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一首大氣磅礴、激昂高亢的歌曲《中國的秋天》和著楓林熱舞的動感旋律澎湃而來,金燦燦的音符跌宕豪壯,恰似萬傾稻浪化金流、聲聲拂過谷倉樓……秋色之美,在中國被演繹到了極致!
果真,情動而生的音樂才是美樂!正是作曲家陸良民這種來自靈魂深處的“情”充盈在曲調的主旋律中,直接觸發了國人最深層的情感,既浪漫又驚艷,此曲一出,就響徹大江南北,榮獲了第二屆中國湖南金旋律音樂節“和諧樂章”優秀歌曲評選一等獎和湖南衛視國際頻道“民歌湘江音樂盛典”優秀歌曲展播。
在他眾多聲樂作品中,他個人最喜歡就是這首《中國的秋天》,關于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他說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給人一種收獲的幸福感;在音樂主題設計之時,我把湖南民歌的音樂元素與時代風格相融合,再巧妙運用藝術歌曲的作曲技法,從而寫出了這段‘高亢奔放’的主旋律,曲子一響,就把歌唱者和聽眾們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達到一種先聲奪人的效果;接下來的樂段,其旋律就如同溪流一樣緩緩律動,展現出一幅幅十月金秋的美麗畫卷,讓人們良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情,是藝術的原動力,更是音樂的發酵素。他來自大山,他的腳早已走出了崇山峻嶺,但是,他音樂生命的“根”卻永遠走不出他心里的大山。那首被印在他第二部音樂專輯《大山里的歌-陸良民音樂論文·作品集》扉頁上的小詩《我是大山的兒子》正是他一生鐘“情”大山的寫照。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曾經,他的音樂夢想是“走出深山溝,走向大世界”,立志把中國音樂推向國際舞臺。在18歲那年,憑著一首二胡獨奏曲《賽馬》考入了當時湖南省新田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從此學習“樂器演奏、音樂理論、作曲技能”成了他一往無前的賞心悅事。1976年,他創作的第一首作品——女聲小合唱《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唱不盡》,在當時廣受好評,并入選《韶山紅日頌》歌曲集;自此,他筆耕不輟,一系列音樂專輯陸續問世。而后來,他每寫一部作品,對“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边@句話就多一份理解。為此,他心無旁騖地扎根于民族音樂的沃土中汲取精華,且對“瑤族民歌”情有獨鐘。
百里瑤山青又高,長鼓咚咚,瑤歌悠悠;千年瑤寨勝天堂,油茶香香,米酒甜甜……南中國的山山水水賦予了他永不枯竭的激情與力量。在理論方面,他對湖南的瑤族民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研討,并根據大瑤山山巒之間所產生的回音效果的特點,找到了瑤族語言與正常語言在句法結構上存在差異的根源,從而創立了“回音式、環扣式、環扣鎖定式、尾字搭腔式”等瑤歌特殊句法結構的新理論;在對瑤族民歌襯詞運用的研究中,他歸納出:“歌頭襯詞、句首搭腔式襯詞、歌瑤體語氣襯詞、固定性特性襯詞、雙重裝飾性襯詞、歌尾襯詞”等方法;還根據瑤族人們的生活習俗和語言特點,第一次發現了瑤族民歌中一種新的調式現象,即在五聲的基礎上,綜合了七聲中的某個音,又保持著濃郁的五聲特色,他為之命名為“五聲性綜合七聲調式”;根據生靈交配的特點,解釋了江華“梧州瑤歌”大二度和聲產生的原理,創立了“大二度和聲交配功能體系”的新理論。在具體實踐方面,他融合瑤族民歌元素創作出了諸如:女聲三重唱《打糍粑》《神奇的女書》《幸福生活到山村》《山歌唱得彩云開》《月下瑤山》《阿哥出嫁》《百疊嶺茶歌》及男女聲四重唱《背簍街》《長鼓賽溜溜》和聲樂交響詩《瀟湘漁歌》等系列作品,并由“山水組合”姑娘們精彩演繹,參加了湖南藝術節、全國紅歌會、CCTV 青年歌手大賽、金鐘獎等各種賽事,得到了專家們的充分肯定。而最有代表性的當屬這首典型的中國藝術歌曲——《中國在飛》(花腔女高音),期間,他充分運用民樂元素并結合花腔演唱的特點,對“飛”字做了充分宣染,把歌詞中原有的8 個“飛”譜寫成了38 個“飛”,讓“花腔”得以盡情發揮,唱響了新時代盛世中華振翅翱翔歷史天空的聲音!
音樂是事業,收藏是愛好
人常說“余生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焙沃^“有趣的人”呢,應該就是他這樣的。作曲與收藏,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兩種活計,竟在他身上得以完美相融。他一直快樂地說道:“音樂是我的事業,收藏是我的愛好。”據悉,他從小就愛好收藏,常把一些舊信封上面的郵票剪下來用小本子保存起來,至今還放書柜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對收藏的興趣愈發濃烈,至今已有珠寶、翡翠、玉器、瓷器、沉香、天珠等近千套收藏品;尤其對北宋汝窯的瓷器和戰漢時期的玉器情有獨鐘;曾對170多種不同器型的北宋汝窯瓷器進行深入地分析研究,能以獨特的藝術審美眼力來辨別汝窯釉面如玉的寶光和瑩潤、以獨特的思維方式來分辨汝窯開片的物理現象及新老釉面開片時段的久遠和釉面侵蝕的深遠程度,并以其來鑒賞汝窯單色釉的色彩美、線條美、器型美中的藝術神韻;還深入研究過珍藏數十年的400 多種不同風格、不同器型的禮玉、王玉、佛像、人物、動物、兵器、文房、佩飾、各類擺件,對新品、仿品、贗品進行反復比較,分別從“器型材質、時代特征和藝術風格、老化程度和侵蝕特點、雕刻技巧和特色”等層面進行甄別。他眼光犀利,只有那些既凝聚了匠人們畢生心血且吸附了勞動人民精神靈魂的器物才是他眼里的世間珍品,即,貴在其“韻”、其“魂”,這種品質是靠“堅持”來實現的。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工作室,經中國商業股份制企業經濟聯合會藝術投資專業委員會授牌為“北宋汝窯收藏工作室·具有投資價值藝術品創作示范基地”。
有道是:音樂之美,在其韻律;器物之美,在其韻味。在他收藏家與作曲家的雙重“濾鏡”下,所著的《國之魁寶-瓷韻·玉魂》堪比行家手筆。
最后,他意味深長地說道:“藝術是對生命的觀照,反復品味一件靜態收藏品,從而感應到一段動態旋律,這種“跨界”感受,很是美妙,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