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作為基層的耕耘者,他們播種夢想,深耕黃河文化,用心記錄每一次努力、每一份堅持,讓我們繼續聆聽這些動人的故事……
東平湖管理局:
文化浸潤" 幸福指數再加碼
河湖滋養沃野,五載書寫華章。
走進梁山管理局任莊管理段的初心菜園,綠油油的枝葉爬滿棚架,一個個沉甸甸的大葫蘆長勢喜人,青翠的辣椒、飽滿的茄子、鮮紅欲滴的西紅柿……各類豐富的時令蔬果仿佛要擠滿整個菜園。
“摘不完,根本摘不完?!倍伍L李瑞麻利地進行采摘、搬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他介紹,菜園種植區今年累計種植20余種應季蔬菜,蔬菜收獲量喜人,養殖區精心飼養的兔、雞、鵝等畜禽同樣產出可喜,越辦越紅火。
東平湖管理局以“實干指數”提升職工群眾“幸福指數”,做優職工溫暖工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實現職工閱覽室、娛樂室、健身房等文體設施的提檔升級;主動協調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實現了梁山黃河河務局、汶上管理局辦公場所搬遷;16個段所全部達到“五型段所”標準,5個段所獲“五型段所”示范單位,辦公環境和生活條件得到提升改善。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不斷提升著基層職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山東省東平縣銀山鎮,有一棟名為‘銀山車站’的老房子,當地上了年紀的群眾都知道,這是曾經繁華一時的黃河東銀鐵路始發站。今天,我來帶大家參觀一下銀山車站,一起開啟那段塵封的歷史……”
2024年9月4日上午,在東平湖管理局機關11樓防洪廳,該局與泰安市泰山文化傳承與高質量發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聯合舉辦的東平湖文化宣講比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12位宣講員細數治黃文化資源,聲情并茂的演繹將現場觀眾帶入了那段波瀾壯闊的人民治黃歲月。
文化浸潤,賦能新生。東平湖管理局立足治黃使命,凝練提出“一湖平" 萬戶寧”文化品牌,建設黃河明珠文化廣場、東銀鐵路歷史展館、戴村壩黃河廉潔文化教育基地等文化園區,兩段工程被評為黃河國家風景道(山東)典型段,出版發行《東平湖歷史演變與文化傳承》,申報29項黃河流域重要水利遺產,獲評“水利部水工程與水文化融合示范點”“黃委治黃工程與黃河文化融合示范點”“山東黃河文化建設示范點”等多項榮譽稱號,為東平湖保護治理和高質量發展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憶過往,五載征程砥礪同心;看今朝,碧波粼粼催人奮進。站在新起點上,東平湖管理局干部職工將滿懷信心,逐浪前行,以優異成績續寫下一篇河湖安瀾壯美華章!" "(王新茹)
濱城黃河河務局:
引領檔案事業新發展
卷卷檔案藏往事,張張紙張述變遷。緩緩推開濱城黃河河務局檔案室的大門,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檔案柜安靜地矗立著,仿佛在訴說歲月的沉淀與積累。這些檔案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濱城黃河河務局各項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支撐。
“檔案工作必須提升至戰略高度,全局上下需齊心協力,奮勇爭先,矢志不渝地追求水利部檔案規范化管理二級單位的殊榮?!睘I城黃河河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軍的一席話,猶如號角長鳴,正式宣告濱城黃河河務局向檔案規范化管理新階段的豪邁進軍。
優化提質,樹立軟硬件建設新標桿。為適應新時代檔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濱城黃河河務局精心規劃了117平方米的檔案用房,匯集了文書、項目、科技、特殊載體等各類檔案8000余卷,實現了庫房、辦公、整理、閱覽區的有效分隔。先后投入40余萬元,配置了防磁柜、保密柜、濕度機等先進設施,科學推進檔案室的全面升級,滿足未來10年檔案管理的需求。
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二級單位評價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對照這一標準,濱城黃河河務局穩步推行數字化引領策略,重組檔案業務流程,引進山東黃河檔案信息管理一體化系統,實現與辦公OA系統無縫對接,完成了23萬余頁檔案的數字化加工,實現了電子文件實時在線歸檔,庫存檔案數字化率近100%,為檔案信息的高效利用筑牢了基石。
“檔案系統啟用后,查找檔案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在成功檢索到所需文件后職工們不由贊嘆。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濱城黃河河務局檔案管理規范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從文件收集、范圍劃分到組合成卷、編制目錄……離不開日常檔案業務監督指導工作和先進的工作方法。檔案室增設專職檔案人員,全局選拔一批高學歷、責任心強的業務骨干擔任兼職檔案員,通力配合構成檔案工作發展的“星星之火”。
黃河一朵浪,檔案一本書。如何高效用好檔案呢?濱城黃河河務局堅持創新引領,注重整合檔案資源,不斷深挖檔案作為記載和傳承單位文化載體的價值。如精心打造美觀實用的機關榮譽室,集中展示治黃成就,生動再現從單位初創、改革創新到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每一個重要歷史節點,以單位的奮斗歷史構筑起集體記憶,充分展現了檔案的魅力與成就,使黃河檔案真正“走”出庫房,“活”在眼前,“亮”在心頭。同時,相繼續編《檔案全宗介紹》《機關機構沿革》《濱城黃河志》等資料,充分發揮了檔案存史育人的作用;參與黃河樓“我們的母親河”黃河記憶檔案文獻展;深度挖掘道旭古渡、小街控導歷史資料,助力濱城黃河水文化和水工程創建,持續深化濱城黃河文化建設,為濱城黃河講好黃河故事匯聚磅礴力量。
如今,濱城黃河河務局成功創建水利部水利檔案工作規范化管理二級單位,為濱城黃河高質量發展畫卷再添亮麗一筆。
(耿鵬飛 秦凱揚)
章丘黃河河務局:
追風趕月向光行
他們在風雨中堅守,他們在破題中求新,他們在砥礪中奮進,他們追風趕月、向光而進,在黃河畔留下一幕幕奮斗者的最美剪影,他們是章丘治黃人。
夜色濃稠如墨,河岸邊一群身著橙色救生衣的人列隊成行——這是章丘黃河河務局管理段的職工正在進行夜間巡查。每年進入汛期后,章丘治黃人積極謀劃部署當年防汛應對策略,提前制訂防御準備方案和專項應急預案,構筑起嚴密的雨情、水情監測網,筑牢防汛安全屏障。他們加大工程普查力度,及時排水疏浚、填墊水溝等,結合無人機和視頻監控技術,對所轄工程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排查,確保工程安全不容有失。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東風吹遍沿黃兩岸,成為各界共識,如何進一步深化與其他部門、社會各界的合作,尋找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成為章丘黃河河務局思考的重要問題。
章丘黃河河務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以下簡稱《黃河保護法》)為題眼,構筑起與社會各界聯系的紐帶,用“走出去”的新引擎,聚合起發展的新活力。與山東司法警官學院等高校對接,落地法制教育實踐基地,將《黃河保護法》知識帶入高校課堂,融合雙方法治資源舉行共建活動,深層次開展各項司法合作。
“通過這些活動,搭建了《黃河保護法》學習宣傳的多元平臺,也為進一步融合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闭虑瘘S河河務局總工程師高群立介紹道。以融合之舉,謀破題之策,章丘黃河河務局為河地融合按下高質量發展的加速鍵。
章丘黃河河務局還圍繞青年職工能力提升,推動防汛、水法知識,公文寫作等各項業務技能規范化,走好“學”“練”“踐”3部曲。著眼于學,印制學習手冊,開展各類培訓講座和專題讀書班,組織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不斷充實青年職工知識體系;立足于練,以考促學、以練促進,舉行階段性知識測試,組織青年職工積極參與各類業務知識競賽,進行查缺補漏,鞏固學習成果,在競技中錘煉業務水平;應用于踐,針對各項業務知識的靈活應用,制定專項提升實踐課堂,用一次次生動的實踐,實現理論知識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局掀起干事創業的青春風暴。
風催雨促,是自然對黃河人的一次次考驗;逆風而行,是章丘治黃人用行動書寫的安瀾答卷。章丘黃河河務局將繼續秉奮斗之態,擔使命之責,持續譜寫章丘治黃事業發展新篇章。
(殷柳新)
槐蔭黃河河務局:
以文鑄魂講好黃河文化故事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哺育了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滋養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保護傳承黃河文化是每個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濟南黃河岸邊,有這么一個地方,它以萬古黃河作為門檻,以鐵路大橋作為門楣……”槐蔭黃河河務局文化宣講員馮天對曹家圈防汛文化廣場進行著生動講解。曹家圈防汛文化廣場于2022年建設完成,該廣場集防汛知識普及、成果展示、宣傳教育于一體,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新時代黃河防汛方式方法及治理成效,成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支撐。
在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保護和傳承槐蔭黃河文化的過程中,槐蔭黃河文化品牌“多彩槐蔭”正式誕生。該文化品牌Logo由黃河河道、千畝銀杏林、綠色生態廊道、黃河險工、四水交匯等元素組成,寓意著槐蔭黃河河務局聚焦“多彩槐蔭”建設,全力打造生態優美新高地,并設計制作了帆布包、鼠標墊、抱枕等衍生文創產品,展現了文化品牌的別樣魅力。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一直在路上。槐蔭黃河河務局深耕文化沃土,多方面搜集歷史、工程相關資料,對所轄范圍內水文化遺產進行了收集整理,其中睦里閘、楊莊險工、宋家橋堤防決口紀事碑3處文化遺產被《大河鉤沉——山東黃河水文化遺產輯錄》收錄;重視治黃文化隊伍建設,組織青年職工積極參加黃河文化宣講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深化河地融合,促進文化交流,槐蔭區兩屆銀杏文化藝術節成功舉辦,提升了槐蔭黃河千畝銀杏林的品牌效應;創新文化建設載體,打造法治文化廣場、防汛文化廣場、廉潔文化公園、安全文化主題公園等宣傳教育陣地,吸引了不少中小學生來此開展研學活動,黃河文化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
黃河之畔,湖光瀲滟,萬物茂盛。
無人機在空中巡河,一切情況盡收眼底,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槐蔭黃河河務局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正徐徐鋪開。
猶記得2024槐蔭黃河生態半程馬拉松開跑時的情景——參賽者沿著蜿蜒美麗的黃河大堤跑進最美“春天里”?!百惖姥鼐€風景秀麗,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舒適怡人的環境。一路跑、一路欣賞著槐蔭黃河風景,美的享受讓我消除了奔跑的疲憊,跑出了理想狀態?!蹦凶咏M第一名獲得者陳金瑩對此次賽道給予高度好評。
人因河湖美而樂,城因河湖美而興。2023年,黃河槐蔭全段以優異成績通過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終驗,《“多彩槐蔭”“生態建設”三年規劃(2023—2025年)》也相繼出爐,槐蔭黃河河務局以千畝銀杏林為基礎,串聯起紫葉李大道、生態之門、睦里清源、郊野公園等地段,逐步形成具有廣泛知名度的多彩生態名片。春游花堤,夏聽蟬鳴,秋賞銀杏,冬看霧凇……四季風光皆有不同,讓前來打卡的游客流連忘返。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征途漫漫,唯有奮斗?;笔a黃河河務局將以實際行動響應“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續寫新時代的治黃新篇章。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