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準數字化與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最大的特點體現在“新”上。如果用舊的思維方式、舊的認知、舊的理解和舊的定義去解決和解釋新的生產力,會有片面的地方。在過去將近100年的時間里,人類一直在追求和期盼出現有工業革命效果的新的工業革命產生。今天一場全新的工業革命實際上已經走來,最大的特點和最大的變數就是數字技術的發展和對傳統行業的顛覆,而這場新的工業革命的驅動力就是新質生產力。
過去傳統的認識和理解都是先有產品,再有標準,然后是產業化,因為產品是對技術可能性、可行性、可用性最好的驗證。最近這幾年出現了一種全新的趨勢,那就是先有標準。傳統行業更加重視的是標準的貿易規則功能,而新興產業特別是數字技術的發展,由于它的技術迭代非常快,所以標準引領創新的動能極強。雖然數字技術在各個行業發展和應用的時間不長,但是已經可以清醒地看到,未來10年數字技術一定會顛覆所有行業的商業模式和傳統制造業科技創新的范式,更多的領域會出現人工智能優于人類智能的現象,未來更多的教師、醫生、科學家可能是機器,這些事實正一步一步走來。
二、標準數字化的發展和今天面對的挑戰
標準數字化最早產生于2006年,芬蘭首次提出開放標準,這是標準數字化最早的雛形。10年前,美歐等發達國家、三大國際標準組織開始討論標準數字化。5~6年前,美歐等發達國家、三大國際標準組織先后把標準數字化寫進了自己的發展戰略。中國去年1月份也成立了標準數字化的工作組開始開展這方面工作,但是實際上還是在追趕、跟隨。
GPT成功之后,大家知道了文本、曲線、圖線、圖表可以自我生成,Sora的成功意味著視頻、音頻也可以自我生成。如果文本、視頻、音頻、照片、圖片都可以自我生成的話,標準數字化已經可以實現了。如果5年內AGI再成功,不但顛覆了標準數字化,而且提出了標準智能化的概念,也就是說機器可以自我進化標準。如此世界上所有的企業,包括中國99%的企業都會用它去做自己的標準數字化,只要它開源大家都能做。但是如果它不開源或者低級別地對中國開源,那就是降維打擊。
三、三個注意事項
第一,一定要摒棄傳統的科技創新模式。打破過去幾代人一直追尋的引進、消化、吸收的跟隨模式,一定要用自主創新、顛覆式創新這種思維去做工作。第二,組織模式一定要發生變化。要建立一種生態,包括中國頂級的數學家、AI專家、專業專家和標準化專家坐到一起來,才有成功的可能。第三,一定要摒棄傳統的行為方式。走出中國技術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產業國際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