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近年來,河南省堅持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貫徹落實,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始終胸懷全局,立足長遠,在協同配合上下功夫,在“一體化”推進上見成效。
生態保護上要堅持從頭到尾的“一體化”治理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系統治理,加強協調配合,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只有形成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局面,才能真正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首先,堅持“一體化”治理既是我們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當今世界流域治理的發展趨勢。當前,現行的水系管理體制容易形成以行政區域為單元的個體中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很多機制已經成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掣肘和短板,客觀上阻礙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步伐。改革現行的流域管理體制,建立一個“一體化”聯動的流域管理模式是勢在必行的重要舉措。
其次,黃河流經9?。▍^),橫跨西、中、東三大區域,蜿蜒5400多千米,是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和北方防沙帶的重要集成區域,尤其是黃河上中游流域處在同一個生態單元,實行生態“一體化”保護和環境協同化治理,對于保障生態安全、水沙協調治理,確保黃河長久安瀾,提升下游入海口沖積平原生態質量,造福廣大人民群眾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黃河上中游流域還是回、蒙、滿等少數民族聚居較為集中的區域,生活在深石山區和黃河灘區的群眾比較多,推動“一體化”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促進改革開放、加快區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具有重要作用。
黃河文化上要堅持從古到今的“一體化”傳承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黃河流域繁衍生息、發展壯大過程中形成的生活習俗、言行規范、文化信仰、科學發明等方面的文明總和,在游牧、農耕、建筑、陶瓷、治水、醫藥、貿易、軍事、發明各個方面都有豐富具體的表現指向。從黃河文化的歷史興衰進程來看,河湟文化、隴右文化、河套文化,三晉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都曾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園中獨領風騷、風靡盛行。一部黃河史書,盡顯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必須是一幅統篇謀劃、古今映襯、人人參與的壯美畫卷。
一要遵循不同歷史時期的黃河文化特點,實施“一體化”發掘保護。從“三皇五帝”等人文始祖時期的上古文明到夏商時代的黃河文化,從唐詩中的黃河文化之冠絕,再到北宋時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明清時期的黃河水患治理,到抗日戰爭時期的“黃河大合唱”,再到當代黃河治理的文明成果,要科學尊重不同歷史時期黃河文化的特征,深刻把握5000年文化變遷中的時代背景,努力保持時代特色,從歷史變遷的縱向史軸上發掘黃河文化的多樣化魅力。科學地整合分布在時代變遷中世代輩出的黃河文化精華,確保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中,呈現展示的不是一個點,而是一部書。
二要以機制建設為抓手,健全完善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體系。爭取在國家層面成立黃河文化建設的協調機構,要著力推動加強黃河文化研究、開展黃河文化考古發掘、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質量。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加強組織實施,落實工作責任,健全規劃體系,抓好保護傳承弘揚的項目載體,加強中直機關和沿黃省(區)合作,在沿河各?。▍^)內建立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協同機制,完善政府、企業、社會等共同開發建設黃河文化的聯動機制,全方位加強對黃河文化建設的統籌協調。
三要建立新時代高質量黃河特色文化產業帶。黃河因對中華文化的產生、發展、延續作出了如母親一般的付出和哺育而被稱為母親河,各級都應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整合與利用,發展黃河文旅產業,以優化黃河流域的產業結構,開展文藝精品創作和黃河文化陳列展覽,推進黃河文化旅游帶建設,發展沿黃地區文化產業,提高黃河文化國際影響力,強化創新黃河文化的重點任務落地生根,既要在傳承中挖掘歷史,又要在弘揚中開創新局,切實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共創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不斷提升黃河流域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自豪感和獲得感,提高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高質量發展上要統籌從上到下的“一體化”行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區域優勢互補,協調“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部署。
一要牢固樹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指導地位。對照綱要作謀劃,既要善于把握各?。▍^)的自身特點,更要強化“一盤棋”思想,在綱要的統籌下理思路、找出路,確保區域規劃與國家規劃同向同步同頻。對照綱要定目標,自覺向綱要明確的要求和標準對標看齊,瞄準綱要確立?。▍^)發展目標,強化流域內省(區)之間的協同。協同在前,分工在后,確保?。▍^)目標的科學性、前瞻性、整體性。對照綱要明職責,按照綱要明確的?。▍^)、市、縣職責任務,自覺扛穩把牢本級職責,善于破除單純依靠資源優勢和國家支持的傳統思維和原有模式,克服“等靠要”的慣性弊端。
二要強力改革創新,以新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作用,堅持保護、節約優先。發揮政府、企業和社會的積極作用,構建省(區)政府主導、域內企業主營、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強化超前性、科技性思維方式,牢牢把握流域內自然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敢于對科技和創新能力不強的企業說不,全方位造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
三要結合流域特色培育優勢產業。主動適應對接和落實國家創新發展戰略,主動創新求變,全面徹底轉型。以解決現實環境問題為導向,形成脈絡清晰、內容豐富、協調配套、重點突出的政策制度體系,堅決破除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因地制宜,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推動產業提質升級,有計劃、分步驟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特色優勢產業為基礎支撐,培育發展黃河流域更加出彩的新優勢。
(作者單位 河南省豫東水利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