲得當地的充分認可。
第四,對非合作必須堅持工業化、信息化的“兩化融合”路線。中國的快速工業化、擁有全球門類最全工業體系的發展路徑和模式對于非洲國家有著無與倫比的魔力,需要用好我們的比較優勢,在非洲講好中國工業化的故事。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就是中國的“工業學大慶”“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非洲一些國家得到了很好傳承,幫助蘇丹、尼日爾、乍得等國快速建立起了現代石油石化工業體系。
當前,中國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非洲也正朝著非盟《2063年議程》確定的目標加速前進。未來,中非必將在更大范圍、更多領域實現同頻共振,為各自現代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正如贊比亞總統希奇萊馬說:“此次峰會上,中方提出了不少對非務實合作新舉措,中非經貿合作將迎來新的更大機遇?!?/p>
責任編輯: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