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膠東半島乳山寨幅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為例,利用化探數據進行因子分區討論,得到7個地球化學分區,分別為:Au、As、W地球化學分區,Pb、Ag、Zn地球化學分區,Bi、Sb地球化學分區,Ni、Cu地球化學分區,Sn地球化學分區,Mo地球化學分區,Hg地球化學分區。結合圈定的金綜合異常,在Au、As、W地球化學分區內,發現金礦化點2處。結果表明,分區與化探成礦信息的對應關系較好,可以達到縮小找礦靶區,指導找礦工作方向的目的。
關鍵詞:水系沉積物測量;因子分析;地球化學分區;膠東半島
中圖分類號:P59"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2128/j.issn.1672-6979.2024.12.004
引文格式:魏印濤,何其芬.地球化學分區方法在地球化學勘查中的應用——以膠東半島乳山寨幅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為例[J].山東國土資源,2024,40(12):2732.WEI Yintao,HE Qifen. Application of Geochemical Zoning Method in Geochemical Exploration——Taking the Measurement of Water System Sediments with the Scale of 1.50000 in Rushanzhai in Jiaodong Peninsula as an Example[J].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2024,40(12):27-32.
0引言
勘查地球化學自20世紀30年代誕生以來一直是基本的地質礦產勘查方法之一,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是勘查地球化學中一種成熟的方法[1-5],并有效運用到找礦工作中[6-10]。但傳統的勘查地球化學資料涉及變量繁多,所成圖件多而復雜,不利于從整體上尋求其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和規律[11]。近年來的實踐[12-15]表明,在開展勘查地球化學工作和研究的過程中,有必要對研究區進行元素組合分區,劃分出不同的地球化學子區,從而針對不同的地球化學子區進行異常信息提取,并研究其地質找礦意義。乳山寨幅(J51E019006)位于牟平-乳山Au-Cu-Mo-Fe成礦區內,本文以乳山寨幅(J51E019006)1697件1.5萬水系沉積物樣品分析數據為基礎,采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開展地球化學分區研究。其結果可使所有樣品及變量組合類型在一幅圖上全部體現,據此將研究區劃分為7個地球化學分區,從而制作地球化學分區圖件,為從總體上研究該區的地球化學特征和成礦規律奠定了基礎。
1研究區地質概況
1.5萬乳山寨幅(J51E019006)位于膠東半島西南部,隸屬于膠遼隆起區和膠南-威海隆起區2個二級大地構造單元。研究區地層出露較少,主要為下白堊統林寺山組、止鳳莊組,陡崖組水桃林段、野頭組定國寺段、野頭組祥山段,另在溝谷兩側分布全新統臨沂組。區內斷裂構造較發育,主要為NE向,見少量NNE向和SE向斷裂。研究區巖漿巖大面積分布,主要為嶗山序列玉皇山單元石英堿長正長巖、午山單元正長花崗巖、下書院單元正長花崗巖,偉德山序列虎頭石單元二長花崗巖、通天嶺單元二長花崗巖、崖西單元二長花崗巖,早白堊世正長花崗斑巖,玲瓏序列崔召單元二長花崗巖、九曲單元二長花崗巖,榮成序列威海單元含黑云二長花崗巖。區內成礦潛力較大,目前已發現4處礦點、礦化點,礦種主要為金、鐵(圖1)。
2樣品采集與分析方法
2.1地球化學景觀與樣品采集
研究區屬于沿海濕潤半濕潤中低山丘陵景觀區,兼具海洋(沿海)和大陸(內陸)性氣候,溫暖濕潤、降水集中,該景觀區水系較發育,水系中碎屑沉積物較為豐富,適宜開展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化探取樣采用點位布置圖1.5萬網度+GPS領航,輔以航跡監控。經采樣試驗與20萬化探粒級綜合分析,本次工作水系沉積物測量采樣粒級為60目,采樣密度4.6個點/km2,共采集水系沉積物樣品1 697件。
2.2樣品分析測試
樣品分析Au、Ag、Cu、Pb、Zn、Sn、Sb、Mo、Hg、Ni、As、Bi、W共13種元素,選用國家一級標準物質12個水系沉積物標準樣品,用被選定分析方法對每一個標準物質進行12次分析,并分別計算每個樣品平均值與標準值之間對數偏差,合格率為100%(表1)。樣品加工及分析測試由山東省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實驗室完成。
2.3地球化學分區基本原理和方法
R型因子分析是研究元素共生組合的有效手段和方法[16-19],是利用降維的思想,從研究原始變量相關矩陣內部結構出發,把一些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綜合因子的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20]。在化探數據處理過程中,因子分析有2個作用:①依據篩選出的公共因子達到確定分區類型的目的;②樣品類型的劃分則利用因子得分值確定,即確定分區邊界和位置,實現地球化學分區。
2.3.1確定分區類型
因子分析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對原有變量進行濃縮,即將變量中的信息重疊部分進行提取并綜合成因子,進而達到減少變量個數的目的,因此要求原有變量之間應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否則,如果原有變量之間相互獨立,不存在信息重疊,也就無法從中綜合出能夠反映某些變量共同特性的幾個較少的公共因子[21]。準確篩選出公共因子是確定合理的、可解釋的元素組合的前提,所以需要運用因子模型來計算因子載荷矩陣。
設樣品數量為n,每個樣品觀測變量數為p,在符合一定條件的約束下得到因子模型:Xi=ai1F1+ai2F2+…+aimFm +εi,i=1,2,…,p
是因子荷載矩陣;F—公共因子;ε—特殊因子。因子載荷矩陣得出后,為使篩選的公共因子代表性更強,筆者對初始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轉,同時綜合考慮研究區地質概況,劃分合理的元素組合,從而確定分區類型。
2.3.2劃分樣品類型
確定分區類型后,如何確定每個樣品屬于何種類型,采用的方法如下:設樣品i對應的P個因子得分為:f(i,j),其中j=1,2,…,n;P=1,2,…,n若 f(i,k)=max[DD(][]j=1,p[DD)](f(i,j)),則第i個樣品歸為第k類。該方法的主要依據是:基于因子得分是標準化數值,因此可以進行大小比較。一件樣品在因子k中具有最大的得分值,表明該樣品在該因子組合類型中所占份額最大,因此將該樣品歸為第k類。從而,區內n個樣品可分為P個類型。如果把空間位置相鄰的同類樣品劃分為一個分區,則可以確定分區的具體位置和邊界,從而達到元素組合分區的目的。
3分區類型根據地球化學分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確定研究區的分區類型和樣品類型。
3.1確定分區類型
筆者采用研究區1 697件樣品13種元素的化驗數據做因子分析,前7個特征根代表的方差為80.557%,大于總方差的80%(表2),因此把這7個因子作為區內的主要因子。在反應元素組合方面,正交旋轉因子負載矩陣比初始因子更具合理性和解釋性,因此筆者采用正交旋轉因子負載矩陣來確定本區的元素組合(表3)。因此,可以認為這7個因子分別代表了本區7種不同元素組合類型。F1—Au-As-W;F2—Pb-Ag-Zn;F3—Bi-Sb;F4—Ni-Cu;F5—Sn;F6—Mo;F7—Hg。
3.2劃分樣品類型
將全部樣品所反映的因子分類信息劃分為與因子元素組合類型相同的8個元素組合分區,如圖2所示。
4地球化學分區特征
從圖2看出,各分區位于研究區的不同位置,各分區內地球化學異常的元素組合類型、地層構造及成礦規律均表現出一定的特點。
4.1F1地球化學分區
F1因子主要元素為Au、As、W,零星分布全區,面積約19 km2。該因子元素組合方差貢獻率為23.693%,為區內主要的礦化因子。根據水系沉積物化驗數據,在該分區內圈定數處以Au為主元素的綜合異常,異常元素峰值高,套合好,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因此判斷該區的找礦方向應以Au為主,As、W為其伴生指示元素。
4.2F2地球化學分區
F2因子元素組合為Pb、Ag、Zn,是區內主要的多金屬礦化因子,呈不規則狀零星分布于研究區內,總面積約34.80 km2。從元素的地球化學親和性來看,這些元素表現為親硫性,結合地球化學分區圖、綜合異常圖和區內的地質礦產特征,這是一組與中-低溫熱液金屬硫化物成礦作用有關的元素組合類型,主成礦元素為Pb、Zn,Ag為其伴生元素。F2因子元素組合方差貢獻率為13.96%,排名第二,此次水系沉積物測量在區內圈出2處較好的以Pb、Zn為主元素的綜合異常,異常強度高,套合好。
4.3F3地球化學分區
F3因子主要分布在研究區西北部,共3個區塊,面積約41.30 km2。該因子元素組合為Bi、Sb,方差貢獻率為11.929%,為低溫元素組合。根據水系沉積物綜合異常特征,區內Bi、Sb異常均較弱,未見明顯異常,推測該因子主要作為F2因子的前端指示元素。
4.4F4地球化學分區
F4因子零星分布于全區,元素組合為Cu、Ni,方差貢獻率為10.682%。因子區出露巖性主要為玲瓏序列九曲單元的二長花崗巖,榮成序列威海單元含黑云二長花崗巖。F4因子也是區內的主要礦化因子,礦化元素為Cu,Ni為其伴生指示元素。此次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在該分區內圈定2處以Cu為主元素的綜合異常,異常套合好、強度高,整體沿NE向展布,與區內主構造方向一致,推測該因子礦化與NE向斷裂構造有關。目前,根據踏勘檢查和異常查證,在區內未見銅礦化線索,下一步應在F4因子與Cu綜合異常重疊區進一步加強找礦工作。
4.5F5地球化學分區
F5因子分布較廣,面積總計近100 km2。因子元素組合僅為Sn,與研究區中其他元素沒有明顯的共生關系,區內主要出露中酸性巖漿巖。本次水系沉積物測量區內Sn異常強度普遍較弱,但分布位置基本與酸性巖漿巖吻合,推測該因子異常主要由廣布該區的酸性巖漿巖引起。
4.6F6地球化學分區
該因子在研究區內零星分布,呈不規則狀展布,面積約70 km2。該元素組合僅為Mo,從Mo與各主因子的相關性來看,Mo在各因子上的載荷相當小甚至存在負載,與研究區中其他元素沒有明顯的共生關系,表明Mo富集具較大的獨立性。區內圈定5處Mo異常,異常顯示較弱,經前期異常檢查,未發現明顯礦化蝕變。Mo為Ⅵ副族元素,屬于高溫元素,易在酸性巖體中富集,推測該因子異常與廣布該區的酸性巖漿巖有關,但也不排除鉬局部成礦的可能性。
4.7F7地球化學分區
該分區在研究區內面積較廣,總面積近70 km2。該因子元素組合僅為Hg,從Hg與各主因子的相關性來看,其與研究區中其他元素沒有明顯的共生關系,表明Hg富集具較大的獨立性。本次水系沉積物測量在區內圈定2處Hg異常,異常面積小,強度弱,僅具有外帶。Hg是熔點很低的金屬元素,具有很強的遷移能力,推斷Hg元素主要是局部斷裂構造的反映,或作為其他元素的指示元素出現,成礦可能性較小。
5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F1、F2兩因子為區內的重要多金屬礦化因子,在研究區內占主要地位。本次共篩選了5處異常開展異常查證工作,其中3處為F1因子內以Au為主元素的綜合異常,2處為F2因子內以Pb、Zn為主元素的綜合異常。經查證,在F1地球化學分區內發現2處金礦化點(圖3)。顯示了地球化學分區與對應元素綜合異常的重疊區域是找礦的有利部位,可以達到縮小找礦靶區,指明找礦方向的目的。
6結論
(1)運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區可分為7個地球化學分區,分別為:F1—Au、As、W地球化學分區;F2—Pb、Ag、Zn地球化學分區;F3—Bi、Sb地球化學分區;F4—Ni、Cu地球化學分區;F5—Sn地球化學分區;F6—Mo地球化學分區;F7—Hg地球化學分區。
(2)地球化學分區將研究區內全部的地球化學信息在一張圖上得以體現,更易于從整體上認識區內的地球化學規律,更好地指導找礦工作。
(3)根據元素組合分區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判斷區內的主成礦元素。結合圈定的綜合異常,可以達到縮小找礦靶區,指明找礦方向的目的。
(4)根據各因子方差貢獻率來看,研究區Au、Pb、Zn元素為區內的主成礦元素。下一步勘查工作,應將元素組合分區圖和綜合異常圖統籌考慮,針對重點礦種,加強重疊區域的查證工作。
參考文獻:
[1]王學求.勘查地球化學近十年進展[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3,32(2):190197.
[2]奚小環,李敏.中國區域化探若干基本問題研究:1999—2009[J].中國地質,2012,39(2):267282.
[3]謝學錦,任天祥,奚小環,等.中國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劃卅年[J].地球學報,2009,30(6):700716.
[4]奚小環,張連.地質礦產部“八五”期間物探、化探、遙感勘查若干新進展[J].物探與化探,1997,21(1):1.
[5]謝學錦.區域化探全國掃面工作方法的討論[J].物探與化探,1979,3(1):1826.
[6]王瑞廷,毛景文,任小華,等.區域地球化學異常評價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J].中國地質,2005,32(1):168175.
[7]王學求.勘查地球化學80年來重大事件回顧[J].中國地質,2013,40(1):322330.
[8]孟令華,孔德金,劉乾,等.地物化綜合方法在新疆阿拉套山南緣化探異常查證中的應用[J].山東國土資源,2022,38(9):814.
[9]韓慶彬.新疆西南天山地區水系沉積物測量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方向[J].山東國土資源,2022,38(12):1017.
[10]董美川,武斌,杜振明,等.山東青州王墳地區1∶5萬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方向[J].山東國土資源,2022,38(9):1522.
[11]紀宏金.區域化探中若干新圖件的計算與制作[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1991(2):98104.
[12]時艷香,紀宏金,陸繼龍,等.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分區的因子分析方法與應用[J].地質與勘探,2004,40(5):7376.
[13]董毅,范麗琨,段煥春,等.青海大坂山地區水系沉積物測量元素組合分區[J].地質與勘探,2009,45(1):7074.
[14]戴慧敏,鮑慶中,宮傳東,等.因子分析法對內蒙古查巴奇地區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分區的應用研究[J].現代地質,2010,24(2):146151.
[15]董毅.因子分析在水系沉積物測量地球化學分區中的應用探討[J].礦產與地質,2008,22(1):7882.
[16]吳錫生.化探數據處理方法[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3:3839.
[17]趙鵬大.定量地質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4:178180.
[18]李惠,張文華,常鳳池.大型、特大型金礦盲礦預測的原生疊加暈模型[J].地質找礦論叢,1999,14(3):125134.
[19]何其芬,魏印濤,陳宏杰,等.青海省裕龍溝地區水系沉積物測量元素組合分區[J].物探與化探,2015,39(2):306310.
[20]向東進.實用多元統計分析[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5:157171.
[21]董毅,范麗琨,段煥春,等.青海大坂山地區水系沉積物測量元素組合分區[J].地質與勘探,2009,45(1):7074.
Abstract:Taking the drainage sediment survey with the scale of 1.50000 in Ruzhai area in Jiaodong Peninsula as an example, by using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data, the factor zoning has been discussed. 7 geochemical zones have been obtained, they are Au, As, W geochemical zoning; Pb, Ag, Zn geochemical zoning; Bi, Sb geochemical zoning; Ni, Cu geochemical zoning; Sn geochemical zoning; Mo geochemical zoning; Hg geochemical zoning. Combining with the delineated gold synthetical anomaly, two gold mineralization spots have been found in Au, As, W geochemical zone. It is showe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zoning and geochemical and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is good. It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the prospecting target area and guiding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Key words:Stream sediment survey; factor analysis; geochemical zoning; Jiaodong Peninsula
收稿日期:20240410;修訂日期:20240925;編輯:陶衛衛
基金項目:山東省省級地質勘查項目,山東省膠東半島西南部萬第等六幅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編號:魯勘字〔2012〕43號
作者簡介:魏印濤(1985—),男,河北清河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地質礦產工作;E-mail:wtywyt2009@163.com*
通訊作者:何其芬(1986—),女,貴州銅仁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化探及地質勘查工作;E-mail:5924858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