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東地區一個極具影響力、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伊朗始終處于國際舞臺的聚光燈之下。
近期與伊朗相關的一條消息,再次吸引了全球各界的廣泛關注。那就是有關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陷入“昏迷”的消息。此消息一經傳出,在國際社會引發了強烈的震動與廣泛的議論。后經確認,該消息系不折不扣的假消息。究其源頭,是一些視頻媒體利用他2014年動前列腺手術時的老圖像老照片,拼湊出了他“昏迷”的假象。
即便如此,哈梅內伊他老人家已經有85歲的高齡了,健康肯定每況愈下。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最高領袖出現不能正常履職的情況,那伊朗政體的穩定性將出現重大風險,特別是在美國、以色列等“群狼環伺”的艱難時刻。
事實真是這樣嗎?這里,我們可以探究一下伊朗政體的脆弱性和合理性。哈梅內伊確實是集各種大權于一身,凸顯伊朗政體的脆弱性。1981年10月,哈梅內伊出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第三任總統。哈梅內伊作為伊朗最高領袖,在伊朗國內擁有最高權力和絕對權威。他有權任命包括革命衛隊在內的武裝部隊指揮官和司法體系領導官員。總統和議會是經選舉產生的。然而,候選人在選舉前需要得到憲法監護委員會的批準。這個“憲法監護委員會”由12人士組成,其中6人直接由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任命,其余6人由司法界推選。但司法界高級官員本身也是由哈梅內伊任命的。這就意味著,伊朗總統候選人中最終是誰成為唯一的人選,還得聽哈梅內伊的。
盡管哈梅內伊擁有絕對的權力,但伊朗國家體系并沒有按照獨裁制度運轉,甚至在霍梅尼時期也沒有。哈梅內伊將政府日常事務交由總統和各部部長負責,重要決策必須經集體討論后才能做出。參與討論的既包括哈梅內伊身邊的幕僚集團,也涵蓋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哈梅內伊是該委員會主席。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包括總統、外交部長、所有武裝部隊指揮官和革命衛隊指揮官。總統在國家政體內的作用是有限的。以往,每當總統試圖抗衡最高領袖或者試圖分割部分權力時,最高領袖最終總能將其挫敗。不僅如此,哈梅內伊作為最高領袖,還可以任命“星期五禮拜”(主麻日)的主持人、巴斯基民兵組織指揮官、國家宣傳系統負責人等核心部門的長官。比如,巴斯基民兵組織隸屬于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準軍事化部隊,在伊朗具有重要影響力,遍布全國范圍內,號稱擁有1000萬的民兵,類似于國家的“備用輪胎”。一旦出現動蕩局勢,他們就會上場。目前,巴斯基民兵組織指揮官由哈梅內伊的次子穆杰塔巴·哈梅內伊擔任。據傳,最有可能接替哈梅內伊擔任下屆最高領袖的就是這位穆杰塔巴·哈梅內伊。
可以看出,伊朗政體是由革命衛隊、總統、情報部門、軍隊、最高領袖、議會、憲法監護委員會組成的“多權力中心”政體,其中最高領袖是“家長”。時至今日,這種多“權力中心”的伊朗政體已逐步完善和發育成熟。它們在最關鍵的時候往往聽命于最高領袖,無一脫離控制。從這個意義上講,伊朗政體一直很有“韌性”、有其合理性。
最后,弱弱說一句,伊朗最近幾十年被過度“妖魔化”“神秘化”了。伊朗曾經擁有輝煌的歷史。其實,伊朗既不“神秘”又不“邪惡”。伊朗地緣價值十分重要。伊朗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是東西方文明的交會點。伊朗人總體比較開明、友好和高素質。一個被國際社會特別是美西方公正對待的伊朗,絕對是世界之幸、伊朗人民之幸。
責任編輯:周志霞
陸如泉專欄
國際能源戰略學者、教授級高級經濟師
“多權力中心”的伊朗政體,在最關鍵的時候往往聽命于最高領袖,無一脫離控制。從某種程度講,伊朗政體一直很有“韌性”、有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