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路油田煥發綠色生命力。 供圖/魏 璐
近萬塊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光伏發電、油管清洗、余熱發電等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這里是剛剛投產的中國石油華北油田采油三廠留路低碳示范區,也是華北油田首個低碳示范區。
“雙碳”目標之下,華北油田在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上不斷邁出堅實的步伐。留路低碳示范區的建設,是其中一個重點工程項目。伴隨著低碳示范區的投產,留路油田迎來了一次蛻變。曾經的閑置房屋和低效土地變身為優質資源,煥發出了蓬勃的綠色生命力。
產量之殤,尋路刻不容緩
時光,于年輪更替中流逝,吹老了容顏,卻磨不去那些閃光的印記。
1976年11月下旬,留10井試油后噴出日產近2000噸的高產油流。自此,冀中區域又一個大型油田——留路油田拉開了開發序幕。
開發初期,留路油田高峰期16口井年產油量81萬噸,為華北油田連續10年穩產千萬噸立下了赫赫戰功。
然而,伴隨著開發的深入,留路油田慢慢步入了開發后期,出水多、油氣資源銳減、井況問題復雜……因開發留路油田而建設的生活基地,日益人去樓空。
老油田出路何在?希望何在?
觀念一轉,前景無限。
歷經多年開采,盡管油氣家底不再豐厚,但區域內擁有面積約44平方千米、地層溫度高達123℃的豐富地熱資源。油少熱多的特點,讓留路油田成為綠色低碳轉型的最佳“人選”。
2011年以來,留路油田率先通過提取采出水余熱,結合站外單井管網“簡并串”常溫集油、集油干線和站內生產維溫等措施,停用11臺加熱爐。同時,優化集輸及熱力系統運行參數,潛山井大排量節能舉升、復合隔熱油管、HCC纖維增強復合防腐內襯等一批關鍵技術陸續投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余熱梯級利用場景,油管檢測站、含油污泥凈化點相繼落成。
“這里的采出水溫度高達94℃,完全滿足油管清洗要求。相較傳統高壓冷清洗模式,年節約新管采購費用2000余萬元。”在油管清洗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道。
在距離油管清洗現場僅有百米遠的含油污泥凈化點,一袋袋含油污泥經過人工拆解、噴淋沖洗,再通過加熱、加藥、攪拌、澄清等工序,油水回收至生產系統,底部含油量小于3‰的脫油污泥用于鋪墊井場、進井道路。
作為冀中地區處理量最大、第一家手續齊全的凈化點,通過利用余熱資源,每年處理含油污泥約3000噸。
經過近5年的攻關打造,留路油田形成了包含油管清洗、含油污泥凈化、生產伴熱及余熱發電的采出水余熱綜合利用體系。這一體系的成熟應用,每年可節約燃油2000噸,節電90萬千瓦時,節約油管清洗、含油污泥凈化各類費用300萬元,減少碳排放6953噸。
曙光初現,初綻青綠底色
油田到熱田的成功轉型,織就了留路老油田的青綠底色。而探索,沒有止步于此。
此后數年,在以“雙碳”目標為導向的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推動之下,華北油田將綠色轉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依托京津冀地緣優勢和區域新能源資源稟賦,全力建設多能互補、綠色智慧用能新架構,逐步摸索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新能源發展之路。
千川匯海闊,風正好揚帆!
留路油田以低碳示范區建設為契機,主動探索綠色升級方案,規劃總裝機容量為5.27兆瓦的光伏發電項目,逐漸豐富追光取熱的用能場景。
這一舉措,讓留路油田生活基地沉寂近20年的房屋迎來了生機。
“這些房屋占地面積達80畝,但因為長時間無人居住已成為危房。按規劃將對這些樓房進行拆除,然后利用這里的土地開展光伏發電建設,讓陽光產生綠色收益。”采油三廠新能源業務負責人宋保林說,“建設過程中,我們將把拆卸的建筑廢料粉碎成顆粒,全部投入井場硬化,可墊井場約120個。”
2022年2月,采油三廠成立項目專班,針對該區域光伏建設的可行性開展了多次論證。在確保思路可行后,他們多次深入現場勘查,針對站內、閑置場地、車棚頂等不同建設場景,反復商討確定設計方案和技術流程,優化光伏安裝角度和間距,充分利用自有土地資源,增大裝機容量,建設具有油田特色的光伏場景。
為確保項目如期投運,專班成員合理優化施工順序,高效推進光伏板安裝、電纜鋪設、配電改造等施工。今年5月28日,項目一次性并網成功,投產發電,預計年均發電量可達650萬千瓦時,且全部用于自消納。
自此,在余熱與光伏的雙向加持之下,留路油田形成了余熱高效利用和清潔發電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
綠意勃發,共繪新生畫卷
大地深處,地熱涌動;沃野之上,光熱慷慨。地下與地上資源在這里交匯、呼應,共同孕育著對低碳之路的憧憬與期待。
“光伏長廊首次采用懸索結構。安裝時,應注意整體結構穩定性和光伏板緊固受力均勻性,防止由于緊固時受力不均造成光伏板損壞。”
11月3日,在光伏發電現場,采油三廠新能源技術人員高陽正在與施工人員對即將開工的光伏長廊進行技術交底,并做出提示,“低碳示范區的投產并不是一錘子買賣。它是一個不斷迭代、持續升級的過程。”
低碳示范區從提出概念、推進實施到成熟運行,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投產后的運行與維護工作,將是確保其持續高效運行的關鍵環節。
采油三廠不斷建立健全光伏電站運維體系,堅持“屬地+生產服務保障中心”的自主運維模式,先后制定了《光伏發電站運維操作規程》《光伏電站應急處置方案》《光伏發電站運維職責》等5項運行管理制度,設置30條巡檢點對光伏發電關鍵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以確保其長期穩定運行。
按照規劃,采油三廠將在此處建設數字化管控中心,將區域內各類能源數據進行綜合調度和優化管理,確保能耗數據、電力參數、運行曲線等一屏盡覽,遠程故障、數據監測一鍵可控,逐步實現管理信息化、運維自動化。
同時,將對全廠10個化驗室進行業務整合,在此處建設1個中心化驗室,同步完善留楚、肅寧兩個區域化驗室,形成“一大兩小”分布格局,實現化驗藥劑等危化品集中管控和化驗人員、設備集中管理,提高化驗效率、降低管理風險,為新型作業區建設創造條件。
責任編輯:陸曉如
znluxiaoru@163.com
伴隨著低碳示范區的投產,華北油田采油三廠留路油田迎來了一次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