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主要有六大發展趨勢。第一,從“市場驅動標準”到“標準引領市場”。標準通常是市場驅動的行為,在技術和市場相對成熟之后才會產生標準制定需求。但自動駕駛等新興領域需要標準先行,尤其是術語定義、分類分級、倫理道德、互聯互通等方面的標準。
第二,標準與開源結合。很多關鍵的科技發展都與開源密切相關,包括硬件、軟件和數據的開源。和標準配套的開源參考現實有助于促進標準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第三,從標準制定過程到標準制定前后。標準制定前后的工作被納入標準組織的工作范圍,成為標準生命周期的重要部分,包括標準制定前對標準化需求的挖掘和探討,以及標準制定后的宣貫、測試、認證等。
第四,從技術標準到非技術標準。越來越多的標準制定需求體現在人工智能相關倫理、數字時代兒童權益保護等非技術因素。這些標準嚴格來講是非技術標準,關注的是與科技相關的社會影響、科技行業在倫理道德方面的約束等。
第五,積極參與應對重大問題。標準組織越來越緊扣熱點,不僅自下而上地提出標準制定需求,還自上而下地關注與社會、環境等相關的重大問題,希望用標準賦能或提供解決方案。
第六,標準數字化。很多標準組織都在開展標準數字化、機器可讀等相關工作。在制定標準的過程中兼顧機器可讀將有助于提高標準測試、認證、驗證的可靠性。
數字化前沿的核心驅動力是人工智能、元宇宙和去中心化(Web3),三者之間互相促進。首先是人工智能和元宇宙。人工智能極大地促進了元宇宙的內容生成和設備交互。人工智能將替代大量的人類勞動,致使勞動力市場出現兩極分化,而元宇宙可能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元宇宙可以為人工智能技術提供相應的測試環境,獲取海量、多模態的訓練數據,實現最低的成本和風險,最高的效率和多樣性。在元宇宙中訓練人工智能將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的新范式。例如,在虛擬世界中測試各種復雜路況下的自動駕駛。
其次是人工智能和去中心化。人工智能提升了企業和個人的生產效率,使生產關系向去中心化發展;而國與國之間、巨頭公司與產業社區之間的技術壁壘在越來越高,唯有以全球化、開源、開放的方式,建立可信精確的回報機制,讓開發者貢獻算法、“礦工”貢獻算力、用戶貢獻數據,我們就能建立全球化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從而打破壁壘。
最后是元宇宙和去中心化。元宇宙將促進實體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提高去中心化的交易需求;從中心化的角度而言,可信可靠的數字資產保護能夠激勵消費者在數字經濟中的消費,成為發展元宇宙數字經濟的關鍵之一。我們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兩個階梯之間:智能化正在爆發,現實化(元宇宙)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