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重視和加強數字文化建設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字中國戰略、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重要內容。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鏈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作為以數字文化主營業務定位并冠名的唯一中央文化科技型企業,中國數字文化集團(以下簡稱中數集團)成立于2011年,深度踐行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為支撐,依循文化數字化、數字文化產業化的發展路徑,建設開放共享的數字文化產業新生態,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扎實推進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
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既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大基礎性工程,也是打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暢通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融通文化和科技的重要舉措。
一直以來,中數集團的創建,其使命和任務就是圍繞文化和數字強國的文化戰略任務,致力于在文化領域運用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播中國文化、輸出中國聲音。
自2020年起,中數集團緊緊抓住數字中國建設重大戰略機遇,扎實推進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
在關聯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方面,利用自身累積的數字文化資源優勢,承擔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的標本庫、基因庫、素材庫等建設工作。接入國家文化專網,在數據中心部署了底層關聯集成系統,實現了“物理分布、邏輯關聯”的關鍵一步。在此基礎上對導入底層關聯集成系統的資源完成在線分類、編目、標簽、分配和ISLI碼構建,完成數據集搭建。目前已建成國家舞臺藝術影像庫、中國傳統音樂數據庫等8個主數據庫、69個子數據庫的建設,完成文化資源數據17.1萬件、文化資源數據集683個,為開展文化研究和產業化開發創造資源平臺。
在發展數字文化消費新場景方面,利用數字技術手段對文化資源進行開發,提供更多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例如以超高清、雙視角、4K+VR等技術進行大型活動、演出直播,搭建國家級數字藏品發行平臺,拍攝國內第一部LED戲曲電影《安國夫人》,增強更加深入的文化體驗。
在促進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擁有國內最先進的廣播電視全系統生產基地,全場景圖像、三維采集設備,可滿足多種場景的數字化任務,積極服務文化和旅游系統數字化工作,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文化活動。
在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方面,參與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文化資源大數據服務技術集成與典型應用”項目。與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現代信息技術研究,成立4K/8K視頻實驗室、數字人實驗室、聲音質量評價實驗室。搭建中數文化大數據綜合服務云平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創建國家文化大數據江南采集基地,開展央地合作,激活文化資源。
在建立文化數字化標準體系方面,參與制定國家文化大數據兩項標準: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數字化采集技術標準和舞臺藝術表演數字化錄制技術標準。
建設開放共享的數字文化產業新生態
近年來,中數集團堅持貫徹落實文化強國戰略和數字中國建設,發揮文化央企的引領作用,形成“1+4”數字文化發展架構,促進數字文化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雙創發展,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開放共享的數字文化產業新生態。
“1”即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4”即4個平臺,包括做強“中數創意”數字文化內容制作平臺,跨界再造多元數字文化產品體系;做大“中數在線”數字文化傳播出版平臺,融合創新數字文化傳播新載體;做優“中數非遺”場景化數字運營服務平臺,聚焦文博資源數字化開發;做實以“中國數字文化鏈”為依托的數字資產管理平臺,培育構建數字文化經濟要素市場體系。
“中數創意”數字文化內容生產制作平臺以中數集團文化資源數據庫、標本庫、素材庫為底層邏輯和價值支撐,以京劇“像音像”、戲曲“像音像”、《偉大征程》藝術檔案等國家重大文化工程項目為抓手和切入點,盤活自有音視頻資源,通過跨界融合、跨業融合,創新設計,打造互動體驗性的數字文化產品體系,服務于文化和旅游、文化和科技、電子出版物等產業門類融合發展的新業態。
“中數在線”數字文化傳播出版平臺堅持出版融合發展理念,加強選題策劃,以“IP+出版+文創”的方式,創新出版內容和形式,盤活存量資源,發揮資源優勢,打造原創數字出版精品,拓寬發行渠道和市場,推動出版高質量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中數非遺”場景化數字運營服務平臺在保護傳承中開發利用,探索非遺保護傳承與旅游融合新業態,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搭建“非遺人之家”門戶網站,以網絡為紐帶,數字技術為手段,整合匯集非遺資源,集權威認證、展示展播、互動分享、服務推送、交流體驗、營銷傳播等功能為一體。同時,舉辦大型非遺品牌活動。
以“中國數字文化鏈”為依托的數字資產管理平臺集成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可開發各類應用場景,實現文化數據的生產和消費全過程數字化,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落地。
破圈創新嘗試文旅融合
隨著文化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創新頻出,中數集團不斷探索文旅消費的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經驗,加快“數字+文旅”融合,推動智慧文旅發展,擴大優質數字文旅產品供給。
近年來,中數集團與蘇州市政府、保定市政府、唐山市政府等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數字創新助力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中,集團對蘇州戲曲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吳中區非遺館進行了數字化采集工作。推進的文化數字化和文化大數據“吳中樣本”“蘇州樣板”和“江南模板”成果,為長三角及全國各區域和省市提供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
2024年5月,中數集團與各方聯合舉辦了“中數數字藝術嘉年華”系列活動,搭建文旅領域數字技術供需對接平臺,推動行業供需精準匹配。本次活動遵循“數字技術賦能夜游和夜間消費場景創新發展”的核心理念,在集萃當代最潮流的沉浸式數字文化技術的同時,始終立足當下經濟發展點,尋找新的突破口、創新口和能量口。活動集合了二十四節氣光影市集、音樂演出、沉浸式交互體驗場景和一臺原創的大型戶外光影秀,通過將聲、光、電特效與先進的科技手段融合,讓數字與實景、藝術、人文無縫銜接,為首都觀眾呈現了一場集夜游、夜娛、夜市、夜秀于一體的光影盛宴。同時,中數集團打造的首個數字人IP形象“小數點兒”更是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作為現場的向導,它生動詮釋了中華傳統節氣文化與先進數字科技的完美碰撞。
基于未來,中數集團將繼續扎實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在技術創新、資源整合、產業培育、改革改制等方面奮發有為,開拓進取,努力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