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比傳統動畫用途更廣的泛動畫產業或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與傳統動畫不同,泛動畫產業打破了受眾群體和傳播渠道上的局限,連接動漫、游戲、文創乃至非遺、文旅等多領域資源,在教育、科研、醫療、城市規劃、媒體傳播等領域實現了廣泛應用。
作為專注于泛動畫產業的文化園區,北京皇城21 號數字文化產業園是如何打造的?本期《園區有話說》由北京市文化產業園區協會秘書長陳敏,對話皇城21 號數字文化產業園總經理劉永瑞。
陳敏:皇城21 號數字文化產業園聚焦的泛動畫產業是什么?
劉永瑞:泛動畫產業不僅包括動畫本身,還囊括了大動漫、數字文化以及利用動畫技術為核心賦能于實體產業的諸多領域。這意味著從影視、動漫、游戲、數字音樂,到通過動畫形式產生的新業務,甚至與醫療、航空等高科技行業結合的新業態,均屬于泛動畫的范疇。
陳敏:皇城21 號的面積只有1萬多平方米,您是怎樣利用有限空間的?
劉永瑞:面對有限的空間條件,管理和運營團隊采取了一系列創新策略,旨在最大化呈現文化產業的收益邊界和外延效應。首要的考量是投資改造,以往的高環境投入模式不再適用,因為企業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因此,園區轉向了高性價比的改造思路,注重實用性和效率,提供整潔、有序的工作環境,而非奢華的外觀。同時, 園區在軟環境上下足功夫,如構建產業生態、優化政策支持等,以增強吸引力。
在招商策略上,團隊經歷了從盲目樂觀到現實挑戰的過程,意識到單一的渠道或形象提升不足以吸引企業入駐。通過深度分析,明確了泛動畫領域的數字文化企業是目標客群,尤其是當西城區推出50% 房租補貼政策時,成為了招商的重要契機。該政策針對泛動畫企業,不僅限于文化產業園區,園區企業也享有優先權,且園區積極輔導企業申請補貼,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招商成功率。
園區不僅關注房租補貼等直接政策扶持,還著眼于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涵蓋融資、上市輔導、市場資源對接等全方位的服務。例如,與資本方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為有潛力的企業提供融資渠道,特別是針對泛動畫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園區還扮演著企業間橋梁的角色,促進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提高效率和成功率,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
陳敏:“文化出海”是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 皇城21 號的泛動畫產業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有何作為?
劉永瑞:皇城21 號在推動“文化出海”方面展現出積極的姿態和明確的需求。無論是動畫、漫畫、游戲還是影視,其核心競爭力在于IP(知識產權)的打造。IP 能夠跨越國界,形成廣泛的文化共識與市場認可,進而衍生出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因此,園區專注于孵化以導演為中心的項目,特別是在影視和動畫領域,與創作者緊密合作,從早期階段開始,為其IP 提供立體化打造,包括技術支持、資金引入和資源匹配。
為了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園區不僅組織策劃數字文化出口高峰論壇,表彰在“文化出海”領域取得顯著成績的公司和個人,還定期舉辦創作提案會,邀請業內專家對即將啟動的項目進行點評和指導。通過這類活動,園區深入了解各參與方的具體需求,如項目立項、資金尋求、業務合作等,并致力于搭建資源對接平臺,幫助企業和創作者實現資源共享與合作共贏。
園區運營方希望,今后將超越傳統租賃模式,轉型為文化企業賦能者,尤其是在版權授權領域構建核心優勢,與企業共同成長。目前,園區已孵化并支持了多個有潛力的項目,正積極推進版權授權、業務拓展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旨在促進泛動畫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實現文化與商業的雙重價值提升。
陳敏:在探索運營泛動畫產業園區的過程中遇到過挑戰嗎?
劉永瑞:挑戰是有的。第一是產權與運營分離帶來的經營壓力。許多園區的產權方與運營方并不一致,這導致運營方在追求輕資產運營模式時,往往承擔著較大的經營壓力和風險。產權方傾向于將風險轉移給運營方,使得運營方在園區初期建設和招商階段面臨巨大挑戰,尤其是在經過艱辛努力后,存在產權方不再續簽合同的風險。
第二是短期與長期利益的權衡。運營方不僅要考慮迅速出租房產達到盈虧平衡,還需思考如何通過提供增值服務與企業共贏共享,而不僅僅是依賴租金收入。這涉及到務實的服務理念與價值創造能力,以及如何在短期生存壓力與長期發展目標之間找到平衡點。
第三是調整預期與平衡投資回報。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運營方需調整盈利預期, 延長投資回收期,與投資人溝通并達成共識,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這要求運營方具備耐心和戰略眼光,平衡短期現金流與長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泛動畫產業園區的運營面臨著多重挑戰。成功運營不僅需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更需要堅定的原則性和長期的戰略規劃能力。
陳敏:您怎么看待當下文化園區產業轉型升級、租金下降的趨勢?
劉永瑞:面對產業轉型升級和租金下降趨勢,園區管理方必須重新審視其招商和服務模式,向精細化運營轉型。這意味著,不僅要提供優質的辦公空間,更要創造額外的價值,讓租戶感受到租金支付的高性價比。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創新和增值服務,超越基本的租賃服務,滿足企業在辦公之外的多元化需求。
過去,憑借核心地段和便利交通,文化園區或許能夠輕松吸引租戶,但現在情況已大不相同。在成本敏感度空前提高的今天,園區需將重心放在提升租戶體驗和價值創造上,以確保其吸引力。為此,垂直化成為了一種重要策略,即專注于特定行業或領域,深化服務,為產業鏈不同階段的企業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創造實際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不僅留住現有客戶,還能吸引新客戶,甚至拓展合作空間。
總而言之,文化園區要想在當前環境下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轉變思維,從粗放式經營轉向精細化、垂直化服務,通過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贏得市場的認可,最終實現收益的穩定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