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強省作為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體育強省進程中探究湖南省全民健身發展的多重困境與路徑革新。研究發現湖南省全民健身發展政策標準體系有待健全,執行效果滯后;居民主動健身觀念缺乏,良好健身氛圍尚未形成;資源保障不充分,“健身去哪兒”難題亟需破解;多元主體協同乏力,服務效能低下。為助力湖南省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提出完善頂層設計,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加大全民健身宣傳力度,提高居民主動健身意識;優化資源配置,補齊全民健身供給短板;重塑多元主體供給格局,提高服務效能四條路徑革新。
關鍵詞:全民健身發展;全民健身;路徑革新;體育強省;
Multiple Dilemmas and Path Innov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wide Fitness in Hunan Provi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trong Province in Sports
BiYan1Li Fei1*
(1.Colleg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412000,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 strong sports country, a strong sports province explores the multiple dilemmas and path inno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in Hunan provinc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trong sports provi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olicy standard system of national fitness development in Hunan Province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lags behind; the residents lack the active fitness concept and the good fitness atmosphere has not been formed; the resource guarantee is not sufficient, and the problem of \"where to fitness\"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e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is weak and the service efficiency is low.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play the leading role are proposed, increase the publicity of national fitness,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active fitness, optimize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strengthen the short board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supply, reshape the supply pattern of multiple subjects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efficiency.
Key words:national fitness development;national fitness;Path innovation;sports strong province;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重點解決人民群眾的緊迫和困難問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水平,同時增強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新時代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加速推進全民健身公服務體系的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既符合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觀念,也是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滿足對高品質生活期望的關鍵舉措。隨著《湖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2—2025年)》[1]《湖南省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2]《湖南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補短板行動計劃(2022—2025年)》[3]等相關文件的頒布,提高了湖南省公共體育場館的開放度和使用效率,群眾的體育參與度和健康水平,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發展,為全民健身事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湖南省全民健身事業在發展中仍存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不完善、體育訓練設施條件落后、體育產業總體規模不大等問題。體育強省作為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這一進程中構建更多層次、高質量、更均等化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顯得尤為關鍵。基于此,本研究從厘清體育強身建設的內涵與價值出發,剖析湖南省全民健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多重困境,提出湖南省全民健身發展的路徑革新,旨在為相關部門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加快推進體育強省進程建言獻策。
1研究背景
1.1體育強省建設的內涵
2019年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4]提出,要積極開展體育強省、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和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三級聯創活動,逐步推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在不同地區、城鄉、行業和人群間的均等化。體育強省是體育強國的基礎,要想強國必先強省[5]。體育強省源自于國家對體育事業整體發展和區域性推進的戰略規劃,其核心在于通過省級層面的體育發展實現全國范圍內體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與優化。不僅關注體育設施的建設,還注重資源整合與利用,推動全省范圍內的廣泛體育活動,營造良好的體育發展環境。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一是建立系統化、規范化的體育發展體系,涵蓋政策制定、資源配置及體育活動組織;二是推動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通過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的結合,確保不同地區、城鄉和社會群體均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體育服務;三是推廣和普及體育文化,增強全民運動參與意識和健康水平,從而實現體育活動的廣泛覆蓋。體育強省不僅為實現全國體育強國目標奠定了基礎,還提升了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通過省級體育發展,可以有效推動體育資源的合理分配,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同時,體育強省能夠通過擴大體育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總體而言,體育強省是國家體育戰略的核心環節,通過強化省級體育發展,為全國體育事業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并為實現全民健身的長遠目標奠定了基礎。
1.2發展湖南省全民健身的價值
湖南體育在湖湘文化的影響下逐漸發展。湖南的風俗和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傳統健身項目,而湖湘文化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創新思維促進了體育事業的進步。湖南偉人的體育思想也對體育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較早提出建設體育強省的省份包括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四川等省份。在建設體育強省的進程中,各省份都強調了體育基礎設施的完善、全民健身的普及、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以及體育產業和文化的提升。202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印發的《湖南體育強省建設規劃(2020—2030年)》[6]標志著湖南省建設體育強省進程的正式開始。明確提出到2030年,我省體育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中西部地區前列,具有湖南特色的體育強省發展格局基本形成。近年來,我省體育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包括群眾體育活動的擴展、競技體育的增強、基礎設施的改善、產業的壯大以及賽事和科教水平的提升。然而,與發達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尤其在體育人口、法制、設施、人才和科研等方面。為實現由體育大省向體育強省的轉變,制定全面的戰略規劃至關重要。這需要結合我省實際情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提出科學有效的發展戰略和措施。
2湖南省全民健身發展的多重困境
2.1政策標準體系有待健全,執行效果滯后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全民健身事業高度重視,將其視為建設美麗中國的新動力和推動精神富裕的新引擎。為落實“十三五”規劃和《體育強國建設綱要》[4],湖南省委省政府結合省內實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湖南省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2]、《湖南體育強省建設規劃(2020—2030年)》[6]、《湖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2—2025年)》[1]及《湖南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補短板行動計劃(2022—2025年)》[3]等。這些政策在制度保障、資金支持和規劃建設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使湖南省人民在“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體驗到全民健身帶來的幸福感。盡管政策體系日漸完善,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困境。首先,政策的實際執行效果不盡如人意,尤其在地方政府的執行中缺乏統一標準[7]。部分地區僅對有經費報銷的運動項目給予支持,而對無經費支持的項目則難以開展,影響了政策的效果。其次,湖南省政府政策保障不足,導致地方政府缺乏政策執行標準,引起政策執行滯后。此外,政策的公開性不夠,有些政策缺失,政策間的聯系也不緊密,未形成完整的政策體系。政策制定過程中存在形式化問題,許多文件只是照搬國家政策,未結合地方實際情況調整。最后,湖南省的政策文件多由各部門單獨發布,缺乏聯合發布,導致政策執行中出現解讀沖突,影響了政策的協同效應[8]。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政策的實施效果和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
2.2居民主動健身觀念缺乏,良好健身氛圍尚未形成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是衡量全民健身程度的重要指標。到2022年底,湖南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2664.28萬,占總人口的38.51%,比上周期提高了6.11%。城鄉居民中,90.30%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的合格水平,比第四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提高了4.3%。學生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優秀達標率為5.33%。在“十三五”期間,湖南省建立了全民健身組織網絡,每萬人體育類社會組織數為0.38個,全民健身指導員隊伍也不斷壯大,總人數達到10.44萬,每千人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約為1.51人。全省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活動覆蓋率為85.71%。居民主要利用公園、廣場和健身路徑等場地進行鍛煉,健身出行方式以步行為主。健身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的覆蓋率為93.7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1.68平方米。然而,現實情況是居民主動健身意識仍較為薄弱,良好健身氛圍尚未形成。其次,學生的體育參與積極性不高,部分由于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陳舊、教學內容單一,以及應試教育對體育課的擠占,導致學生主動鍛煉意識缺乏[9]。最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超過80%的高中生處于靜坐少動狀態,對健康不利[10]。長時間單一姿態和電子化娛樂增加了近視和肥胖的風險,慢性疾病趨于低齡化[7]。因此,改善生活環境和促進健康生活方式成為急需解決的任務。
2.3資源保障不充分,“健身去哪兒”難題亟需破解
自2016年以來,湖南省政府在全民健身領域投入顯著,累計資金約10億元,用于建設健身中心、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健身路徑、步道和體育公園。這些設施大大便利了群眾的健身活動,使全民健身成為“幸福工程”和“民生工程”。然而現階段仍面臨諸多保障不充分問題,主要體現在人才保障、資金供給以及場地配置不充分。首先,全民健身事業的快速發展、現有培養體系的不足、激勵政策的缺乏、體教融合的不足、志愿服務體系的不完善及對特殊群體需求的忽視。導致專業人才培養不足、基層組織建設薄弱、激勵和留存機制不完善以及體教融合不足。最終導致全名健身工程發展乏力。同時,湖南省補助2.28億元用于117個公共體育場館的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惠及3283萬人次。全省體育社會組織逐漸壯大,登記的縣級以上體育組織總數達2646個,每萬人體育組織數為0.38個。全省體育場地總數達到14.96萬個,總面積11596.37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1.75平方米。2022年,全省全民健身場地主要分布在居民小區、街道、學校和健身廣場,開展了1178項健身項目,新建了110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年獲得43個全國冠軍。公共體育設施的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率達到100%,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的覆蓋率為93.70%。當前湖南省人均場地面積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41平方米,僅為1.75平方米。其次,開放時間和運營管理問題突出。學校體育場地的開放率為64.55%,仍無法完全滿足需求,場地維護和管理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此外,城鄉發展不均衡。雖然2022年農村地區獲得了3560萬資金用于建設健身路徑和農體工程,但農村健身設施的增長仍低于城市。最后,空間布局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戶外場地,室內健身設施配置不足。郊區體育場館限制、廣場舞擾民等問題頻發,表明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布局亟需優化[11]。湖南省在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科學性、精準性和優化方面仍需進一步提升,以解決“健身去哪兒”這一難題。
2.4多元主體協同乏力,服務效能低下
全民健身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是相對于傳統社會治理模式提出的,主要是描述多元主體間的協同治理關系,充分發揮政府與社會的治理銜接,發揮政府、體育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基層社區和農村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改善傳統政府的單一治理模式,提升主體間的協作治理[12]。1)多元協同參與機制不健全。在“政出多門,條塊分割”模式下,全民健身場地、審批、建設、運營、維護、管理等權力將責權給多個部門,由于相關政策制度不完善,某些部門害怕承擔不必要的責任,常常出現“踢起球”情況,如果各部門之間有效溝通,在政策理解、執行標準、審批流程上達成一致,加快工作效率,會大大增加社會組織對全民健身事業的參與程度[11]。2)社會體育組織缺乏系統的支持和保障。雖然在《湖南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補短板行動計劃(2022-2025年)》[3]中指出鼓勵、支持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運營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但使用權獲取難、成本高,回報率慢是很多中小型企業望而卻步。目前,我國在近年來省紀委監察通報,一些位居高官腐敗分子濫用職權,與一些資本家官商勾結,導致某些大型企業壟斷市場,小中型企業難以發展。體育社會組織在體育治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前,我過體育社會組織專業水平層出不窮,自治能力有待提升,公信力都有待加強,體育社會組織的自身建設、社會形象和口碑等方面嚴重制約了其在體育治理中發揮作用[13]。居民作為城市體育治理中直接受益者和監督者,通過積極參與表達自身利益訴求,有利于增強治理的社會公信力,但居民受到單位制慣性思維和政策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參與意識不足、參與渠道不暢通、參與中角色認知不清等問題。相關調查顯示“學生經常參與城市社區體育活動的比例僅為13.9%,當地社區與學校、體育俱樂部聯合開展體育活動比例僅為 8.7%”[14]。
3湖南省全民健身發展之路徑革新
3.1完善頂層設計,發揮政策引領作用
各地區政府要以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通過調研以問題為導向,分工明確、城鄉統籌的不同短、中、長期規劃,要將相關政策文件從“粗放型”轉變到精細化。全民健身相關政策文件加大開放力度,第一時間了解有關全民健身相關數據,例如湘潭市,在全民健身基礎施舍建設和服務提供方面表現優異,促進全民健身活動廣泛發展。與此同時訪問湘潭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中檢索到有關全民健身相關數據文件不計其數,促使湘潭社會組織及人民更能方便快捷了解相關資訊。強化頂層設計,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推進公共體育設施開放。學校體育資源共享、體育社會組織扶持、緊密發展新布局。
3.2加大全民健身宣傳力度,提高居民主動健身意識
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關于開展全民健身政策、方針、活動,普及全民健身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讓全民健身計劃融入到每一位公民血液當中,對不同人群選擇不同宣傳方式,學校、社區同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各大媒體要加強報道,構建一幫一網狀結構,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全民健身計劃的良好氛圍。經調查顯示,在日常鍛煉中老年人群體參與鍛煉參與度極低,另外我國人口老齡化情況愈加嚴重,老年人比例劇增,重點加強提高老年人對運動鍛煉益處的認知。要將健身和健康有效聯系起來,宣傳出體育運動對老年人改善心臟和血管機能、改善神經系統、預防骨質疏松、降低癡呆風險等都具有很高的積極影響[15]。
3.3 優化資源配置,補齊全民健身供給短板
1)針對人才資源不足問題,加強與高等院校合作以培養專業體育人才,并通過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提升現有人才的技能,引入跨領域專家以優化結構。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留存機制,確保人才的穩定發展。深化體教融合,專注于青少年體育人才的培養,并完善志愿服務體系以鼓勵社會參與。2)在場地設施資源配置方面,秉承科學引導、供給便民原則,合理運用體育彩票公基金,積極爭取地方財政的支持,調動體育社會組織參與積極性,有效盤活現有資源,鼓勵、支持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運營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鼓勵各地區在符合城市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以租賃方式向社會力量提供用于建設健身場地設施的土地。鼓勵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委托運營,推進公共體育場館“改造功能,改革機制”工程。規范委托經營模式,鼓勵將公共體育場館預訂、賽事信息發布、經營服務統計等工作委托社會力量承擔。3)合理布局、優化空間。要優化全民健身設施布局,對經濟發展不同城區要進行充分調研,結合地區實際情況與不同群眾需求殊途同歸合理布局。支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與其他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功能整合,優化公園、廣場、旅游景點、文化衛生機構、養老機構、產業園區等相關場所,建設具有兼容全民健身功能的場地設施。加強數字平臺的普及,全覆蓋形式進行全民健身相關數據采集,推進對數據的公開性共享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數據,第一時間掌握并分析最全面的相關資料,增強服務效能[16]。
3.4重塑多元主體供給格局,提高服務效能
在民眾需求日益多樣化的背景下,優化服務效能需要各方主體的共同參與。政府應承擔引導和監督職責,推動“放管服”政策,優化職能,簡化審批流程,并加快建設服務平臺以實現資源互補。這要求政府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中,明確財權與事權的匹配,并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以加強服務供給和制度保障[17]。此外,政府需減少直接服務的必要性,給予市場和社會組織更多發展機會,提升社會責任的覆蓋面。各地區應完善公開招標流程,確保專業化團隊參與,以支撐高質量的發展。市場服務應體現高熱情,與社會組織資源互補。要加強事業單位和學校場地設施對公民的免費開放,并探索新的運營模式,推進場地社會化、市場化改革。例如,可以通過“承包制”將場館承包給俱樂部,由俱樂部負責運營和維修,既激發了社會組織的積極性,又解決了場地維修費用問題。依托高等院校,加快全民健身建設和宣傳網絡,推動學校與社區的合作,新模式下,學校培養專業師生,精準下放健身知識,以提升全民健身的普及率[18]。體育社會組織需提高參與度,增強專業水平和自治能力。首先,組織應展現公益性,通過舉辦提升居民健康的體育活動,彰顯其社會責任。其次,增強靈活性,創新思路,打造復合型人才隊伍,推動社會化進程。最后,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內部規章制度,設立專門社團,優化治理機制,以實現利益共享,保障各方的參與權利[13]。
4.結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深入實施,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但與“高質量”和“高質量”的服務體系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湖南省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省體育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中西部地區領先地位。然而,湖南省全民健身仍然面臨政策落地不實,地方政府執行缺乏標準、居民主動健身觀念缺乏,社會文化氛圍難以形成、場地設施覆蓋不均,“健身去哪兒”難題亟需破解、多元主體協同乏力,服務效能低下等現實問題。因此需要不斷完善頂層設計,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加大全民健身宣傳力度,提高居民主動健身意識;優化場地設施資源配置,補齊全民健身供給短板;重塑多元主體供給格局,提高服務效能,以此實現湖南省全民健身的高效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2-2025年)[EB/OL].(2022-01-12)[2024-06-25].https://www.hunan.gov.cn/hnszf/xxgk/jd/bmjd/202201/t20220119_22465899.html
[2] 湖南省體育局.《湖南省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EB/OL].(2021-07-27)[2024-07-23].https://tyj.hunan.gov.cn/tyj/xxgk/zcfg/gfxwjnew/202107/t20210727_19997780.html
[3]湖南省體育局.《湖南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補短板行動計劃(2022-2025年)》[EB/OL].2022-01-30 [2024-06-25].https://tyj.hunan.gov.cn/tyj/xxgk/zcfg/gfxwjnew/202201/t20220130_22476101.html
[4]國務院辦公廳.體育強國建設綱要[EB/OL].(2019-09-02)[2024-06-28].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5]朱傳耿,王凱,車冰清,等 .新時代體育強省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12.
[6]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湖南體育強省建設規劃(2020—2030年)[EB/OL].(2020-07-12)[2024-05-25].https://www.hunan.gov.cn/hnszf/xxgk/wjk/szfbgt/202007/t20200723_13046912.html
[7]鄭家鯤. “十四五”時期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機遇、挑戰、任務與對策[J]. 體育科學, 2021, 41(7): 3-12.
[8]盧文云,王志華,華宏縣. 群眾“健身難”問題破解路徑研究[J]. 體育科學, 2021, 41(5): 34-43.
[9]季瀏. 新版義教課標:構建以核心素養為綱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2, 46(6): 1-9.
[10]季鋼,王智強,董山山. 青少年體質測評與健康生活方式現狀調查分析[J]. 中國健康教育, 2020, 36(2): 134-137.
[11]韓宏宇,鄭家鯤. “十四五”時期“健身去哪兒”問題的困境破解與應對策略 [J]. 體育科學, 2022, 42(10): 12-19.
[12]周生旺,徐璟,尹繼林,等. 全民健身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研究[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18, 37(1): 35-40, 56.
[13]孫園,謝正陽,湯際瀾. 我國城市體育數字化治理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 2024, (3): 46-52, 59.
[14]王茂球. 上海市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互動發展現狀的調查與研究[D]. 上海:上海體育學院, 2009
[15]薛文忠,李長振,王震. 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主動健康促進行動方案構建與實施策略[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22, 42(4): 45-53.
[16]馮靖媛,李榮日.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智慧化轉型升級的邏輯理路、現實樣態與踐行方略[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24, 43(1): 64-70.
[17]朱本澍,曹莉.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多元協同供給的演化博弈分析與實施路徑研究[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24, 39(2): 225-232.
[18]盧緒鵬,李彥龍,李嘉誠.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困境與紓解[J]. 體育世界, 2023, (7):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