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鹽飲食是全球性的健康問題,與許多慢性疾病有關。低鹽食品能夠降低食物中的鈉含量,對于需要限制鈉攝入的人群,如高血壓患者、心臟病患者和其他患有鹽敏感性疾病的人群有益。榨菜的主要成分通常是蔬菜,含有豐富的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該研究為了促進健康飲食觀念,降低鹽分的過量攝入,減少對高鹽食品的依賴,對低鹽榨菜加工工藝中不同的殺菌條件(殺菌溫度和時間)對低鹽榨菜的殺菌效果、色澤、硬度、總酸度和感官評分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為低鹽榨菜的廣泛推廣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低鹽榨菜;加工工藝;品質;殺菌效果
中圖分類號:TS20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9973(2024)12-0155-04
Study on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Low-Salt Pickles and Their Quality Change
LIU Lin-lin1, LIU Ya-fei2, ZHANG Xue-yan3
(1.School of Health, Chongqing Industry amp; Trade Polytechnic, Chongqing 408000, China;
2.Hebi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ebi 458030, China; 3.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China)
Abstract: High-salt diets are a global health problem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many chronic diseases. Low-salt food can reduce the sodium content in food and is beneficial for people who need to limit their sodium intake, such as those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heart diseases and other people with salt-sensitive disease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pickles are usually vegetables, which are rich in fiber, vitamins and minerals.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promote healthy diet concepts, reduce excessive salt intake, reduce reliance on high-salt foo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erilization conditions (steriliza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sterilization effect, color, hardness, total acidity and sensory score of low-salt pickles in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low-salt pickles are studied, which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wide promotion of low-salt pickles.
Key words: low-salt pickles; processing technology; quality; sterilization effect
收稿日期:2024-05-15
基金項目:2022年度重慶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重點科研項目(ZR202218)
作者簡介:劉琳琳(1990—),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食品加工。
榨菜是一種以咸菜、榨菜心為主要原料,通過腌漬、榨制、發(fā)酵等工藝制作而成的腌菜,是中國傳統(tǒng)的醬菜之一[1-2]。在我國,榨菜產地分布廣泛,主要集中于四川、重慶和貴州等西南地區(qū)。四川省的榨菜產業(yè)尤為著名,被譽為“榨菜之鄉(xiāng)”[3]。我國是世界上榨菜產量較大的國家,榨菜的生產量在各個省份均非常可觀,尤其是在四川地區(qū),榨菜產業(yè)已成為當?shù)匾豁椫匾霓r產品加工和出口產業(yè)[4-5]。榨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shù)百年前,是中國傳統(tǒng)的腌制食品之一[6]。榨菜的制作工藝在長時間的演變中逐漸形成,融合了地方文化和口味特色。早期的榨菜可能是一種在冬季保存蔬菜的方法,后來逐漸演變成一種美味的小吃和家常食品[7-8]。榨菜在中國的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風味,因地制宜,口味豐富[9]。隨著時間的推移,榨菜不僅在中國深受歡迎,而且逐漸走向國際市場,成為中國腌制食品的一張名片[10]。榨菜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腌制食品,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因其獨特的口感和制作工藝,在中國的餐桌上占據(jù)著重要地位[11]。
榨菜的分類主要涉及其原料、制作工藝和口味等因素,采用腌漬和榨制等工藝,使榨菜水分含量減少,口感偏硬,適合保存和用于加工其他菜肴。榨菜在中國的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口味特色,因此可以根據(jù)產地進行分類,如四川榨菜、貴州榨菜等[12-13]。每種榨菜都有其獨特的特色,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14]。
低鹽榨菜有助于降低食物中的鈉含量,對于需要限制鈉攝入的人群,如高血壓患者、心臟病患者和其他患有鹽敏感性疾病的人群有益,由于榨菜主要是以蔬菜為原料,而不是高能量的添加物,因此,相對來說,低鹽榨菜含有較低的能量[15]。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等,能夠對抗自由基的損害,有潛在的防癌作用。低鹽榨菜也提供了不同的口味選擇,適合對高鹽食物敏感或需要限制鹽攝入的人群[16-17]。盡管低鹽榨菜在降低鹽分攝入方面有一定優(yōu)勢,但仍然建議在飲食中保持適量鹽分,因為身體需要一定量的鹽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18]。
過量攝入鹽分會增加患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低鹽榨菜有助于提供更低鹽分的腌制食品,降低整體飲食中的鹽分攝入,從而保護心血管健康[19],限制鹽攝入是高血壓患者管理疾病的一部分。低鹽榨菜可以為高血壓患者提供一種口感良好、適度咸味的選擇,幫助他們更好地控制鈉的攝入量。一些人對鹽的敏感性較高,攝入過量的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20]。
研究低鹽榨菜的意義在于提供更健康、適口的食品選擇,有助于改善公眾的飲食結構,降低慢性疾病的發(fā)病風險,促進整體健康,這也符合食品行業(yè)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辣椒粉、五香粉、花椒粉、未加工完成的榨菜、復合塑料包裝袋和鋁箔復合包裝袋。
碘化鉀、甲醛、酚酞、硝酸銀、氫氧化鈉、硫代硫酸鈉、硼酸鈉、鉻酸鉀和平板計數(shù)培養(yǎng)基。
1.2 試驗儀器
攪拌機、pH計、微波爐、測色儀、電子天平、分光光度計、干燥箱、恒溫水浴鍋、電磁爐、滅菌鍋、超凈工作臺、恒溫培養(yǎng)箱、質構儀、制冰機和包裝機。
1.3 試驗方法
1.3.1 榨菜生產工藝
半成品榨菜→修筋→清洗→切片→脫鹽和脫水→在無菌條件下調配拌料→裝袋→真空包裝→殺菌冷卻。
1.3.2 榨菜冷卻工藝優(yōu)化
對包裝完成的榨菜進行不同溫度(80,85,90 ℃)和時間(5,10,15 min)的殺菌處理,榨菜殺菌方式見表1。殺菌完成后將其置于冷水中冷卻,冷卻后將其置于室內保存,以未經過殺菌處理的榨菜為對照組。
1.3.3 色度的測定
榨菜色度的測定,利用反射小孔采用光譜曲線及色度坐標L*、a*、b*測定L*值、a*值和b*值,L*值表示明亮度,a*值表示紅綠度,b*值表示黃藍度。
1.3.4 硬度的測定
采用TA-44型探頭,設置參數(shù):預測速度為2.0 mm/s,測試速度為0.5 mm/s,測試壓力為0.05 N,取10個點進行測定,取其平均值。
1.3.5 榨菜酸度的測定
根據(jù)GB/T 12456—2008《食品中總酸的測定》,利用酸堿滴定法進行測定。
1.3.6 微生物的測定
根據(jù)GB 4789.2—2010對食品中微生物進行測定。
1.3.7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采用Excel 2010和SPSS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
2 結果和討論
2.1 不同殺菌條件對榨菜菌落總數(shù)的影響
榨菜的滅菌效果受溫度和時間的影響,一般來說,高溫和較長時間的殺菌處理能夠更有效地消滅微生物,但同時也需要考慮食品的質地和營養(yǎng)成分的保持。
高溫能夠迅速地殺滅微生物,包括細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溫度在85 ℃以上能夠有效地殺滅大多數(shù)細菌。榨菜的殺菌一般在90 ℃以上進行,高溫殺菌需要的時間短,有助于保持食品的質地和味道。一些食品生產會選擇較低的溫度,延長殺菌時間,有助于更均勻地將熱量傳遞到食品的各個部分。低溫長時間處理更適合于溫度敏感的食品,以避免質地和口感的喪失。一些工藝采用瞬時高溫處理,通過迅速升高和降低溫度,能夠有效殺滅微生物,從而最大程度地保留榨菜的質地和營養(yǎng)。由圖1可知,隨著殺菌時間的增加,榨菜中菌落總數(shù)減少更明顯,當殺菌溫度為90 ℃且殺菌時間為15 min時,未檢出榨菜中含有菌落。
由表2可知,未經過殺菌處理的榨菜,在保存時間為90 d后,榨菜的包裝出現(xiàn)脹袋,不可以繼續(xù)食用,而采用A1(80 ℃-5 min)、A2(80 ℃-10 min)和B1(85 ℃-5 min)3種滅菌方式的榨菜中的菌落總數(shù)均超過3.0 log CFU/g,榨菜不合格。
殺菌處理的選擇要綜合考慮食品特性、生產成本和工藝設備等,并在殺菌效果和產品質量之間取得平衡。
2.2 不同殺菌條件對榨菜色澤的影響
殺菌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榨菜的色澤,因為高溫和較長時間的處理會導致部分色素的變化或分解,榨菜中的色素對高溫敏感,過高的殺菌溫度和過長的殺菌時間會導致色素的分解,進而導致榨菜顏色淡化或者改變。
在高溫條件下,一些色素會發(fā)生氧化反應,導致顏色變暗或者改變。榨菜中存在酶,高溫處理會抑制或影響酶的活性,進而影響榨菜的穩(wěn)定性。酶的活性會促使色素變化,因而選擇適當?shù)臍⒕鷾囟群蜁r間,能夠有效平衡殺菌效果對榨菜顏色的影響。經過仔細研究和試驗,生產者可以確定最佳的處理條件,進而最大限度地保持榨菜的色澤。當殺菌溫度為90 ℃、殺菌時間為15 min時,榨菜的L*值下降得最明顯,而a*值和b*值最高,表明高溫和長時間加熱處理會對榨菜的顏色產生明顯影響,見表3。
選擇適當?shù)臍⒕鷾囟群蜁r間可以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小化對色素的不利影響。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穩(wěn)定性較好的色素或者選擇不受高溫影響的色素。在實際生產中,最好的方法是通過試驗和監(jiān)測來確定最佳的殺菌條件,以確保榨菜在殺菌過程中保持理想的色澤。
2.3 不同殺菌條件對榨菜硬度的影響
榨菜的硬度也會受殺菌條件的影響,因為高溫和較長時間的處理會影響蔬菜的質地和結構。在高溫條件下,細胞壁的結構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榨菜的質地發(fā)生改變,過高的溫度和過長的時間均會導致細胞壁破壞,從而影響榨菜的硬度。
由表4可知,隨著殺菌溫度的增加,榨菜中的硬度逐漸降低,榨菜中存在酶,高溫處理會影響酶的活性,導致蔬菜組織變化,殺菌處理過程中導致榨菜失去一部分水分,使其硬度降低。過高的溫度和過長的時間會導致榨菜脫水過度,從而影響質地。隨著儲藏時間的增加,榨菜的硬度不斷降低。因此,選擇適當?shù)臍⒕绞剑囟群蜁r間)是至關重要的。在實際生產中,建議通過試驗和定期質量控制來監(jiān)測榨菜的硬度,并根據(jù)需求調整處理條件,以達到最佳的硬度和質地。
2.4 不同殺菌條件對榨菜總酸度的影響
榨菜的總酸度通常受到殺菌處理溫度和時間的影響,因為高溫處理條件會造成榨菜中有機酸等相關化合物變化,殺菌溫度和時間會影響榨菜中的酶活性,一些酶參與了有機酸代謝,因此殺菌條件的變化會導致總酸度波動。在高溫條件下,果蔬組織中的細胞結構會受到影響,導致其中的有機酸釋放或轉化,從而影響總酸度。
由表5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榨菜中的總酸度不斷降低,說明通過高溫處理殺死了榨菜中的產酸微生物,使得榨菜中的有機酸含量不斷下降。
2.5 不同殺菌條件對榨菜感官評分的影響
榨菜的感官評價包括顏色、質地、口感、味道等方面,這些方面受不同殺菌溫度和時間的影響。高溫和較長時間的處理會對榨菜的顏色產生影響,使得顏色變淡,影響整體外觀的感官評分。殺菌處理也會影響榨菜的質地和口感,過高的溫度和過長的時間會使食材變軟,影響口感的評分。
高溫處理會使揮發(fā)性香氣成分流失,影響榨菜的味道。此外,酶和微生物的活性變化也可能對味道產生影響。殺菌溫度和時間的選擇可能會影響榨菜的水分含量。過高的溫度和過長的時間可能導致脫水,從而影響整體的感官評分。
榨菜中還添加了調味料和香料等成分,這些成分的穩(wěn)定性可能會受到處理條件的影響。過高的溫度和過長的時間均會導致成分發(fā)生變化,從而影響榨菜的整體感官評分。不同殺菌條件對榨菜感官評分的影響見表6。
由表6可知,未經過高溫殺菌的榨菜感官評分最高,其次為80 ℃條件下加熱5 min和10 min的榨菜,結合榨菜儲藏時間需要超過90 d,菌落總數(shù)不能超過3.0 log CFU/g,所以最佳的殺菌方式為90 ℃-5 min(C1)。
3 小結
榨菜的殺菌方式在榨菜貨架期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過對比不同溫度80,85,90 ℃條件下加熱不同時間對榨菜的殺菌效果、色澤、硬度、總酸度和感官評分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榨菜最佳的殺菌方式為90 ℃-5 min,該條件下加工的榨菜感官評分為37.9分,儲藏90 d后,榨菜的菌落總數(shù)為(1.74±0.15) log CFU/g,符合國家對食品中微生物含量衡量的標準。
參考文獻:
[1]付國楷,張林防,郭飛,等.榨菜廢水MFC多周期運行產電性能及COD降解[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17,37(4):1401-1407.
[2]曾凡坤,王中鳳,吳永嫻,等.傳統(tǒng)涪陵榨菜工業(yè)化生產工藝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04(1):27-32.
[3]葉陵,李勇,王蓉蓉,等.我國傳統(tǒng)發(fā)酵蔬菜中乳酸菌多樣性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8,39(15):296-301.
[4]尼海峰,熊發(fā)祥,鄧冕,等.不同殺菌方式對低鹽榨菜品質的影響[J].食品與發(fā)酵科技,2011,47(2):69-71,78.
[5]劉青梅,楊性民.腌漬蔬菜亞硝酸鹽含量及降低措施研究[J].食品科學,2001(9):44-46.
[6]汪冬冬,陳功,李恒,等.二輪鹽漬工業(yè)泡菜微生物群落結構解析[J].中國調味品,2019,44(6):95-100.
[7]沈國華,周國治,林孟勇,等.小包裝榨菜胖袋的控制研究[J].中國調味品,1995(3):22-27.
[8]熊善柏,趙山,胡永傳,等.袋裝榨菜肉絲的制作與保鮮研究[J].中國調味品,1998(6):11-14.
[9]蘇揚,張聰,王朝輝.四川四大腌菜發(fā)展戰(zhàn)略的研究[J].中國調味品,2010,35(6):25-29,42.
[10]吳丹,陳健初,蔣高強,等.低鹽軟包裝榨菜殺菌工藝條件的研究[J].中國調味品,2008(11):51-54.
[11]張銳,吳祖芳,沈錫權,等.榨菜低鹽腌制過程的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動態(tài)分析[J].中國食品學報,2011,11(3):175-180.
[12]賀云川,李敏.同時蒸餾萃取-氣質聯(lián)機分析壇裝風脫水榨菜揮發(fā)性成分[J].中國調味品,2010,35(10):116-119.
[13]付國楷,吳越,張林防,等.微生物燃料電池在高鹽榨菜廢水處理中的產電性能[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7,11(1):348-352.
[14]王剛,熊發(fā)祥.不同殺菌方式對鹽漬泡菜品質變化的影響[J].中國調味品,2012,37(2):59-64.
[15]高世陽,孫志棟,杜新勇,等.乳酸菌對低鹽腌制榨菜理化性質及風味成分的影響[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3,29(11):2663-2668.
[16]裴樂樂,羅青春,孟霞,等.不同原料四川發(fā)酵泡菜的細菌多樣性分析[J].中國調味品,2016,41(2):39-43.
[17]程家迪,黃周滿.榨菜行業(yè)廢水處理現(xiàn)狀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J].食品工業(yè),2017,38(5):238-240.
[18]劉巖,張麗華.塑料袋裝榨菜的微波殺菌效果研究[J].中國調味品,2003(3):22-23,36.
[19]吳丹,陳健初,葉興乾,等.榨菜腐敗微生物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09,35(2):135-140.
[20]李金紅.榨菜鹽脫水腌制生產工藝[J].中國調味品,2005(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