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美麗中國目標一步步變為現實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會議時強調,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要錨定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守牢安全底線,健全保障體系,推動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
(摘編自“求是網”)
【思維解讀】
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是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重要目標之一。中國式現代化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美麗中國畫卷徐徐鋪展,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建設藍圖已經繪就,要堅定不移、久久為功,把路線圖變成施工圖,轉化為一項項具體行動。
《一路前行》,公益之行引共鳴,感動之旅傳價值
《一路前行》作為一檔環保公益紀實節目,在記錄中國生態環境的現狀和問題的同時,也用“講述—感染—行動”三層遞進的方式詮釋著生態保護宣傳的“一站式”表達,引導觀眾關注環保問題,提高環保意識。
《一路前行》選擇以一種生活化的視角引入,用身邊故事拉近傳播上的距離,從而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態保護的意義所在。《一路前行》還用具體的體驗感,讓觀眾看到自己也能做出的努力。在可可西里,三位環保行動者放棄了跟隨巡山隊員進入無人區腹地進行巡護,而是選擇在保護站做志愿者,在109公路沿線撿拾垃圾,用最基礎但實際的志愿行動帶去幫助和改變。在昂賽,環保行動者體驗了當地牧民的日常生活,跟著他們一起晾曬牛糞、擠牛奶,去山上維護紅外攝像機等。
【思維解讀】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隨著生態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們的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不斷增強,“回收利用”“節能減排”等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越來越成為社會風尚。《一路前行》用源自身邊的小視角,打開環保敘事的大視野,讓觀眾不自覺地走入到生態保護的語境中。一段段紀實呈現化解了不少我們生活中可能來自于想象所導致的誤解,《一路前行》也用具象化的行動表現出了普通人在環保行動中的可行性,更給觀眾帶去了改變的信心。生態保護工作不是空講大道理,終歸是要落于行動之上。
小小翠竹能撬動起綠色發展的大產業
我國是世界上竹資源最豐富、竹產業規模最大的國家,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美麗鄉村風景線。近幾年,《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相繼出臺,旨在推動竹產業加快創新發展,助力現代竹產業體系加快建成,讓“我國成為世界竹產業強國”的目標能夠早日實現。
有效治理塑料污染的一個關鍵是要有合適的替代品。竹子作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以竹代塑”正是我們主動推進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竹吸管防燙、耐用,還沒有紙吸管遇水易軟的問題;用竹材制成的集裝箱底板韌性更強、抗壓性更好……小到一次性吸管,大到包裝、建筑、化工等用材,竹制品以其質量輕、拉伸強度高、耐腐耐用等優良特性,正漸漸成為從源頭減少塑料使用的替代性環保選項。小小翠竹也能撬動起綠色發展的大產業。
《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竹產業總產值突破7000億元,現代竹產業體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全國竹產業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現代竹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的發展目標。
【思維解讀】
小小翠竹,一頭連著低碳環保,一頭連著產業發展。加大力度引領竹產品消費的新觀念,在有條件的場景和領域加快推廣竹產品竹材料的應用,并不斷積累市場認可度,我們一定能蹄疾步穩如期建成“世界竹產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