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開始,自然資源部出臺的首批專門針對正在生產礦山生態修復的國家標準——《煤礦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范》《金屬礦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范》《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范》《礦山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監測評價技術規范,正式施行。
為什么現階段專門針對礦山生態修復出臺國家標準?對石油天然氣行業來說,《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范》將給這項工作帶來怎樣的改變?本刊采訪了業內專家。
填補空白
中國石油石化:各位好!請問為什么現階段專門針對礦山生態修復出臺國家標準?
余浩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但是,過去由于管理粗放、理念落后,一些地方還在走“邊開發、邊破壞”“先破壞、后治理”的老路,使礦產資源開發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帶來了植被破壞、環境污染、地面塌陷、土壤退化等諸多問題。
正如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副司長盧麗華所說,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在統籌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強礦山生態保護修復,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礦山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此次出臺的4項國家標準,正是要進一步彌補礦山開發與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要求之間的差距。通過健全完善礦山生態保護修復的政策機制和標準規范,大力推進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發揮標準規范引領作用。
蔣學軍:這是全國首批專門針對正在生產礦山的生態修復國家標準,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并為礦山企業開展生態修復提供了科學支撐。通過采取預防控制與復墾修復等多種措施,推動礦山生態修復與礦產資源開采統一規劃、統籌實施,及時復墾利用土地,恢復并提升礦區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中國石油石化:僅就《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范》來說,有哪些亮點?從哪些方面為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提供了指引?
蔣學軍:標準強調“邊開采、邊修復”的要求,即在礦山開采過程中同時進行生態修復工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了油氣項目復墾修復的具體技術路徑,細化規定了基礎調查與問題識別、可行性分析與方案編制、工程設計與施工、管理維護、監測與適用性管理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尤其對各類修復措施進行標準化、定量化明確。要求企業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適用于陸上油氣資源開采過程中的礦山生態修復,以及修復過程中的監測評價工作。
余浩杰:標準充分銜接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政管理要求,吸納國際先進理念,參考國內典型經驗做法,按照全過程治理修復要求,將生態修復鏈條由末端治理向源頭保護延伸,具有先進性、系統性及可操作性。與此同時,進一步保障土地管理部門發揮監督作用,為督促油氣企業履行復墾修復義務提供了有力抓手和政策依據,確保實施精準、有效監管,實現生態保護修復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目標相協同。
羅輝:標準融合國家生態修復戰略需求,明確了新時期油氣項目復墾修復的技術路徑,增加了生態問題診斷,囊括其他生態問題的治理修復工作。結合油氣項目點多、線長和面廣等用地特征,體現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邊采邊治的原則,體現全周期,增加了一些減緩保護措施、預防控制措施,協調了油氣項目與煤礦、金屬礦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范的共性問題。
具體來說,比如增加了“方案編制”“跟蹤監測與適應性管理”一節;修改了“術語與定義”,增加了“參照生態系統”“適應性管理”兩個術語,將“礦區土地復墾”“礦區生態修復”合并為“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并進行了定義;增加了避讓中有關耕地和基本農田的表述,等等。
提供指導
中國石油石化:過去石油天然氣項目一般是如何進行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的?
羅輝: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復墾根據區域生態環境、地形地貌、植被分布、農業區劃等,綜合考慮油氣項目用地特征、土地損毀單元和工程工藝時序等因素,按區內一致性和區間差異性的原則,劃分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復墾技術類型區,構建不同類型區內典型復墾單元(井場、道路、電力線、管線等)臨時用地土地復墾技術模式和總體工藝流程,滿足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單元臨時用地的土壤重構、植被重建、生態恢復各項技術的關鍵技術指標。
生態修復按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指標體系指標,結合不同技術類型區典型單元特征,提出不同技術類型區典型單元各復墾技術的配置模式、植物選擇與引種、栽培管護等生態恢復以及布置要求、結構形式、材質規格等工程技術方面的一般和補充技術規定,結合質量控制標準,保證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的建設和質量控制。
余浩杰:以長慶油田為例,開展石油天然氣項目的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工作主要包括開展前置評價、污染防治和風險削減、實施生態修復治理、建立生態保護長效機制等方面。
其中,在實施生態修復治理階段,首先要對被污染土地進行分類管理,根據土地具體的廢棄程度進行分析考察,按照實際情況針對不同類別制定相應的治理措施。同時,要盡可能減少污染源對土地造成的破壞,從源頭對其嚴格控制,降低新的污染損害,推動合理開發和科學預防有效結合。此外,由于油氣復墾工作涉及范圍較廣,且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支持,所以必須要協調各方做好對治理區域的調查分析,并積極應用前沿科技手段開展復墾修復,培植微生物資源、減少土壤油氣含量、因地制宜種植農作物,使油氣土地盡可能恢復原有肥力,滿足耕種的要求和基本條件。
中國石油石化:國家標準實施后,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工作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改變?
余浩杰:在油氣資源開發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存在環境風險與污染隱患。相關國家標準的出臺,既推動企業認真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又能夠為企業積極主動、科學有效履行修復義務提供指導,確保油氣生產活動朝著可持續、循環與綠色的方向發展。
比如,規范中對復墾修復措施的規定,結合了油氣項目點多、線長、面廣的特征,明確了清理、覆土、翻耕、平整、生物化學和植被恢復工程的技術標準,為油田企業科學開展復墾修復、提高治理效果質量提供了技術支撐。
蔣學軍:國家標準實施后,對相關工作的要求提高了,增加了工作的復雜性。需要協調開采和修復兩項任務,確保兩者能夠有效結合,避免相互影響。標準要求實施更為嚴格的技術規范和監測評價,會增加項目的總體成本。標準的實施需要更高水平的管理和協調能力,以確保各項措施得到有效執行。這不僅增加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管理難度。
羅輝:具體舉幾個方面工作的變化來說明。
例如,“覆土工程”增加工藝和方法,對覆蓋表土污染做出要求;“平整工程”應因地制宜地確定平整工程方案,規定水澆地和水田田面高差,均增加了相關標準做銜接;增加了油泥(砂)、落地油處理方案。
再例如,在可行性分析中規定,戈璧、荒漠地區的油氣項目井場、道路等經過多年運行,表面形成板結和硬化,具有防止土壤沙化的作用,若無污染,可對地面設施采取合理處置后,保留原土地利用狀態;位于鹽堿地、裸地、沙地、濕地和水域的井場、站場等,不存在污染風險、不影響人居環境和工農業生產的,可對附屬設施采取合理處置后,保留利用現狀。
再例如,工程實施中規定,采用埋設方式布設的管線,應包括施工結束的臨時復墾修復和不再使用后的完全復墾修復兩個階段。對于管線和道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便道,按照道路臨時用地復墾修復技術要求執行,若占地無污染、不存在污染風險、不影響人居生產,可采取合理處置后保留土地利用現狀。轉型利用的聯合站、處理廠等大型井(站)場,應消除周邊的地質安全隱患,根據利用方向要求對場地進行整治。
堅決落實
中國石油石化:各油田未來應如何依據國家標準,開展好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工作,在開發的同時保護好生態?
余浩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長慶油田將一以貫之堅持“生產建設到哪里、綠色環保到哪里”的發展理念,抓好生產建設現場植被恢復,加快油氣區土地復墾,在擔當國家能源保供“頂梁柱”的同時,做好清潔能源供應者和社會綠色轉型推動者。
深入實施污染防治攻堅。嚴格控制油田開發的鉆井、采油、油氣集輸過程中的污染排放,提高廢棄物排放標準,對石油開采以及油氣集輸過程中產生的“三廢”經過嚴格處理后排放;深化清潔作業、油泥壓濾、泥漿不落地技術應用,控制油泥總量,全面開展關停井、廢棄場站整治行動,嚴格落實國家及行業土地復墾及生態修復規范標準,減緩油氣資源開采活動造成的土地占用和生態擾動,加快污染場地修復治理,持續提高合規管理水平。
狠抓水土保持整治。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定期對油田范圍內水質、土壤以及大氣進行檢測,及時發現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并采取措施,加快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銷項,鞏固綠色企業創建成果;開展產建項目水土保持工作大排查,落實鉆前、井站、管道和道路水土保持措施,強化環境監測,掌握油田環境質量;積極探索節約集約用地管理模式,持續推進臨時用地土地復墾工作,不斷提高油田存量土地管理水平。
打造綠色示范油田。積極打造姬塬油田、蘇里格氣田2個綠色低碳示范工程和100座“零碳”井場,創建黃河流域綠色標桿企業;持續推進“我為碳中和種棵樹”增綠活動,加大綠色礦山創建,鞏固已有、力爭新增?。▍^)綠色礦山名錄、國家綠色礦山名錄,不斷打造國家級“綠色工廠”,堅持企地聯合,創建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實現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擦亮油田綠色發展底色,持續打造綠色低碳美麗長慶。
加強綠色企業創建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植樹節、“六·五”環境日、8·15全國生態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加大油田公司綠色企業創建宣傳力度和傳播聲量,廣泛宣傳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生態治理、“我為碳中和種棵樹”“萬口井場植樹造林行動”等方面內容,以報網臺、公眾號、短視頻、櫥窗展板等為載體,持續開展綠色企業宣傳教育和科普活動,調動全員廣泛參與積極性,增強油田上下對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羅輝:生態文明建設,非一朝一夕之力,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短期與長期的利益抉擇中,西北油田始終放眼長遠,擘畫未來。不僅著色于“美”,更落筆于“利”,讓生態文明紅利在這里持續釋放,轉變發展方式之路在這里越走越寬。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蔽鞅庇吞锸冀K堅持油田產能建設到哪里,生態修復就跟進到哪里。在源頭上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挖掘閑置土地增值潛力,改善油田生態環境質量,積極開展土地復墾、土地整治補充耕地、廢棄泥漿無害化處理,促進綠色循環發展。
針對生態脆弱的復雜地類方面,優化用地選址,在保證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減少胡楊林采伐,杜絕占用生態紅線和基本農田,做到用地的依法合規,爭取多部署一口井、多保護一棵樹、多留一片綠色,生產生態和諧共處。
針對土地復墾工作,按照“誰用地誰復墾”的原則,根據《滾動開發項目復墾清單》,每年11月完成復墾計劃。抓好復墾過程監管,及時完善內外審批手續,整理歸檔各環節資料,最終向地方政府申請驗收,確保土地復墾程序合法、過程受控。
通過采取減緩保護、預防控制與復墾修復等多種措施,推動礦山生態修復與礦產資源開采統一規劃、統籌實施,及時復墾利用損毀土地,恢復并提升礦區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協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助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蔣學軍:江蘇油田未來在依據國家標準開展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工作時,將嚴格遵守國家標準、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實施科學復墾與生態修復措施、加強監測與評估、持續改進與優化。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江蘇油田可以在保障石油天然氣項目正常開發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趙 玥
zhaoyue6954@126.com
余浩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安全總監
羅 輝……………………………………………………………………………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副總工程師、生產運行管理部經理
蔣學軍…………………………………………………………………………………中國石化江蘇油田副總工程師、生產運行管理部總經理
特邀嘉賓 (排名不分先后)
礦山生態修復國家標準的出臺填補了空白,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