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文化作為一種古老而獨特的藝術形式,在社會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技術與焰火的結合產生了數字焰火,引發了對焰火藝術創新的思考與探索。煙花是一個承載著古老文化、創新科技和人類情感的藝術品。它不僅僅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焰火表演,更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涉及到化學、物理、藝術和心理學等多個領域。煙花設計不僅是為了烘托熱鬧氛圍,承載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更是以焰火為媒介,傳遞藝術觀念和時代氣息。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借助數字技術,煙花表演可以實現各種藝術創意,促進了傳統煙花文化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一、“傳統煙花”中科技與藝術的共融
“傳統煙花”作為一種古老而又充滿魅力的藝術形式,其發展歷程中科技與藝術的共融體現得尤為顯著。
(一)科技在傳統煙花制作中的應用
傳統煙花的制作原料主要包括火藥、紙張等,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型材料和技術的引入使得煙花制作更加精確和安全。例如,火藥配方的優化,使煙花的燃燒更為穩定;紙張質量的提升,保證了煙花在空中的綻放效果。傳統煙花的制作過程包括紙筒制作、火藥(硝)料制作、引線制作、花炮成品制作等四大工序,共有70 多道工序。科技的進步使得這些工序更加精細化和自動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虛擬現實(VR)等技術的應用,使得煙花設計能夠更直觀地展示和修改,提高了設計的精度和效率。此外,數字模擬技術還可以預測煙花在空中的綻放效果,為實際制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二)藝術在傳統煙花中的體現
傳統煙花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形式,其核心價值在于其美學價值。設計師們通過精心設計的煙花造型和色彩搭配,創造出各種美麗的圖案和效果,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和震撼。傳統煙花不僅具有美學價值,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不同的煙花造型和色彩組合,可以傳達出不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表達。設計師們通過不斷嘗試和創新,在制作和設計上發揮創意和想象力,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創造出具有獨特魅力的煙花創新作品。這些創新作品不僅展現了設計師的才華和創意,也推動了傳統煙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三)科技與藝術的共融
科技與藝術的共融使得傳統煙花在保持其獨特魅力的同時,不斷吸收新的科技元素和創作理念。科技手段的應用提高了煙花制作的精度和安全性,而藝術元素的融入則豐富了煙花的表現形式和文化內涵。科技與藝術的共融推動了傳統煙花藝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拓展了傳統煙花的應用領域。當前,除了傳統的慶典活動外,煙花還被應用于影視特效制作、主題公園表演等領域。這些新的應用領域為傳統煙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環保挑戰,科學家們正在探索更加環保的煙花制作方法,如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和新型燃料等。這些環保創新實踐不僅有助于減少煙花對環境的影響,也體現了科技與藝術共融的積極意義。
“焰遇瀏陽河——大型沉浸式煙火秀”融合了“人、聲、光、電、影、景、劇、焰”的全景情境表演,為觀眾獻上了一場視覺和觀感盛宴。結合了多媒體藝術的內容、燈光、音響、視頻、無人機,都是為煙花的呈現來做配套服務的。把煙花和各種藝術進行深度融合,不斷強化瀏陽煙花作為媒體藝術和情感連接的價值屬性,讓焰火、音樂、露營、美食、文創交互成一個全新生活方式的文旅空間。
伴隨著機械、技術、工藝的推陳出新,花炮與聲光電交融交織,推動傳統煙花產業從低端邁向高端。科技使一批煙花企業成功轉型升級,全面提振了產業影響力,實現了華麗變身,讓世界發現焰火的絢麗之美。
二、“數字煙花”的藝術創新
“數字煙花”是在全新背景下,技術迭代、設計創新、融合發展的一個嶄新方向,是傳統文化的國際融合,是古老藝術的現代表達。長沙瀏陽被譽為“中國花炮之鄉”,率先踐行“數字煙花”文化的創新與探索,讓“文化+科技+產業服務”共創融合,以數字技術的新質傳播力催化長沙花炮產業的創新性發展,形成融合產業的新質生產力,助力煙花文化出海。AI 智能生產創新場景,利用數字化芯片技術讓禮花彈運用更加具有藝術性,促進數字化與傳統產業融合,創造傳統文化衍生價值的新釋放。今年春節《元夢之星》的元宇宙為全民帶來一場數字世界里的長沙瀏陽煙花盛宴,讓煙花這一傳統非遺技藝在數字世界里璀璨綻放,在元世界的節日歡樂中同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傳統煙花”的新質生產力突破
傳統焰火文化傳承與創新可滿足保持文化獨特性、連接歷史與現代、身份認同和歸屬感、文化多樣性、社會發展需求、激發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等多種需求。伴隨著“數字煙花”的崛起,“傳統煙花”需要借鑒“數字煙花”的技術支撐和藝術效果呈現,以實現在其新質生產力上的突破。
為了更好地錨定“三高四新”發展戰略,“傳統煙花”生產廠商可引入自動化機械設備,如自動制球機、自動裝藥機等,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減少工人面臨的安全風險和身體健康問題。另外,也可利用現代制造技術,如機器人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和一致性。廠商和研發單位應當積極研發新型火藥材料,如低敏、不易爆燃的材料,提高煙花的安全性和環保性。同時,探索使用新型燃料和氧化劑,提高煙花的燃燒效率和視覺效果。在進行煙花的生產監管時,可應用信息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等,實現煙花生產的智能化監控和管理。建立煙花生產數據庫,收集和分析生產數據,優化生產計劃和質量控制。
其次,在進行“傳統煙花”設計時需要結合傳統文化和現代審美,設計具有獨特創意和藝術價值的煙花產品。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如古代文人畫、造園理論等,通過煙花展示傳遞文化價值和情感。引入現代設計理念和元素,如光影藝術、互動藝術等,豐富煙花的表現形式和內涵。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跨界合作,如音樂、舞蹈、戲劇等,共同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煙花表演。
再次,為了提升“傳統煙花”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需要培育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煙花品牌。通過加強煙花產業鏈的整合和優化,形成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到銷售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探索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如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等,形成多元化的產業生態。為了打通“國外大循環”,推動“中國煙花”出海,也需要煙花行業從業者積極參與國際煙花展覽和交流活動,展示中國煙花的魅力和實力,拓展國際市場,進而推動中國煙花走向世界舞臺。
四、“傳統煙花”與“數字煙花”的共生關系
煙花在中國的燃放歷史源遠流長,已有上千年的傳承。而“數字煙花”作為一種新型的藝術形式逐漸嶄露頭角,它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和燈光效果,能夠創造出與真實煙花相媲美的視覺盛宴,而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環保性。但是,如果一味地改變傳統煙花為數字煙花,可能會割斷文化的傳承,導致人們失去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反而引起不滿和抵觸。因此,在繼承傳統煙花和發展數字煙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至關重要。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三方面來實現這一目標:
其一,加強對傳統煙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可以通過舉辦煙花文化節、開展煙花制作技藝培訓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傳統煙花文化。其二,推動數字煙花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加強與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的合作,共同研發新型數字煙花技術和產品。其三,加強數字煙花在公共慶典、文藝演出等領域的應用,讓更多人感受到數字煙花帶來的震撼和魅力。同時,在燃放煙花時注重環保和安全。無論是傳統煙花還是數字煙花,都應該遵守相關的環保和安全規定,確保不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傳統煙花”和“數字煙花”各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我們應該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積極推廣“數字煙花”技術,實現兩者的互補和融合。通過加強合作、創新應用、注重環保和安全等方式,讓煙花文化在傳承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