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農村小額信貸作為重要的金融支持手段,是針對農村地區的農戶和農業經營者群體設計的一種普惠金融服務,其核心目的在于為農戶提供可負擔的小額貸款,幫助改善農戶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在概述農村小額信貸金額小、期限短、擔保靈活等主要特點的基礎上,探討了其對農戶收入產生的積極影響,分析了農村小額信貸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并針對這些挑戰,試著提出一系列對策與建議,旨在優化農村信貸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和農戶收入的穩步增長。
關鍵詞:小額信貸;農戶收入增長;影響
中圖分類號:F832.43;F3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16-73-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6.015
0 引言
農村小額信貸是一種專注于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的持續且適度的信貸服務。這種信貸服務的目的是借助金融的力量為貧困農戶或微型企業提供自我就業及自我發展的機會,推動其朝著自力更生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前進。農村小額信貸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工具,在中國農村地區得到了廣泛推廣和應用,并且隨著政策的支持和信貸機構的積極參與,小額信貸機構的覆蓋范圍擴大到了更多的農村地區,使得更多的農戶享受到了貸款的支持,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戶收入的增加[1]。
1 農村小額信貸的發展現狀和特點
1.1 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現狀
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初進行小額貸款試點工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我國成立的小額信貸機構共計5 500多家,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貸款總額7 000多億元。隨著小額信貸的發展,貸款規模和用途也在逐漸擴大,涵蓋了農業生產、農村小型企業發展、農戶個體經營等多個方面。截至2023年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近570 000億元,5年來增長超過210 000億元,獲貸款支持的農戶數超過20 000億戶,5年間我國涉農貸款余額穩步上升。
盡管近年來我國農村小額信貸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其發展極不平衡,仍有大量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尤其是偏遠山區和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點稀少,信貸機構、市場及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相對滯后,農戶獲取貸款的渠道有限[2]。并且由于農村小額信貸風險高、成本高、盈利空間有限等諸多原因,小額信貸機構數量逐年減少,從2015年的8 900多家,降至2023年末5 500家(見表1)。
1.2 農村小額信貸的特點
1.2.1 貸款金額相對較小
農村小額信貸的貸款金額通常為數千元至數萬元。相較于傳統的大額信貸,農村小額信貸的貸款金額更加靈活且適應農戶的實際需求[3]。
1.2.2 農村小額信貸的還款期限相對較短
農村小額信貸的還款期限一般是在一年以內。與傳統的長期貸款相比,短期貸款有助于農戶更快地獲得資金支持,并及時還款。還款期限短的特點還減少了貸款的風險,同時有利于提高資金周轉效率[4]。
1.2.3 農村小額信貸通常采用聯保或合作社擔保的方式進行擔保
與傳統的抵押擔保方式相比,聯保或合作社擔保這種靈活的擔保方式能夠有效提高貸款效率。并且,農戶之間的聯保能夠減少單個農戶所帶來的貸款風險,從而提高貸款的獲得率。
1.2.4 農村小額信貸的貸款利率相對較高
首先,風險補償是重要原因。農業經濟的不確定性和農戶收入的不穩定性導致了潛在的信用風險,迫使金融機構必須通過提高利率來緩解這些風險。其次,農村金融服務所涉及的成本較高。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日常維護,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些成本最終會轉嫁到借款人身上,導致貸款利率上升。
2 農村小額信貸對農戶收入的影響
2.1 資金支持與創業發展
創業發展是直接影響農戶收入的重要途徑。農村小額信貸可以通過提供創業資金支持和幫助農戶開展各類經營活動,增加農戶的收入來源。這些貸款資金可以用于購買設備、原材料等必需品,也可以用于支付租金和人工費用等日常開銷。通過獲得貸款資金,農戶能夠更好地實現創業想法,并提高創業項目的成功概率[5]。不僅如此,信貸機構通常還會在當地進行宣傳交流,了解農戶需求和意愿,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創業項目選擇,幫助農戶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
2.2 生產經營資金與農產品增值
農村小額信貸可以為農戶提供必要的生產經營資金,用于購買農業生產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農具等,也可用于農業機械設備的維修和更新,以滿足農業生產需要,從而有效提高農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浪費[6]。農戶在生產經營資金的支持下,可以與農產品加工廠合作,對農產品進行初步或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還能對加工的農產品進行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提高銷售量和利潤。這樣一來,農戶可以通過增加產品附加值和擴大市場,直接實現收入增加。
2.3 拓寬銷售渠道與市場
農戶們在得到資金支持后,可以構建穩固的市場網絡,包括與各類零售商、餐飲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或是借助電子商務平臺等現代渠道,拓寬產品的銷售渠道,進而提升產品的銷量。此外,信貸資金可以用于推進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現代農業發展,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綠色、健康農產品的需求;還可以通過在農產品包裝、品質檢測及品牌塑造等方面加大投資力度,顯著提升農產品的外觀、品質和安全性,從而生產出更受消費者青睞的商品,以獲得更高的市場售價和更大的盈利空間。這些措施能夠有效提高農戶的生活水平,有助于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村經濟發展。
3 農村小額信貸發展中的挑戰與問題
3.1 信貸風險管理的挑戰
在農村地區,客戶信息可能不夠全面和準確。由于缺乏有效的數據來源和基礎信息,信貸機構難以充分評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和償還能力,這增加了信貸風險。并且信貸類型普遍是農業類,而農產品價格通常受季節性波動、自然災害和市場供需波動等因素影響[7],這種價格不穩定性給借款人帶來了經濟壓力,增加了還款風險。在農村小額信貸中,許多借款人是創業者或小規模經營的農戶,他們面臨著經營風險和技術風險,創業項目的成功與否受到市場需求、經營管理能力、競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由于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很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較弱,信貸機構在發放貸款后,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本息的情況時有發生。
3.2 信息不對稱和利率定價的問題
在農村小額信貸中,信息不對稱主要體現在信貸機構與借款農戶之間存在信息鴻溝。信貸機構往往因無法充分掌握農戶的信用記錄而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同時,農戶在尋求貸款時也難以獲取詳盡的貸款信息條件。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設施的不完善也導致農戶的信用數據搜集與驗證困難重重。因此,為了平衡風險,信貸機構可能會對貸款利率進行微調,以此作為風險補償措施。另外,農戶金融知識的匱乏進一步加深了信任危機,阻礙了信貸市場的正常運作與發展。在利率定價方面,信貸機構通常采用的是“基準利率+浮動幅度”的定價模式[8]。實際上,信貸機構需要綜合考量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償還能力及擔保物的價值等多個因素,通過風險評估得出結論后,才能設定一個與預期收益和風險水平相符合的貸款利率。
3.3 服務覆蓋范圍的限制
首先,農村地區通常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這導致信貸機構難以覆蓋到偏遠農村地區,特別是那些交通不便和資源欠缺的地區,網絡和通信設施的缺乏限制了農村小額信貸機構擴大服務范圍。其次,農村地區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與城市地區存在差異,而這可能影響借款人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理解和接受程度[9]。同時,由于農村地區面臨較高的經濟不穩定性,信貸機構可能更加謹慎和保守,在選擇服務覆蓋范圍時更傾向于經濟活動更加多元化的地區。這可能導致信貸機構忽視一些貧困地區或風險較高的農村地區。
4 推動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的建議
4.1 加強信貸機構風險管理能力
首先,信貸機構應建立全面的信用評估體系。通過對農戶的信用歷史、收入來源、負債情況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戶的信用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提高風險預測的準確性,降低人工判斷誤差,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信貸措施,降低不良貸款的風險[10]。其次,信貸機構需要定期對農戶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進行跟蹤,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發出預警,以便于后續調整信貸策略,有助于在風險暴露初期就采取行動,從而降低損失。再次,信貸機構自身應嚴格遵守國家和行業的監管規定,按照貸款流程進行嚴格審核,防止違規放貸,確保各項業務運作符合規范,進而有效防范潛在的風險。最后,信貸機構還可以通過宣傳推廣,使農村居民懂得如何合理規劃和使用信貸資金,降低因缺乏相關知識而導致的風險。
4.2 優化信貸產品與服務模式
農村小額信貸機構需適應新的市場需求,拓展業務范圍,以更好地滿足廣大農村客戶多樣化的融資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村產業升級步伐加快。信貸機構可針對農戶、農村企業等不同群體的融資需求設計出更具個性化和差異化的信貸產品[11]。為了更好地適應和靈活應對農村市場的變化,提高服務效能,農村小額信貸機構應不斷優化產品設計,創新服務模式。同時,政府和金融機構應加大對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的支持力度,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進入農村,確保滿足農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進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4.3 提高機構人員服務能力
提高金融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是農村小額信貸機構優化服務質量的最佳途徑[12]。為此,信貸機構要經常性地開展教育培訓工作,除了常規培訓外,還應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這些方案可以根據不同崗位、職責的需求進行設計,確保培訓內容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此外,為了強化培訓效果,信貸機構可以嘗試采用多種培訓形式。例如,召開研討會,由資深老員工分享經驗,開展模擬場景訓練等,增強服務人員在面對實際工作時的應變能力。通過教育培訓措施,信貸機構的服務人員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信貸機構可以為自身的發展儲備人才,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提升。
4.4 建立完善的信貸服務網絡
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務網絡需要加強信貸機構的建設。目前,國內農村小額信貸服務主要由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農村商業銀行等機構提供。政府應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提供財政補助等方式,激勵這些機構在農村地區開展小額信貸業務,鼓勵金融機構設立專門的農村信貸部門,從而提高農村小額信貸的覆蓋面和服務水平[13]。在農村地區,由于地域廣闊、交通不便等因素,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戶難以獲得信貸支持。為了確保服務的普及,信貸機構需要拓寬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例如,通過增加移動銀行、金融服務站點的方式,拓寬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同時,政府應建立健全農村金融市場監管體系,加大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提高風險防控能力。
5 結束語
農村小額信貸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具有巨大的潛力。為了保證其可持續發展,信貸機構需要不斷完善與創新產品,更加注重靈活性與可持續性,以滿足更多農戶的需求。隨著政府對農村小額信貸發展支持力度的加大,信貸機構也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及破解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從而形成合力,為農村經濟的增長和農戶收入水平的提升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鐘俊,楊亦民.農村信貸機構小額信貸發展對策[J].現代商業,2014(29):252-253.
[2]章文光,廖冰武,申慕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小額信貸的普惠化路徑探索:基于多案例比較分析[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22,26(2):89-99.
[3]吳燕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路徑探討[J].金融文壇,2023,99(3):110-112.
[4]秦志春,尚海洋.農村小額信貸市場分析研究[J].營銷界,2021(9):50-51.
[5]白志紅.普惠金融背景下的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困境與路徑[J].農業經濟,2020,404(12):103-104.
[6]劉婧,楊凌霄.小額信貸與我國農村金融發展[J].知識經濟,2008(10):34-35.
[7]寧愛照,杜曉山.農村小額信貸市場分析[J].農村經濟,2015,388(2):52-56.
[8]蔣海燕.農村小額信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人民論壇,2013,426(35):124-125.
[9]蘭京.金融二元結構下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4(9):118-123.
[10]徐紹峰.農村信貸機構如何優化信貸結構[N].金融時報,2023-11-23(12).
[11]李強.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發展困境及優化路徑[J].今日財富,2023(19):37-39.
[12]李粉云.推廣農戶小額信貸支持農村經濟發展[J].山西農經,2022(19):184-186.
[13]吳思宇.山東省農村小額信貸對農戶增收的影響研究[D].淄博:山東理工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