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打造全國低空技術要素聚集區,北京將在政策支持、科技人才、產業基礎、空域資源、應用場景、安全管控等諸多方面發力。延慶區作為全國首批北京市唯一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依托多年耕耘無人機產業結出的豐碩果實,正在這條賽道上勇往直前,一張向“新”出發、向“空”而強的未來圖景躍然紙上。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空技術要素聚集區
延慶區著力以新質生產力為地區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特別是無人機產業,在全國發展低空經濟的熱潮下,乘風而起、扶搖直上。2020年10月,延慶區經中國民航局批準入選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是北京市唯一入選地區。
為什么是延慶?首先可以用“天賦異稟”來形容延慶具有的天然優勢,374平方公里空域,地勢北東南三面環山,西面臨水,十分適宜開展低空飛行活動。豐富的風力資源也為無人機在復雜氣象條件下進行飛行能力和穩定性測試提供了必要條件。同時,延慶與河北張家口、山西大同、內蒙古烏蘭察布空域相鄰,是連接區域低空物流的關鍵節點,便于開展區域間的低空物流運輸和產業協同,也因此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延慶區提前做好謀劃布局也為該區域低空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從2018年起,延慶區把無人機產業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
2024年8月,位于中關村延慶園內的北京市無人駕駛航空示范區核心區被正式命名為“中關村(延慶)低空經濟產業園”,這是全市首個低空技術產業園,成為延慶發展低空經濟的全新契機。
中關村延慶園管委會副主任張偉介紹說:“延慶區與航天九院、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合作編制本區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和低空基礎設施規劃,以中關村延慶園為重點規劃了低空產業六個功能組團。產業園的建設重點之一,就是在現有基礎上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集鏈成勢,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中關村延慶園是延慶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高新技術企業的重要承載地,為更好集聚全區資源推動發展,園區通過實行‘管委會+事業單位+公司’發展模式,有效促進管理運營,體現先進理念。”
同時, 延慶區充分發揮北京豐富的科研人才和資源優勢,用好良好空域條件,突出抓好低空技術研發和高端制造環節,優化基礎設施,強化科技、金融和人才服務保障,推動創新資源集聚,正在以更高標準全方位謀劃布局低空技術產業等未來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空技術要素聚集區。
擁抱未來產業 低空技術蓄勢勃發
延慶作為北京市唯一可以讓無人機“飛起來”的區,憑借獨特的空域優勢和的服務意識,已成功構建了一個涵蓋無人機研發、生產、測試及應用的全鏈條低空技術產業體系,并構建優化成果轉化機制和產業組織模式,鼓勵龍頭企業發揮鏈主作用,牽引上下游產業鏈集聚,形成無人機特色產業集群。據統計,延慶區2023年無人機企業產值12.23億元、營收10.8億元;低空經濟相關產業產值23.3億元、營收26.5億元;預計2026年延慶區低空經濟總量將達50億元規模。
低空技術領域的創新活力在中關村延慶園不斷顯現,創新主體與園區紛紛開展聯合創新,培育國際一流的低空技術企業集群指日可待。
位于園區內的無人機檢測中心,北京瑋航科技測試總監趙圣銘正在維護保養一臺大型無人機,“這臺無人機正處于研發階段,今年有望投用到100多米的高層建筑滅火中。”趙圣銘介紹,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對這臺無人機的動力、噴水等功能進行檢查和測試,這些工序在檢測中心都能完成。
延慶擁有國內首個無人機檢測中心,其具備CNAS認證資格,為無人機產品滿足客戶環境適應性要求提供了堅實保障。趙圣銘對檢測中心的便利感觸頗深,“經過檢測中心的認定,就像給無人機上了一道‘保險’,讓我們對進行試飛也更有信心了。”
走出趙圣銘身后的大門,就立刻到了測試飛行的場地。剛剛起飛,中關村延慶園飛行服務管理平臺隨即接收到了相關信息,無人機的飛行經緯度、高度、時速等數據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這是全市首個飛服平臺,可以為園區內企業免費提供飛行空域的報備審批、飛行狀態的實時監管以及需求對接等專業服務。
“多架飛機同時試飛時,如果有兩架飛機飛得太近了,或者存在其他風險隱患,平臺會報警,我們也會第一時間告知飛手。”平臺值班人員楊浩介紹道,“目前我們還在探索低空航路的規劃工作。平臺已經建設了10平方公里的地理底圖,規劃了長城文保、雪場服務、山林巡查等特色低空航路。”
國內首個檢測中心、全市首個飛服平臺,以及正在建設的無人智能產業數字化生產基地……飛前有檢測、飛后有監管,延慶在無人機領域樹起一塊“全周期服務保障”的金字招牌,推動廣闊空域的價值再提升,“安心飛”“放心飛”“舒心飛”已經成為延慶湛藍天空中的一幅生動畫卷。
在延慶區域,每天均有數十架無人機執行專業的飛行測試任務。超300平方公里、凈空1000米的常態化空域,讓區域內的無人機企業實現“推門就飛”。
園區內的北京大工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生產的系留無人機(通過系留線纜持續從地面向空中提供電力)是長航時無人機,有耗時非常龐大的測試需求,對空域要求非常高。公司以前的位置距離試飛場地較遠,由于測試后往往需要返回車間對設備進行調整和優化,往返近3小時的時間成本制約了測試效率,而如今“推門就飛”的條件大大提升了公司生產供給能力。
抗風能力直接決定了無人機在復雜氣象條件下的飛行能力和穩定性,關乎多元應用場景的開發。豐富的風力資源也是企業選址這里的重要因素。北京清航紫荊裝備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將公司遷至延慶。公司研制的交叉雙旋翼復合推力尾槳無人直升機,是打破國外高性能直升機領域壟斷的明星機型,具有抗風等級高、突防速度快、載重能力強的優勢。
目前,園區內已經集聚無人機企業近百家,其中不乏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這些無人機優質企業與國家無線電中心等一批“國”字頭檢測機構,形成了關鍵材料和零部件制造、無人機反制、檢驗檢測、教育培訓、飛行服務等無人機發展產業鏈。延慶擁抱未來產業,低空技術蓄勢勃發。
放大低空優勢 拓展更新場景
低空技術已經成為支撐延慶發展的主導產業。不少受訪企業也談到,今年業務量明顯增加,營業收入水平也顯著改善。這既與政策支持密不可分,也與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有關。公開信息顯示,延慶已經建成全市首個森林防火無人機智能應用場景實驗基地;與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開展5G–A通感一體組網部署,進行無人機探測管控技術測試;實施無人機賦能長城保護試點項目,實現對八達嶺長城全天候、智能化巡檢。
與文旅產業的巧妙聯合,在延慶催生出低空旅游新業態。如今,游覽八達嶺長城的游客可以在長城上點咖啡。由美團自主研發的外賣無人機已經在八達嶺長城正式運行。僅需5元外賣費,游客就可以在15分鐘內喝上熱氣騰騰的咖啡。安全、便捷、高效是無人機配送的典型特征,在長城等復雜自然環境中,優勢尤為凸顯。“在每天營運時間結束后,無人機還會從‘挑山工’轉型‘環衛工’,協助景區運維人員將附近廢棄物運送至指定回收位置,緩解酷暑下工作人員的日常運輸壓力。”配送航線相關負責人說。一條無人機配送航線,成功拓展出一處延慶低空技術新場景。
把目光轉向長城西北方,不遠處的八達嶺機場上空同樣繁忙。2024年9月,RX1E–A雙座電動飛機在八達嶺機場舉行首飛儀式。這款電動飛機主要用于開展通航運營飛行、駕駛員飛行培訓,以及面向游客的體驗帶飛活動。空中游覽、飛行體驗等低空旅游產品在今年“十一”假期也成為延慶區的又一文旅增長點。
八達嶺機場建于2003年,可供各類大小型飛機起降,也支持有人機、無人機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2023年起,八達嶺機場聚焦低空旅游,玩出了新花樣,不僅有電視劇《玫瑰的故事》同款的飛行體驗、駕照培訓,還有空中游覽、高空跳傘、動力傘飛行、低空研學、無人機飛手培訓等,為消費者帶來新鮮刺激的“空中游延慶”。2024年上半年,八達嶺機場接待游客5782人次,比去年全年增長30%,創下近五年接待量新高。
2024年9月30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四部門印發《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北京將重點擴大航空應急救援、航空物流配送等應用領域,并開放多元應用場景,打造全國低空飛行應用創新示范,如在延慶、平谷、密云、房山等有條件的區推動常態化低空物流配送應用,并拓展到京津冀重點地區等。
“延慶區將在應急救援、生態監測、長城保護、城市物流、支線物流、文旅體驗等領域持續拓展無人機的應用示范場景,為低空經濟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貢獻力量。”延慶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成功獲批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到高標準打造北京市無人駕駛航空示范區、建設中關村(延慶)低空經濟產業園……一步一個腳印,延慶的低空技術探索之路走得堅實,產業發展實現“拔節生長”。未來,延慶仍將把目光瞄準低空,與各方一起奔赴藍天之下的低空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