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佛龍出售加拿大的油砂項目,體現了石油行業對于產能和資源配置的前瞻性思考。
雪佛龍公司近日宣布,以65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在加拿大的油砂和頁巖資產出售給加拿大自然資源公司。此次交易涵蓋了雪佛龍在阿薩巴斯卡油砂項目的20%權益和在阿爾伯塔省Duvernay頁巖的70%股份。這項全現金交易已經生效,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前完成。
資產“歸核化”提升上游業務質量
該項交易是雪佛龍此前宣布的到2028年剝離100億~150億美元資產計劃的一部分。交易完成后,加拿大自然資源公司將獲得阿薩巴斯卡油砂項目6.5萬桶/日的原油產量,以及Kaybob Duvernay頁巖油氣資產約6萬桶油當量/日的油氣產量。雪佛龍則“清空”了加拿大油砂資產。
雪佛龍在聲明中指出,此次剝離的資產在過去幾年內并沒有產生預期的收益。相比之下,其在美洲和哈薩克斯坦的擴張項目顯示出了更強的增長潛力。目前,雪佛龍在二疊紀盆地的運營顯著獲利,哈薩克斯坦的Tengiz油田則即將進行高達485億美元的重大擴建項目,為其未來的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持。此時出售在加拿大的非核心資產,可以幫助雪佛龍更好地聚焦于這些高回報投資。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這筆交易體現了石油行業對于產能和資源配置的前瞻性思考。一方面,實施資產分布地域“歸核化”策略,將主要油氣產量聚焦美國本土、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地中海東部和圭亞那附近海域等戰略核心區域,出售加拿大的油砂和頁巖油氣等非戰略核心區域資產。加拿大的油砂項目,盡管在技術上具備潛力,但由于運營成本高、環境影響及市場波動等問題,許多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其價值。另一方面,實施資產類型“歸核化”策略,摒棄油氣上游業務“大而全”的思想,聚焦“優質常規油氣+頁巖油氣+液化天然氣(LNG)相關資產”等,加速剝離非核心低效資產強化競爭優勢、實現協同效應最大化,為能源轉型集聚力量。
當然,對于投資者來說,這項交易的影響需要仔細評估。雪佛龍在短期內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資金流出,但其長期的戰略聚焦將有助于其在新的競爭環境中站穩腳跟。而對于加拿大自然資源公司來說,此次交易將使加拿大自然資源公司擁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收購實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競爭。
加大對低碳業務的直接投資
除了通過優化油氣資產結構推進能源轉型外,國際石油公司還在增加對可再生能源和減碳業務的直接投資。
2020年下半年至今,國際油價出現一輪大幅上漲,推動各國石油公司在油氣勘探開發等傳統上游業務中獲利豐厚。在此背景下,部分國際石油公司調整了經營目標,重新重視油氣業務,被市場評論解讀為“能源轉型戰略生變”與“開倒車”。
殼牌在今年3月宣布將此前確定的“2030年碳排放強度降低20%”的目標下調為降低15%~20%,并強調2030年前將保持石油產量的穩定。BP前不久宣布將2030年油氣總產量降低40%的目標徹底放棄,重新尋求增加墨西哥灣和中東等關鍵地區的油氣產量。上述這些,加大了業內對國際石油公司能源轉型“開倒車”的討論。
事實并非如此。此次雪佛龍剝離加拿大油砂等“高碳”資產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即國際石油公司仍在堅持推進能源轉型戰略,且實施路徑更務實有效。從轉型方向看,雪佛龍仍堅持面向低碳能源的轉型策略,不斷降低油砂等“高碳”資產在上游業務組合中的占比,努力向投資者展現公司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決心,既符合全球能源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有助于獲取更廣泛的市場認同。
從投資金額的角度看,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預測,未來十年,石油行業推進能源轉型的投資預算將呈穩步增長態勢,2024年石油行業能源轉型投資將達到創紀錄的500億美元,其中超過1/2的金額將投向可再生能源。其中,殼牌、道達爾能源、BP這三家歐洲石油巨頭,以及沙特阿美和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這兩家中東國家石油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力度相對較大,每年平均超過50億美元;雪佛龍、埃克森美孚,以及西班牙雷普索爾等公司則處于“第二梯隊”,投資預算在20億美元左右。
從投資項目的角度看,中國石油《全球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及油公司動態(2024年)》報告統計,2023年以來,國際石油公司普遍增加了對低碳新能源項目的投資。其中,歐洲石油公司采取積極多元化的策略,重點布局海上風電、光伏、氫能、低碳燃料等相關項目;美國石油公司采取適度脫碳策略,重點布局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以及低碳燃料、氫能等項目;國家石油公司則專注于油氣勘探開發相關的減碳業務,重點發展以CCUS為主的碳減排和低碳燃料項目。
走適合自身發展的低碳轉型道路
縱觀全球能源格局,隨著各國致力于減少碳排放和促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石油公司面臨著重新審視其能源組合的壓力。盡管傳統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仍然會在短期內占據重要地位,但未來的投資重心將更加傾向于可持續和低碳解決方案。因此,面對雪佛龍這樣的行業巨頭,其重心轉向更為經濟和可持續的發展路徑,或許可為其他公司提供一個值得關注的范本。
其背后的秘籍,就是走適合自身發展的低碳轉型道路。這對于國內石油公司來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以中國海油為例,近年來,中國海油重拾新能源產業,將“綠色低碳轉型”列為公司三大工程,把構建“雙碳”制度體系作為緊迫任務抓緊抓實,把打造零碳油氣產業鏈作為現實路徑抓緊抓實,把推動新能源新產業發展作為轉型方向抓緊抓實,充分利用自身海洋優勢,促進油氣和新能源業務融合發展,積極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效益化發展,走適合自身發展的低碳轉型道路,為國內能源公司探索能源轉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事實上,近年來《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和《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國家能源經濟政策的出臺,為我國石油公司務實有序推進能源轉型戰略指明了方向。一是要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堅持先立后破保障國家油氣供應安全;二是要統籌推進油氣供應安全和綠色發展,加快形成油氣上游領域與新能源新產業融合、多能互補的發展新格局;三是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根據公司特點和優勢加快探索清潔能源產業布局。
隨著雪佛龍的戰略轉變和市場環境的演變,石油行業的未來充滿了變數和機會。企業如何在傳統與新興能源形態之間尋求平衡,將是很長一段時間追求發展的重要課題。對于業內人士而言,關注這一趨勢及其可能帶來的行業變化將是明智之舉。
本文作者單位為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責任編輯: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