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2024年第1號國家標準公告,批準發布GB/T43879—2024《服務型制造通用術語》、GB/T 43880.1—2024《服務型制造導則第1部分:體系架構》、GB/T 43880.2—2024《服務型制造 導則第2部分:基本模式》、GB/T 43880.3-2024《服務型制造導則第3部分:資源管理》、GB/T 43880.4—2024《服務型制造導則第4部分:能力評價》等5項服務型制造基礎標準,并定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胺招椭圃焱ㄓ眯g語》等5項國家標準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提出并歸口,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牽頭制定,是我國首批適用于基礎通用領域的服務型制造標準,對于促進我國制造業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邁向全球制造業價值鏈中高端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為此,《中國標準化》雜志采訪了中機研標準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潘康華。
出臺多項政策助力服務型制造發展
潘康華向記者介紹,近年來,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各國紛紛制定以重振制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服務型制造(國際上也稱制造業服務化)作為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產業形態,是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和發展方向,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無論是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還是日本復興戰略,都強調通過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制造與服務的高度融合,通過效率提升和服務轉型,提升綜合競爭力。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發展動力不斷減弱,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刻不容緩。為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服務型制造發展,將其放在制造強國的大格局中系統謀劃,先后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服務型制造發展。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以及企業內生動力的驅動下,我國服務型制造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社會各界對服務型制造的認識和理解顯著提高,服務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發展,制造業企業服務投入和服務產出顯著提升,新模式、新形態不斷涌現,培育了一大批服務型制造試點企業和示范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著概念不清、邊界范圍不明、服務模式不規范、標準體系缺失等問題。
為解決傳統制造業企業向服務型制造企業轉型過程中的共性技術問題,引導服務型制造企業規范服務行為,加快培育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新模式,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服務型制造分會和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研究提出了《服務型制造術語》等5項國家標準立項申請,并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4月分批正式立項。為確保標準符合產業發展現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服務型制造分會不僅邀請了沈陽鼓風機集團安裝檢修配件有限公司、西安陜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杭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船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服務型制造試點企業,還同時邀請了機械工業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沈陽創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服務型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和咨詢服務機構作為起草單位參與標準編制工作,實現研究與應用的有機結合。
2021年8月,標準草案在工作組內達成一致,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經過認真研究和完善,確保標準條款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
填補服務型制造基礎通用領域國家標準空白
《服務型制造通用術語》(GB/T 43879—2024)等5項國家標準滿足產品全生命周期對服務型制造的標準需求,重點圍繞服務型制造的術語、體系架構、基本模式、資源管理、能力評價等內容進行規范。這5項標準既是服務型制造領域通用基礎標準,也是服務型制造產業發展和制造企業服務化轉型升級迫切急需的標準。5項標準相互支撐,標準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5項標準主要內容如下:
《服務型制造通用術語》(GB/T 43879—2024)規范了與服務型制造密切相關的通用術語和定義,包括服務型制造相關的基礎術語、研發設計術語、制造過程術語、檢驗檢測認證術語、產品交付術語、運維與售后服務術語、回收與再利用術語、供應鏈管理術語、信息化服務術語、服務型制造模式術語等,統一服務型制造的概念,避免由于概念和術語不明確而造成的交流困難、歧義和誤解,為后續技術交流和研究奠定基礎。
《服務型制造 導則第1部分:體系架構》(GB/T 43880.1—2024)通過研究各類服務型制造應用模式,提取其共性抽象特征,明確服務型制造的對象和邊界,研究提出服務型制造概念模型。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制造過程、制造產品和制造產業對于服務型制造的標準化需求,識別服務型制造現有和缺失的標準,認知現有標準間的交叉重疊關系,構建形成服務型制造標準體系結構,并根據各部分的標準化需求進一步細化形成服務型制造標準體系框架,為下一步服務型制造領域標準制修訂工作指明方向。
《服務型制造 導則第2部分:基本模式》(GB/T 43880.2—2024)從指導企業建立制造服務模式的需求出發,重點研究服務型制造模式的基本分類和特點,規定了資源服務、過程服務、產品服務、管理服務和集成服務5類基本模式的框架,并針對不同模式.分別規定了模式框架和典型服務,為制造業企業建立服務型制造服務模式提供依據和指導,推動企業從傳統制造模式向制造服務模式轉變。
《服務型制造 導則第3部分:資源管理》(GB/T 43880.3—2024)系統梳理制造業企業開展服務型制造過程中所涉及的各類資源,并制定分類方法和管理要求,為服務型制造企業資源的規劃、建立、管理提供依據和指導。該標準一方面在充分研究服務型制造相關概念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了服務型制造資源的分類維度、資源服務提供和管理模式,按照服務型制造資源在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和服務屬性,給出了服務型制造資源的分類和統一描述。另一方面根據資源使用管理需求提出了制造資源信息獲取、物理信息虛擬化、資源封裝服務化等資源服務構建流程,根據資源類型提出了各類資源應用方式,以及資源動態監控、能力評估、環境安全管理等要求。
《服務型制造 導則第4部分:能力評價》(GB/T 43880.4—2024)重點研究企業服務型制造的能力要求和評價要求,提出管理能力、資源服務、過程服務、產品服務和計劃與控制服務能力要求及評價層級,并給出服務型制造能力評價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流程。
標準實施對于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服務型制造 通用術語》等5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實施將充分發揮標準對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創新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助推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一是將有助于規范服務型制造通用術語和定義,明確分類和內涵,為行業良好交流奠定基礎,也為服務型制造其他標準的研制奠定基礎。二是構建涵蓋基礎共性、全生命周期管理、行業應用相關標準的服務型制造標準體系結構,有助于從事服務型制造相關人員了解掌握服務型制造體系模型架構,為下一步服務型制造領域標準制修訂工作指明方向,進一步建立健全服務型制造標準公共服務能力,滿足服務型制造健康規范發展需要,促進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發展。三是通過歸納凝練制造企業開展服務型制造的5種典型模式、9種資源要求和5個方面的能力要求,一方面進一步規范服務型制造的模式分類、基本模式,規范制造服務資源的分類、使用、集成和管理,另一方面構建服務型制造能力指標體系,評估企業服務型制造業務開展,將解決企業服務型制造能力評價問題,建立服務型制造能力評價層級和指標體系,明確評價流程,為評價企業服務型制造能力提供參考和依據,有助于推動企業提高自身服務型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