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良好的動作發展是兒童健康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發育性協調障礙作為發生在兒童早期且不易被家長發覺的疾病,主要表現為動作協調能力的受損,嚴重影響兒童的學習成績與日常生活。盡早開展對發育性協調障礙的相關研究,對我國兒童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實驗法等研究方法探究籃球運球游戲對5歲發育性協調障礙傾向幼兒動作協調能力的干預效果。干預后,幼兒動作協調等能力改善均非常顯著。因此,本研究結論如下:8周籃球運球游戲干預可以有效提升5歲發育性協調障礙傾向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
關鍵詞:發育性協調障礙 幼兒" 動作協調能力" 籃球運球游戲
Intervention Study on the Coordination Abilities of 5-Year-Old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Tendencies
— A Case Study of Basketball Dribbling Games
LENG Haozhan
(Changchun Normal College,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Province,130216 China)
Abstract: Proper motor developmen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DCD), a condition that occurs early in childhood and often goes unnoticed by parents, primarily manifests as impaired motor coordination, severely affecting children'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daily life. Conducting early research on DCD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This study used experimental method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a basketball dribbling game on the motor coordination abilities of 5-year-old children with a tendency towards DC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children's motor coordination abilities. Therefore,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an 8-week basketball dribbling game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motor coordination abilities of 5-year-old children predisposed to DCD.
KeyWords: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Young children; Motor coordination ability; Basketball dribble game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志碼:A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冷昊展 長春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吉林省 長春市 130216
lenghaozhan z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216 China
中圖分類號:G806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9.000
備注:1
作者簡介:冷昊展(1996—),男,碩士研究生,初級-助教; 研究方向為幼兒體育。
普通作者:1
作者簡介:冷昊展(1996-)男,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幼兒體育。
兒童的健康事關國家的未來與民族的希望。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協調的動作發展是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1]。在生活中,我們或許可以觀察到一部分幼兒,他們看似擁有與其他同齡人一樣健康的身體,但在動作協調能力上卻遠遠不及其同齡人,美國精神醫學會將這種疾病定義為發育性協調障礙(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2],其主要表現為動作協調能力的明顯受損,這種缺陷嚴重影響了幼兒的日常生活與學習成績。長此以往,這些看似簡單卻難以順利完成的種種事情會使兒童產生認知、情緒與心理健康等問題[3],對兒童的成長造成廣泛且深遠的影響。據調查所知,我國3-6歲兒童DCD的患病率為7%[4]。目前DCD的病因尚不明確[5],但諸多研究均表明,對學齡兒童進行及時且有效的干預,可以顯著提高他們的動作協調能力。籃球運球游戲則充分與動作協調能力的諸多影響因素相契合,每項動作都需要身體各系統、各部位的協調配合[6]。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籃球運球游戲對5歲DCD傾向幼兒動作協調能力的干預效果,為日后人們科學干預DCD傾向幼兒動作協調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籃球運球游戲對5歲DCD傾向幼兒動作協調能力的干預效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為了全面且充分的了解DCD及其相關領域的歷史脈絡、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等,為本研究的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本研究以“發育性協調障礙”等為檢索詞,通過中國知網(CNKI)、web of science等數據庫進行檢索,為本研究的論證和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論與實證依據。
1.2.2專家訪談法
為確保籃球運球游戲干預方案的科學性、有效性與可靠性,通過面對面訪談的方式對在幼兒體育、學前教育等領域從事多年教學活動或科研工作的教授、教師進行訪談,針對籃球運球游戲干預方案的理論基礎、方案設計以及干預中的注意事項等問題進行討論。
1.2.3實驗法
1.2.3.1實驗對象
本研究在征得家長同意后從長春市T幼兒園中通過MABC-2兒童動作標準評估工具篩選出20名評估測試總分百分位數lt;16%的5歲幼兒,即5歲DCD傾向幼兒。在干預過程中,3名幼兒由于參與課時不足、不想參與、轉學等個人原因退出實驗,最終本研究的實驗對象為17人。
1.2.3.2實驗時間、場地及器材
本研究實驗于2021年5月開始,至2021年7月結束,對篩選出的17名5歲DCD傾向幼兒進行為期8周,每周3次,每次30分鐘、中等運動強度的籃球運球游戲干預,位于該幼兒園體能活動教室。涉及以下器材:MABC-2兒童動作協調能力標準評估工具、籃球、體能環等。
1.2.3.3實驗變量
自變量:對5歲DCD傾向幼兒進行持續8周,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的籃球運球游戲干預;因變量:5歲DCD傾向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無關變量:對實驗中的運動時間、運動負荷等進行嚴格的控制;與其家長與老師商定在實驗期間內,不對幼兒附加其他關于動作協調能力的活動。
1.2.3.4干預方案
1.2.3.4.1方案設計
本研究的干預方案依據動作協調能力影響因素對游戲內容進行分類,即反應能力、空間定向能力、節奏能力、平衡能力、本體感覺能力以及綜合能力訓練為主的六類游戲。同時,在游戲中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5歲幼兒動作發展目標中所提及到的基本動作技能。并對干預方案的時長、頻率等進行規定。(見表1)
1.2.3.4.2進度安排
本研究依據籃球運球技術、5歲DCD傾向幼兒的身心特征、適宜性等游戲創編原則及等依據對籃球運球技術進行游戲化創編,最終實驗方案如下:(見表2)
1.2.4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首先將測試所得數據原始分轉換為標準分,隨后運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實驗對象在實驗前后的動作協調能力的測試數據進行S-W檢驗。若數據沒有呈現顯著性,采用參數檢驗中成對樣本T檢驗進行數據分析。若數據呈現出顯著性,采用非參數檢驗中的Wilcoxon符號秩檢驗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動作協調能力干預前后評估結果
動作協調能力總分可以劃分為“手部靈活性”、“定位與抓取”、“平衡能力”三個部分,其總和既可以體現兒童的動作協調能力水平,也可以分別反映出兒童這三類能力的高低。對動作協調能力總分及其三個分領域干預前、后共八項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通過表3正態性檢驗結果顯示:定位與抓取干預后數據p=0.003lt;0.05,采用非參數檢驗中的Wilcoxon符號秩檢驗進行分析;其余七項數據的p值均大于0.05,。由于定位與抓取干預后數據不符合正態分布,排除定位與抓取干預前數據,剩余六項數據采用參數檢驗中成對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
將干預前、后共八項數據依據其正態性使用成對樣本T檢驗或Wilcoxon符號秩檢驗進行檢驗,推斷數據干預前、后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通過表4顯著性檢驗結果顯示:動作協調能力、手部靈活性、定位與抓取、平衡能力共四組數據p值均小于0.01,說明該四組數據均呈現出非常顯著性差異。
2.2動作協調能力評估結果分析
本研究對實驗對象干預前后的成績均數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從總體上來看,經過8周的籃球運球游戲干預,DCD傾向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分數與干預前相比得到了顯著提升,說明其對于5歲DCD傾向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具有良好的促進效果。探究其原因,人體的協調能力與小腦及神經的發育密切相關[11],而小腦具有運動學習的功能。在感覺傳入信息的不斷刺激下,運動神經可以發生可塑性的變化[12]。本研究認為獲得顯著效果的關鍵即在于籃球運球游戲的全過程中充分給予了幼兒手、眼、腳及軀干協同支配籃球的機會,其中涉及身體各部位多種感覺信息的同時反饋,可以有效刺激幼兒的神經系統。
從動作協調能力影響因素層面進行分析,在干預過程中,幼兒以手拍球、球進而反彈的過程,需要幼兒用手控制、以眼觀察,加以腳步的配合移動,從而控制球于自己的可控范圍之中。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幼兒的反應能力、空間定位能力、本體感受能力、平衡能力及節奏能力等均起到了促進作用。其中,幼兒對于拍按籃球的前的觀察與應對球的變化的迅速反應是對幼兒反應能力的訓練。在籃球游戲中,幼兒除了需要實時關注教師的動向并迅速做出反應之外,還需要不斷拍按與接住自己手中的籃球;幼兒在運球中對籃球空間位置的不斷判斷與自身肢體位置的調整是對幼兒空間定位能力的訓練。幼兒除要控制好自己手中的籃球,還需對正確垃圾箱的方位進行觀察與確定;幼兒對運球過程中拍按球的時間與力量的有序控制是對幼兒節奏能力的訓練。幼兒除了需要保證拍按籃球的連續性,還需要對籃球的高度變化進行不斷的適應與控制;幼兒在運球中身體姿勢、運球手臂動作,包括手接觸球的部位的調整是對幼兒本體感受能力的訓練,幼兒需要對籃球及自身動作進行適應與調整;以及幼兒在跑動中的身體的連續移動及重心的不斷變化是對幼兒平衡能力的訓練。幼兒除在跑動過程中需要保持身體的平衡,在投籃后仍需要通過手臂與雙腿的配合保持平衡以完成任務。
3" 結論與建議
3.1研究結論
為期8周,每周3次,以提升幼兒協調能力與發展基本動作技能為目的,并賦予特定的游戲化情景的籃球運球游戲,可以有效提升5歲DCD傾向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手部靈活性、定位與抓取及平衡能力。
3.2" 研究建議
(1)建議家長、教師、醫護人員及研究者重視與關注DCD,對DCD傾向幼兒開展篩查、診斷、干預等相關工作。
(2)建議幼兒園教師及醫護人員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及幼兒的需要將運動項目進行游戲化創編,為幼兒提供適宜的幼兒體育課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
[2]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M].張道龍等譯.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70.
[3]馬歡,王明怡,紀褚瞳.發育性協調障礙兒童的認知特點[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0,28(06):1171-1176.
[4]劉明霞,花靜,柯李,等.中國兒童發育性協調障礙現況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21,59(11):928-934.
[5]Van Hoorn J F,Schoemaker M M,Stuive I,et al.發育性協調障礙早期危險因素的范圍綜述[J].發育醫學 amp;兒童神經病學,2021,63(5):511-519.
[6]王家宏.球類運動——籃球(第三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101.
[7]沈劍威.體適能基礎理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65.
[8]陳葉坪.大學生健康教育(第二版)[M].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168.
[9]辛飛,蔡玉軍,鮑冉,等.國外幼兒基本動作技能干預研究系統評述[J].體育科學,2019,39(02):83-97.
[10]陶宏.幼兒體育教學活動實踐手冊[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5.
[11]王歡,楊慧婷,陳艷杰.3~5歲學前兒童動作技能和家庭環境變化對協調能力發展的影響——基于1年的追蹤研究[J].體育科學,2021,41(03):55-62.
[12]于龍川.神經生物學[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