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低空經濟是指在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1000米以下的低空(根據不同地區特點和實際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航空器研發、生產、銷售以及低空飛行活動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保障、衍生綜合服務等領域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
從內涵來看,低空經濟主要包括低空基礎設施、低空航空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法規標準檢測四部分。從航空器的角度,低空經濟可分為以有人駕駛航空器為主的通用航空和以各類無人駕駛航空器行業應用為主的新型低空經濟形態兩類。
國外通用航空業發達,無論在飛機保有量、機場數量、飛行員數量、飛行小時數等方面均遠超國內,奠定了其在低空經濟的先發優勢。國外在通用航空領域領先。2022年,美國通用航空器總數約21.3萬架,占全球總數的48%,飛行小時約2645.7萬小時。國內通用航空領域起步較晚。2022年,國內通用航空器總數約為3186架,飛行小時約為121.9萬小時。
國內外在以各類無人駕駛航空器行業應用為主的新型低空經濟上接近同一起跑線,國內在民用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產品方面實現領先。國外波音、空客、Joby、Lilium等傳統巨頭、初創企業積極布局eVTOL研發制造。國內在無人機、eVTOL領域領先國外,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消費級無人機約占全球70%的市場份額,億航取得全球首張eVTOL型號合格證。
低空經濟主要面臨的法律法規方面的問題:一是尚未有效貫徹實施低空法律法規。《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GGAR-92《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規則》等法律法規目前發布時間較短,仍須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領域的政策文件,以加強低空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二是尚未形成完整的低空標準規范體系。需要開展低空標準研制工作,建立低空標準體系,結合低空經濟產業建設應用場景需求和實踐經驗,形成一批規范性強、可落地參考的標準規范,并依托國際標準組織進一步轉化為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