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聯網+”改變了教師教育教學的方向,給小學戲曲課程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本文基于此研究,結合“互聯網+小學戲曲”課堂實踐,力求有效促進學生戲曲核心素養的提升,打造“互聯網+”環境下小學戲曲高效課堂。
[關鍵詞“] 互聯網+”;小學;戲曲;高效課堂
近年來,在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環境下,“互聯網+教育”模式改變了教師教育教學的方向,[1]也敲開了傳統戲曲教學的大門,借助信息技術將戲曲傳承融入課堂教學。但戲曲博大精深,專業性強,小學音樂教師進行戲曲教學存在很大的專業壁壘,戲曲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下,打造小學戲曲高效課堂已成為新時代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現實問題。
一、“互聯網+”環境下小學戲曲高效教學的優勢
(1)激發學生學習戲曲興趣。在“互聯網+”環境下,開展小學戲曲課堂教學,不僅能為學生展示真實的戲曲舞臺演出場景,還能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戲曲動畫等方式創設生動的戲曲課堂學習情境,激發戲曲學習興趣。
(2)打破戲曲教師專業壁壘。當前中小學校戲曲教師通常是音樂教師,存在較大的專業壁壘。“互聯網+”環境下,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備課、研討,促進教師自身戲曲專業成長,打破專業壁壘,實現戲曲教學高效課堂。
(3)促進戲曲教育公平發展。市直優質學校可以通過網絡視頻與縣(區)薄弱學校進行課堂現場對接,實現優質資源有效共享,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比如,永州市映山小學對接雙牌縣茶林鎮學校、冷水灘區暖陽學校等,市縣(區)學子通過智慧屏同上一堂課,促進縣(區)薄弱學校戲曲教育的發展,讓薄弱學校的學生同樣感受戲曲文化的魅力。[2]
二、“互聯網+”環境下小學戲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1)收集網絡資源,豐富戲曲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收集并整理與課堂教學有關的資源素材,并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來,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資源環節下提升戲曲課堂學習興趣。
例如,在《手拉風箱呼呼響——湖南花鼓戲lt;補鍋gt;選段》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用戲曲動畫劇情串聯整個課堂,有趣的動畫效果和可愛的人物形象讓學生更加形象地感知人物性格和故事發展脈絡。在導入環節,通過多媒體設備觀看“小戲骨”的表演,讓學生知道原來小朋友也可以演繹這么有趣的花鼓戲,拉近了學生與傳統戲曲的距離。“互聯網+”模式,教師能夠在音樂課堂上巧妙運用信息技術創新課堂教學,使音樂教學的各環節中均能夠滲透活潑新穎的教學內容以及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通過將趣味化與知識性的有機整合,促進提升小學生戲曲素養及審美情操。
(2)借助互聯網普及戲曲知識,創設戲曲故事情境。教師在借助互聯網打造高效戲曲教學課堂時,可以將原本枯燥的文字轉化為生動直觀的圖片或視頻,通過將文字、圖片、音樂三者進行有機結合進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課堂情境,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悟戲曲之美。
例如,在《甘灑熱血寫春秋——現代京劇lt;智取威虎山gt;選段》一課中,教師在導入環節播放林海雪原的場景視頻,將學生拉入冰天雪地的緊張氛圍的場景中,教師隨即開始示范表演。巧妙地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主人公楊子榮的心態變化,有利于理解并表演此唱段的情感。
(3)利用多媒體,直接跟戲曲名家學唱戲。戲曲藝術是融表演、演唱為一體,以唱、念、做、打的綜合性表演為基本形式的獨特藝術門類。在“互聯網+”環境下,可以在課堂中利用戲曲名家視頻或者優質微課,普及多地域戲曲文化,傳授多方面戲曲知識。
例如,在零陵花鼓戲《雙盤花》一課中,教師播放零陵花鼓戲傳承人的表演視頻,通過聆聽唱段每句的唱腔旋律走向,標記出旋律線,根據旋律線的高低,再降調慢速學唱,直至熟練掌握。“互聯網+”環境下,讓旋律復雜的地方戲曲旋律以最直觀簡單的方式流入學生心中。
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環境下,為教師開展戲曲教學打開了新的局面。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在教學期間積極借助互聯網、多媒體設備等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須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使小學戲曲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互聯網高度融合,使學生在教師打造的高效戲曲學習課堂上有效提升戲曲素養,傳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
[1]楊佩姍“. 互聯網+教育”視域下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實施路徑[J]. 中小學電教,2023,(04):94-96.
[2]李春華. 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戲曲進校園教學模式探索[J]. 湖南教育,2024,(13):47.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2022 年度一般課題“‘互聯網+’環境下戲曲進校園區域教學新模式與推廣研究”(課題立項號:HNETR2213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