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面向民間資本推介166 個項目
近日,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各區各部門梳理篩選了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投資回報機制明確、有一定投資需求的項目,開展2024 年第一批面向民間投資的公開推介工作。本次擬推介項目共計166 個,總投資約2039 億元。其中有159個項目已初步確定擬引入社會資本的額度,共計約1109 億元。
本次擬推介項目共涵蓋10 個行業領域,科技創新領域項目28 個、數字經濟領域項目23 個、先進制造業領域項目8 個、文旅體育領域項目32 個、商業服務領域項目24 個、公共服務領域項目15 個、城市更新領域項目13 個、基礎設施領域項目8 個、住房建設領域項目6 個、農業農村領域項目9 個。
2018 年以來,本市建立了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點領域項目長效機制,持續加大向民間資本公開推介項目力度,梳理選擇科技創新與現代化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市更新等領域具備一定收益水平、條件相對成熟的項目,通過多種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京津冀將推進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近日,京津冀能源協同專題工作組正式成立。根據2024 年重點工作計劃,2024 年三地將聚焦推進跨省跨區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培育綠色低碳能源消費模式,構建多元能源供應體系,推動能源關鍵技術創新應用。2024 年上半年,三省市聯合印發實施京津冀能源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全面布局京津冀區域能源發展的重點任務、重大項目和改革舉措,整體謀劃能源設施建設、科技發展、產業集聚、機制創新,構建功能互補、分工協作、協調運轉的區域能源發展新格局。
北京市兩項改革上榜國家優化營商典型經驗
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本市有兩條改革經驗做法入選國家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入選經驗之一是“創新推動‘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著力提高行政效能”,對接“一件事”改革涉及的19 個系統,實現一次下發、并聯審批。另一條入選經驗為“數字賦能外商投資企業登記,便利外商投資”,如借助“e 窗通”平臺,優化外幣賬戶開立、外籍員工登記、外資企業開辦事項“一網通辦”等3 項服務功能。
全市建成79 處自然保護地
據市園林綠化局介紹,目前,本市山區的森林覆蓋率達到67.07%,全市已建成5 類79 處自然保護地,約占市域面積的20%,使全市九成以上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全市已發現陸生野生脊椎動物612 種,其中鳥類就達519種,位居G20 國家首都第二位,全市還記錄了維管束植物2088 種。經過兩輪平原百萬畝造林,本市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從14.85 % 提升到31.4%。
2024 年全市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率將達36%
自2019 年以來,北京市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據市水務局介紹,截至2023 年底,全市建成區(指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已基本具備的區域)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約507平方公里,達標面積占建成區比例達35.28%, 較2022 年提升4.15%。2024 年全市計劃開展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共330 項, 計劃到2024 年年底,全市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率達到36%。
2024 全球數字經濟大會舉行
7 月2 日—5 日,2024 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大會以“開啟數智新時代,共享數字新未來”為主題,探討深化京藏、京蒙、京疆、京津冀等區域數字合作,首設新技術、新產品發布區,眾多前沿技術和產品在大會現場首發、首秀。大會發布《2024 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4 全球數字經濟伙伴城市合作倡議》,并啟動國內外商協會數字經濟合作計劃。大會舉辦六大高層論壇,內容涵蓋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等多個領域。
四類城市更新項目擬納入審查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近日發布《北京市城市更新實施方案聯合審查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四類城市更新項目實施方案擬納入聯合審查,分別是區域綜合性項目;涉及用地功能、建筑規模、建筑高度調整,土地用途轉換、土地利用方式改變等情形的項目;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項目;其他由區人民政府確定需要編制實施方案的項目。聯合審查將重點審查7 方面內容,其中包括實施方案是否符合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和發展定位、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特色風貌管控等相關要求等。
116 家京企入圍全國科創企業500 強
日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報告2024》發布,北京116 家企業入圍全國科技創新企業500 強,8 所高校入圍全國科技創新高校50 強,26家研究機構入圍全國科技創新研究機構50 強,在各領域均處于領先地位。報告顯示,北京入圍企業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如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為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其中,京東方科技、京東、抖音等知名企業持續領跑。
北京市第一批工業遺產名單公布
近日,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公布了北京第一批工業遺產認定名單,共7項,分別是:國營738 廠(北京有線電廠)、國營751 廠(751 園區)、北京電報大樓、北京琺瑯廠、北京化工研究院、首鋼集團、北京華電水電有限公司(原密云水電廠)。獲評工業遺產后,這些老建筑、老物件將得到更好的保護。按照此前發布的政策,工業遺產單位應當設置專職部門或由專人監測遺產的保存狀況,劃定保護范圍,采取有效保護措施,保持遺產格局、結構、樣式和風貌特征,確保核心物項不被破壞。
四板企業快速掛牌新三板打通新路徑
據近期中國證監會復函北京市政府,同意在北京區域性股權市場(即北京四板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日前,該創新試點正式啟動,公示審核機制在京落地,進一步實現了北京四板與新三板的貫通對接,相當于在已有掛牌綠色通道之外,又打通一條企業快速掛牌新路徑,拓寬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據了解,2023 年10 月,全國股轉公司(即新三板)與北京等4 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掛牌綠色通道。符合條件的四板企業可通過審核“快車道”,縮短審查時限,加快培育企業掛牌速度。此次在京落地試點的公示審核機制,本質上也是一種快速掛牌通道。
具體來說,北京“專精特新”專板培育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在全國股轉公司官網專區進行20 個自然日公示,公示期間未接到異議的即可在新三板掛牌。全國股轉公司無需發出審核問詢,而是通過引入市場監督機制,簡化相關企業新三板掛牌的審核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