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油價上漲的背景下,“三桶油”利潤齊升。
隨著8月28日晚間中國海油公布202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三桶油”的中期業績全部出爐。數據顯示,“三桶油”上半年的業績都實現了增長。歸母凈利潤方面,“三桶油”均呈現不同程度上漲態勢。此外,除取得正增長,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均創歷史同期的最好水平。“三桶油”紛紛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中期分紅方案。
中國海油凈利潤增幅最高
在營收方面,中國石化在“三桶油”中位列第一。根據三家企業的半年報顯示:中國石油實現營收約1.55萬億元,同比增長5%;中國石化實現營收約1.58萬億元,同比下降1.1%;中國海油營收相對較低,為2267.7億元,同比增長18%。
“與國際同行利潤紛紛下降相比,‘三桶油’業績穩中有增體現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充分利用國際油價窗口期的同時,均通過成本控制和產量管理增強自身競爭力。”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劉明明分析道。今年上半年,布倫特原油現貨平均價格為84.0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9.66美元/桶上升5.5%。“三桶油”抓住了國際原油市場回溫機遇,持續提高原油產量。其中,中國石油上游繼續保持規模增長,油氣當量產量同比增長1.3%,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原油產量6445萬噸、原油產量同比增長5.8%,可銷售天然氣產量731.8億立方米。
中國石化國內油氣當量產量創下歷史最佳,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油氣當量產量25766萬桶,同比增長3.1%。中國海油在勘探業務上繼續發力,上半年獲得7個發現,包括中國海域千億方大氣田陵水36-1、海外圭亞那Stabroek區塊Bluefin等。同時,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公司凈產量同比上升9.3%。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在利潤方面,中國海油歸母凈利潤高達797億元,同比大增25%,雖然位列第二,但增幅卻是三家公司最高的。專家指出,這說明中國海油以相對較低的營收實現了較高的歸母凈利潤,業績十分可觀。
劉明明表示,中國海油桶油主要成本管控成績亮眼。一來人員配置精簡,員工僅有2萬出頭,在“三桶油”當中數量最低;二來中國海油持續加強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推動智慧油田建設,促進集中管理,進一步實現海上油田無人化、少人化,從而提高人效、降低成本。在中國海油的積極管控下,上半年桶油主要成本27.75美元/桶,同比下降1.5%,在油價升、成本降的雙重推動下,有效提升了中國海油的油氣收入和利潤。
中國石油化工業務觸底反彈
“三桶油”煉化板塊業績差異明顯,主要存在于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之間。其中,中國石油的表現異常亮眼,化工業務實現觸底反彈,經營利潤近31.26億元。
“近幾年,中國石油大力推進煉化一體化建設,實現了資源優化利用,帶動了中國石油煉化高質量發展。”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金鐳說。
2023年,中國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投入運營,作為國內一次性建設規模最大的世界級項目,實現了“宜油則油、宜芳則芳、宜烯則烯”,對中國石油煉化板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不僅如此,半年報顯示,中國石油上半年煉化新材料同比增長72.0%,實現經營利潤136.3億元,為化工業務扭虧為盈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新材料方面,中國石油緊盯高端化加快布局,今年5月成立中國石油藍海新材料(通州灣)有限責任公司,7月獨山子石化與深圳大學宣布聯合成立高性能聚烯烴新材料聯合實驗室……不斷提高產品競爭力。
反觀中國石化煉化板塊經營收益卻表現不佳,同比下降37.6%。中國石化將企業營收下降的原因主要歸因于部分石油石化產品銷量下降。
新奧能源貿易有限公司客戶認知經理郭鋒認為,上半年原油采購成本上升和市場需求疲軟,較高的原油價格不利于煉化板塊業績的增長,由于中國石化煉化板塊占比較大,因此受到了明顯的影響。“未來,中國石化應精準預判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在國際油價高位運行時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合理控制煉化板塊投資;在國際原油價格走低時應及時作出調整,在煉油過程中降低能耗、管控成本,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加強市場導向,銷售市場對路的產品,以發揮煉油業務業績支撐作用。”郭鋒說。
兩家公司上半年也同時經歷了國內成品油需求整體下行的沖擊,境內成品油銷量均出現下降。另外,當前煉化板塊是石油公司碳排放最主要來源,成品油達峰和“雙碳”目標的壓力并行,都令兩家公司在煉化板塊承壓。
劉明明指出,在這種形勢下,企業在規模增量上做文章并不可取。他建議企業在現有煉油產業布局和規模優化上挖掘潛力,同時加快煉化板塊綠色轉型,在綠氫替代、二氧化碳捕獲等方面超前布局。
仍面臨諸多挑戰
與“三桶油”相比,以殼牌、道達爾能源等為代表的國際石油巨頭在收入和利潤等方面均呈現不同幅度下降。其中,天然氣實現價格和煉油毛利的大幅下降是重要原因。
不過,國內油氣企業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與國際巨頭相比,在大型油氣項目積累方面,三桶油仍存在顯著短板。以深水油氣開發為例,65%的產量集中在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殼牌、bp等八家公司,其中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就超過20%。
業內指出,未來,“三桶油”在幾個方面將保持較高投資力度和經營壓力。
其一,是勘探開發方面。目前,三桶油在“七年勘探開發行動計劃”的推動下,保持了較高的勘探和開發支出,如中國石油2023年勘探支出66.1億美元,而bp、殼牌等五大石油巨頭勘探總支出合計75.7億美元……
“‘七年勘探開發行動計劃’即將到期,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角度看,‘三桶油’有必要維持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未來,企業可在重點盆地開發、科技創新等方面進一步發力,也可在勘探開發項目上引入新伙伴,以開放換取快速發展。”劉明明表示。
其二,是設備成本方面。近日國家發布《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和決定實行碳排放雙控。“新方案的發布,短期內將增加‘三桶油’在勘探開發領域的投資和經營成本,一定程度上影響業績的增長速度;中長期來看,這將有利于促進勘探開發生產效率的提升。”郭鋒認為,“對此,企業應考慮與設備生產商、科研機構等開展交流或合作,提高專業知識儲備,同時盡快構建相關人才隊伍,來應對短期內的挑戰。”
責任編輯:趙 玥
zhaoyue695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