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舒蘭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科學利用林地資源,發展特色林下經濟,形成了包括林下種植(以林下參、中草藥為主)、林下養殖(以林蛙、柞蠶為主)、林下采集加工(以野生菌、山野菜為主)、森林景觀利用(以森林康養為主)的多層次、多元化的林下經濟發展格局,實現了林下經濟增收和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簡述了吉林省舒蘭市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及經驗做法,分析了林下經濟當前發展機遇與存在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對策。
關鍵詞:林下經濟;問題;機遇;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10-58-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0.011
0 引言
舒蘭市位于吉林省東北部,東與黑龍江省五常市搭界,西與長春市九臺區、德惠市隔江相望,南同吉林市、蛟河市毗連,北與榆樹市相鄰,全市東西長度為106 km,南北寬度為77 km。舒蘭市林地面積為247 262.52 hm2(其中,國有林地面積為226 069.38 hm2,集體林地面積為21 193.15 hm2),森林覆蓋率為52.6%。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的《全國林下經濟發展指南(2021—2030年)》,舒蘭市近年來一直高度重視林下經濟發展,以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為目標,確定林下經濟以第一產業為主的產業定位,優化林下經濟發展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等,不斷擴大林下經濟發展規模,提高森林資源利用水平,實現了林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此研究在分析舒蘭市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期望通過發展林下經濟,促進林農增收,實現林業三大效益。
1 舒蘭市林下經濟發展狀況
截至2023年底,舒蘭市林業總產值達154 170萬元,其中林下經濟產值為46 484.33萬元。
1.1 林下種植
1.1.1 人參產業發展情況
舒蘭市種植的人參以林下參為主,總面積為1 556.1 hm2,保有量約為1.37億株。種植人參的國有和集體林地使用方式為林場自營、租賃經營及合作經營。目前,舒蘭市規模人參種植單位有9家,林農種植戶有34戶,種植品種有長白山野山參、長脖參、長白參、大馬牙等。
從辨識度角度看,舒蘭市具有全國唯一的“野籽野播”野山參基地,發展野山參產業的公司主要有4家(舒蘭市田峰參業有限公司、吉林省華參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市世一參業有限公司、吉林市裕源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目前,舒蘭市人參產業占地總面積超10 000 hm2,有參面積達500 hm2,種子年產量達1.8 t,大小野山參存有量為5 000萬株;注冊了企業商標1個(世一亞森),研發了參果蜂蜜膏、參花蜜、參果酒、參葉茶等產品,其中參果蜂蜜膏產品獲得吉林省第三屆森林食品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吉林世一參業野山參區域及經營單位2020年8月獲得有機認證,2020年10月7日獲得全國首例,也是唯一的生產經營性珍稀瀕危植物(野生人參)森林認證(CFCC)。
1.1.2 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
舒蘭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為234.17 hm2,種植方式以林下種植、林藥間作為主。舒蘭市中藥材種植地主要分布在開原鎮、小城鎮、上營鎮、平安鎮、水曲柳鎮、七里鄉、環城街道及吉舒街道。其中,舒蘭市林業局國有林轄區種植面積為159.63 hm2(五味子40.00 hm2、柴胡28.20 hm2、桔梗22.60 hm2、穿山龍20.00 hm2、玉竹14.00 hm2、芍藥13.83 hm2、四葉參10.50 hm2、蒼術8.00 hm2、升麻2.50 hm2);各鄉鎮(街)集體林種植面積為58.84 hm2(威靈仙40.00 hm2、芍藥8.00 hm2、淫羊藿6.00 hm2、桔梗3.00 hm2、辣根1.20 hm2、玉竹0.40 hm2、靈芝0.12 hm2),上營森林經營局國有林轄區種植面積為15.7 hm2(山芋頭13.7 hm2,淫羊藿2.0 hm2)。目前,舒蘭市種植的藥食同源類中藥材有桔梗、辣根和淫羊藿,主要中藥材種植企業為吉林省均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1.2 林下養殖
1.2.1 柞蠶養殖業概況
舒蘭市用于柞蠶養殖的林地面積為494.21 hm2。舒蘭市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適合柞蠶養殖。2023年,在溪河林場的帶動扶持下,舒蘭市有14戶農民養殖柞蠶,實現年產值215萬元,利潤達77.6萬元。蠶絲價格高,蠶蛹營養豐富,市場需求量大,前景可觀。
1.2.2 林蛙養殖業概況
舒蘭市林蛙放養面積為92 000 hm2。舒蘭市森林覆蓋率高,林內大小河流較多,可依托森林資源開展林蛙養殖。在舒蘭市,養殖的主要林蛙品種為中國林蛙,養蛙戶有437戶,年放養林蛙約3億只,回捕量為2 700萬只。
1.3 林下采集加工
舒蘭市采集加工利用林地面積約為8 700 hm2,年均采集加工木耳440 t、蘑菇358 t、蕨菜400 t、刺老芽110.8 t、刺五加128.2 t、蒲公英4 t、薇菜20 t。
1.4 森林景觀利用
舒蘭市有2家省級森林公園。2016年,吉林鷺島樺林灣省級森林公園獲批成立,面積為3 027 hm2;2023年,青松省級森林公園獲批成立,面積為6 720.63 hm2。自2018年以來,吉林鷺島樺林灣省級森林公園通過招商引資,與舒蘭市政府、上營森林經營局、吉林振霖科技有限公司分別簽訂開發合同,獲得投資1 528.193萬元,完成了景區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時期,舒蘭市將打造青松省級森林公園,重點建設森林康養基地,并采取招商引資等方式,發展民宿旅游產業。
2 舒蘭市發展林下經濟的經驗做法
2.1 舉辦論壇活動
2023年,舒蘭市政府舉辦“2023吉林舒蘭現代化大農業發展論壇”活動,邀請國家、省、市商協會和相關知名企業參加,簽約人參保健食品加工項目、中草藥產業一二三產融鏈建設項目等涉及野山參及中草藥產業項目10個,投資約35億元。舒蘭市圍繞得天獨厚的資源,以“兩個轉化”為抓手,推進規模化、品牌化、基地化、產業化發展,建設人參及中草藥健康產業園和全國品質最純正的野山參(林下參)產業基地。
2.2 編制實施方案
2023年,舒蘭市依據《全國林下經濟發展指南(2021—2030年)》《林草中草藥產業發展指南》《舒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等文件,組織編制了《舒蘭市“全新舒蘭”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實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優先發展野山參(林下參)產業、中草藥產業,重點發展林果產業、森林菌菜產業,統籌發展林蛙和柞蠶等經濟動物放養繁殖產業,積極發展森林旅游產業的總體布局。
2.3 召開座談會和研討會
2023年,舒蘭市召開了全市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和全市國有林場產業項目研討會,邀請吉林市林業局科技產業處、吉林市林業科學研究院、吉林省林學會林下經濟分會的專家從政策方面進行解讀,邀請全市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的成功代表交流成功案例和介紹發展經驗,并圍繞實現國有林場創收、職工增收,謀劃發展林下經濟項目。
2.4 推進產業園和基地建設
2023年,為推動中草藥產業和現代化養生產業發展,舒蘭市依托東部山區種植中草藥的地域優勢,在平安鎮開工建設人參及中草藥健康產業園,推動吉林省華參科技有限公司、神農百草數字化科技吉林省有限公司、吉林世一參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進入人參及中草藥健康產業園。舒蘭市組織實施吉林世一參業有限公司野生人參培育基地建設項目和吉林省均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林藥間作基地建設項目,在2021—2025年規劃種植野生人參210 hm2、其他中藥材220 hm2。
3 舒蘭市林下經濟發展存在問題和發展機遇
3.1 存在問題
3.1.1 產業結構不均衡
2023年,舒蘭市林業總產值達154 17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為64 623.13萬元,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為66 413萬元,第三產業生產總值為23 134.8萬元),林業產業結構一二三產比例為41.92∶43.08∶15.00,第三產業比例低。同一時期,舒蘭市林下經濟總產值為46 484.33萬元,其中大部分為第一產業產值;從產業發展方向看,林下經濟一直以第一產業為主,二三產業比較緩慢。雖然第一產業帶動的就業人數相對較多,但是第二產業對技術水平要求高,吸納就業的空間大,第三產業吸納的就業人數較多,產值會急劇上升[1],二三產才是舒蘭市林業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3.1.2 產業規模較小
目前,舒蘭市只有人參產業、林蛙產業在吉林地區相對發展較好,然后是中草藥產業。舒蘭市柞蠶養殖產業規模只有494.21 hm2,小于同地區永吉縣的6 000 hm2[2]。舒蘭市的2家省級森林公園(青松、鷺島樺林灣)成立較晚,其森林旅游產業剛剛起步,落后于同地區有拉法山、紅葉嶺、白石山3個國家森林公園的蛟河市。舒蘭市林下經濟規模總量較小,相關企業缺乏市場開發能力,林業產業達不到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很難實現集約化轉型,也不能更好地實現林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3]。
3.1.3 國有林場林下經濟發展緩慢
由于受到傳統思想影響,國有林場對林下經濟發展存在顧慮,2023年林下經濟以林下參為主,其他產業項目因缺少政策、資金、技術支持而發展不穩定,也給林業生態帶來了一定影響。
3.2 發展機遇
第3次修訂后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自2020年7月1日起實施,其將“林下經濟”寫入法律條文,第四十九條第三款明確規定:“在符合公益林生態區位保護要求和不影響公益林生態功能的前提下,經科學論證,可以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資源和森林景觀資源,適度開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開發森林食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多渠道拓展食物來源;培育生態旅游、森林康養、休閑露營等新業態;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項目;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4]。
2024年,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提出創建全國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省,啟動實施“雙十百千”示范行動,在全省打造20個示范縣(市)、100個示范鄉(鎮)、1 000個示范村(示范點),建強10個現代產業園區(森工企業)、100個專精特龍頭企業、1 000家產業示范基地。2023年,蛟河市和永吉縣已經通過示范縣創建申報工作,分別獲得省級財政支持資金400萬元。2024年,吉林市林業工作會議公布舒蘭市和磐石市兩地在林業產值方面已經達到申報要求,明確兩地被列為年度重點申報單位。
2024年,舒蘭市圍繞“四個清單”(舒蘭市高質量發展指標責任體系工作清單、2024年“全新舒蘭”工作任務謀劃清單、舒蘭市委第十五屆六次全會任務清單、舒蘭市重點工作任務謀劃清單),將發展林下經濟列為林業綠色發展一號工程,由市林業局主要領導主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科技產業科進行落實。舒蘭市還謀劃實施一批林業產業經濟項目,并確定為各國有林場一號工程,分別明確了責任目標和責任主體。
4 舒蘭市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
2024年,舒蘭市圍繞建設“全新舒蘭”目標,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抓住全省啟動實施“雙十百千”示范行動機會,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重點發展林藥、野山參(林下參)、森林食品、柞蠶及林特產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產業,增加林農及林業職工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
4.1 積極開展示范創建工作
舒蘭市政府應做好領導和組織工作,積極與吉林省、吉林市林業主管部門做好溝通。一是全力以赴做好示范園區申報工作。二是全力以赴申報創建示范縣。三是舉辦鄉鎮副書記等干部培訓班,由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做好相關政策講解,林業部門與鄉鎮政府共同努力,做好示范鄉鎮和示范點申報工作。四是推薦指導各國有林場做好示范林場申報工作。五是組織和推進相關企業做好龍頭企業和示范基地申報工作。
4.2 科學謀劃全市林下經濟發展
舒蘭市應依據《全國林下經濟發展指南(2021—2030年)》等相關政策,認真落實《舒蘭市“全新舒蘭”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實施方案(2024—2026年)》。舒蘭市林業局應在市政府統一部署下,切實履行部門職責,統籌合理科學謀劃和組織,大力推廣林藥、林菌、林菜、林果等林下種植產業,科學引導林蛙、林蜂、林禽、林畜等林下養殖產業,有序發展林下產品采集、林下產品產地初加工等采集加工產業,加快發展森林康養、研學教育等森林景觀利用產業,不斷擴大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規模,譜寫舒蘭林下經濟發展新篇章。
4.3 抓住重點,優先推進
舒蘭市林下經濟二產發展緩慢,現有林下經濟產品仍以初級產品為主,深加工率低。為推進一二三產融合,貫通產業鏈條,推進產品升級,舒蘭市應全力推動人參等中草藥企業向中草藥健康產業園區靠攏,幫助其盡早進入產業園,研發新產品、創建新品牌、獲得新資質,提高產品附加值。舒蘭市可構建線上線下的市場營銷流通體系,建設中草藥產品集散地、中草藥優勢產品產地市場等,健全林下經濟產品采集、加工、運輸、銷售各個環節的物流體系。
4.4 加快發展森林景觀利用
舒蘭市可依托地處長白山余脈張廣才嶺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的地形地貌優勢和森林資源優勢,啟動青松省級森林公園和民宿旅游開發項目,立足消費需求、傳統文化等,完善森林公園基礎設施,打造民宿旅游基礎條件,建設提供康復療養、休閑游憩、自然研學教育等高質量森林康養服務的基地,構建森林康養產業體系,促進林業、健康服務業、旅游業等產業的交互融合,帶動醫療、教育、養老、體育、旅游等行業發展,最終實現林業三大效益。
4.5 林下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相統一
林下經濟發展與林業生態系統建設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發展[5]。國有林場要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在不破壞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態環境,科學合理地選擇林下參、中草藥、食用菌、果樹、野菜等在林地內或林地邊緣進行種植活動;科學合理地在林下進行人工養殖和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生態養殖活動;對森林中依托森林資源及其生態環境生長的食用菌、山野菜、漿果等可利用的森林資源進行采集和初加工活動;利用森林資源的景觀功能,在省、市林下經濟政策的支持下,開展森林康養、森林人家、森林民宿等有益人類身心健康的經營活動。以上措施可帶動舒蘭市林業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同提高,實現國有林場職工增收。
4.6 創新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為了全面發展林下經濟,舒蘭市計劃嘗試“林場+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和“職業經理人”制度,改變過去對林地資源“一包了之”的做法,鼓勵國有林場通過林地入股、職工入股等方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林下經濟探索出路;特別是在青松省級森林公園旅游開發上,以招商引資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探索國有林下經濟發展新機制。在規范發展方面,舒蘭市應加強組織領導,精選骨干力量,打破分工限制,認真操作,不做表面工作;在項目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如何發揮出林業的資源優勢和各方面綜合條件,達到效益發揮最大化;在資源承包利用上,應嚴格依法操作,確保方式科學規范,保證林下經濟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5 結束語
林下經濟已經成為舒蘭市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和林農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接下來,舒蘭市應把握林下經濟發展機遇,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繼續擴大林下經濟發展規模,優化發展布局,延伸產業鏈條,探索森林康養發展模式[6],實現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生態建設,最終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覃鑫浩,陳孟滌,許娜子,等.中國林業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性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22(1):60-65.
[2]張漫姝,楊斌,劉玉華.柞蠶產業與生態效益雙發展的建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12):76-77.
[3]丁勝,趙慶建,曹福亮,等.基于DEA分析法的區域林業產業規模經濟效率評價[J].中國林業經濟,2019(1):1-5,20.
[4]程寶棟,秦光遠,楊超.鄉村全面振興林草大有可為:從林草視角解讀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J].綠色中國,2024(5):22-25.
[5]米鑫.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18(5):70-71.
[6]彭景潤.林業經濟發展現狀及優化路徑研究[J].林業科技情報,2024,56(2):182-184.
(欄目編輯:李 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