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金融的合作,既是我們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推動產業升級、實現文化經濟高速發展的關鍵所在。金融作為國民經濟的血脈,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立足資源稟賦,通過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金融為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持和服務保障。
文化與金融合作的背景
2014年以來,文化與金融合作在我國取得了顯著進展,成為支持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強化文化與金融合作的頂層設計、健全政策體系,優化文化金融市場體系,完善文化投融資服務體系等工作,形成了文化與金融合作發展的長效機制,構建了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文化投融資體系,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金融支持。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是戰略部署推動文化繁榮。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把文化強國建設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黨的二十大對文化強國建設作出進一步的部署,為新時代推動文化繁榮、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思想保證和科學指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改革任務,并對文化建設作出專題部署,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和基礎保障。隨著文化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全黨全國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激發,文化產業迎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是科技革新引領產業變革。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加速推進文化產業新一輪產業變革。我國數字基礎設施不斷擴容提速,算力進一步優化提升,“云、網、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文化產業新一代數智化創新提供堅實基礎。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在文化產業內容生產、精準傳播、沉浸體驗、場景創新等方面的融合應用,促進文化產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發展,驅動產業生產模式變革和消費模式創新,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三是消費創新促進產業成長。文化產品與服務創新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成為帶動區域消費活力的重要因素。數字化、融合化、體驗式、互動式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創新態勢明顯,線上線下互動加速,拓展增量市場。文商旅體融合消費場景不斷創新,沉浸式、互動體驗等個性化文化產品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國潮文化和品牌成為消費時尚,非遺、文博等文化元素結合數字技術打造智慧沉浸式體驗空間成為新的消費趨勢和文化現象。各地積極探索提振首發經濟的本土模式,成為驅動地區文旅消費的新引擎。
在文化產業新的發展形勢下,金融與文化產業的合作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文化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為金融部門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是金融“五篇大文章”建設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隨著文化強國、金融強國建設的深入實施,對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金融需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持續提升服務文化產業質效,將金融資源更多向產業升級、激發產業新動能及未來產業布局等方面傾斜,進一步提高文化企業融資的便利性與可得性。在此背景下,“文化+金融”就需要總結合作經驗,探索新的實踐,為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產學研結合推動文化與金融合作
為加快推進文化與金融深度合作,提升金融支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之一。
一直以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文創金融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文創金融研究中心)高度重視金融與文化的高效融合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專注文化和旅游與金融合作及文化科技的政策、學術與實踐研究,致力于成為中國文化金融領域的權威智庫平臺、行業權威的交流及發布平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人才培養平臺及創新力的產業孵化與協同創新平臺。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搭建文化投融資數據體系。文創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建立了針對文化產業的投融資數據庫。該數據庫包括自2012年以來私募股權市場、并購市場、公開市場的可統計的文化產業投融資數據,并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標準,市場常用的文化產業細分行業標準,以及文化與科技、旅游、體育等融合創新業態3個維度對投融資數據進行分類統計,為加強文化與金融合作研究,開展文化與金融合作,提供專業數據支撐。自2021年起,連續3年發布《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報告》,對年度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發展情況以及新趨勢、新變化進行總結,為政府、投資機構、產業從業者等提供研究支持。
二是研究文化與金融合作的創新實踐。文創金融研究中心持續跟蹤相關部門與各地文化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系統總結了文化與金融頂層設計與政策體系完善的特色經驗做法,參與文化金融專營機構創設與評估,全面梳理各地文化與金融服務中心建設經驗及遇到的痛點難點,助力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建設與評估。文創金融研究中心還持續跟蹤收集文化企業發展情況、融資需求及政策需求,結合區域發展特點,定期向地方政府反饋,促進地區文化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助力形成金融與文化產業合作的長效機制。
三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文創金融中心發起的清華大學中國創業者訓練營“文創星計劃”公益項目,是依托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優質的教育資源、金融資源、創新資源和校友資源推出的文創領域加速項目。通過將文創與金融、科技創新、創業管理相融合,發掘有價值、高潛力的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優秀創業企業,為創業者提供高質量的、精準的、專業的授課內容及整合服務,同時幫助創業者連接創業過程中的各種要素,如政府部門、企業合作,提供服務支持及項目對接,構建完整、科學的服務生態鏈。項目面向A輪左右的文創企業創始人,加速周期為半年,旨在幫助文創領域的優秀創業者快速沖過瓶頸、破局向前,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成為改變未來的產業領袖。目前,該項目已經開辦5期,學員超過300人。
文化與金融合作展望
新時代新征程,文化與金融的深化合作要以推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為目標,在深刻理解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基礎上,建議在以下幾個關鍵方面進一步提升合作層次、拓寬合作領域、深化合作機制。
一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文化與金融的合作要全面貫徹雙效統一的原則,做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短期收益與長期投資的平衡。二是支持文化產業新質生產力培育。文化與金融合作要以“文化+科技”為重點方向,加強財政金融聯動,培育耐心資本,激活文化企業創新活力,為文化產業升級、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與未來產業培育提供持續金融動力。三是著重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文化與金融合作要以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要落腳點,支持文化產業不斷提升優質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供給能力,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挖掘文化消費需求,促進形成投資與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四是支持文化出海。文化與金融的合作要在助力文化出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通過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發揮金融機構海外渠道優勢,為出海文化企業提供多方面支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
此外,進一步推動文化與金融的深化合作,更有效發揮金融支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還需要地方政府、金融機構、文化企業、研究機構在以下幾個方面共同努力。一是不斷健全與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相匹配的文化金融服務體系。文化與金融合作模式要符合區域文化產業發展階段特點及金融資源優勢,制定具體的策略與方案。這就需要對于區域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趨勢、文化企業創新方向及融資需求、金融機構的發展要求進行深入分析和精準把握,以激發文化金融市場活力,促進區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推動完善文化金融考核評價機制。在雙效統一及長期投資理念下,進一步改革完善文化信貸、文化產業基金的考核、容錯、免責機制以及績效評價制度,支持文化金融從業者敢于擔當、守正創新,營造支持產業創新的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三是推動數字技術在文化金融領域的應用。支持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開發針對文化產業的專項金融產品與服務。結合文化產業新業態、新場景,研究文化數據要素流轉特點,推動文化數據要素流轉、變現模式及價值評估方法研究和應用。四是擴大文旅項目有效社會投資。做好重大項目投資與項目庫建設,引導形成圍繞重大項目、資產盤活的多金融機構參與、多類型資金來源的融資體系。
總之,從文化與金融相結合這一命題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金融的發展與文化繁榮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加大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力度,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業的對接,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是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也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