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老師,我可以和你聊一會嗎?”下課了,我剛走出教室,G 同學叫住了我。
我們來到學校心理輔導站,他向我敞開了心扉:“我這次考試又沒考好,我可能根本不是學習的料,再怎么努力也沒有用,爸爸媽媽也總是罵我。”
說完,G 同學耷拉著腦袋。
經過談話,我明白G 同學的問題所在。首先是在學習中沒有制定合理目標,導致自己經常受挫;其次是不合理歸因。
“你自己想變得更好,這是沒錯的,但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出現困難和挫折也是很正常的。”說完,我舉起一支筆站起來,讓她來抓我手中的筆,因為我個子比較高,所以她怎么跳都夠不著。
接著我搬來一個桌子,讓她站到桌子上試試。
這一次,她抓住了。
“為什么第一次抓不到?”
“因為太高了!”
“那為什么第二次能夠抓到?”
“因為桌子讓我變高了!”
“所以要達到更高的目標,我們應該怎么做?”
“要借助外力,還有盡可能不給自己定太高的目標。”
接下來,我和她分享了“跳蚤的故事”,引導她學會合理歸因,多從積極的角度分析問題,并相信自己。
我和G 同學約定: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并且邀請班主任和家長一起來幫助她成長。
有話說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是需要他人引導和幫助的。及時介入,會讓孩子更好地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