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統一大市場,市場監管,主責主業,標準化,數字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1.004
0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如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成為不可避免的焦點問題。市場監管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立足市場監管工作實際,研究分析市場監管服務關鍵作用,以標準化為切入點,以數字化為落腳點,探索構建市場監管現代化的實踐路徑,以期通過市場監管主責主業標準化數字化,推動市場監管智慧化現代化。
1市場監管現代化
近年來,在“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理念指引下,相關部門致力于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積極推進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市場設施、市場要素資源、市場秩序等,改變當前市場分割的情況,形成高效規范、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核心任務之_是從監管規則、執法和能力等方面人手,推動市場監管公平統一。
市場監管現代化是建設統一大市場的必由之路。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限制,促進商品要素資源暢通流動,形成市場內循環大格局是統一大市場的建設目標,這要求政府加快轉變市場監管履職方式,破除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各種壁壘。同時為應對市場監管面臨的嚴峻挑戰,有效激發市場活力,政府部門不斷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改革,強化市場監管成為了建設統一大市場的關鍵點和著力點。“放管服”改革以來,探索出臺了一系列監管舉措,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有助于提高市場效率,規范市場秩序,避免出現市場失靈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通過市場監管能促進市場競爭和交易的機會平等、過程公平、結果合理,才能有效地促進良性競爭,這使得市場監管現代化成為推動建設統一大市場的強勁引擎。
2市場監管主責主業與標準化
市場監管主責主業是政府對市場活動參與者實施監督和管理。作為市場監管主體的市場監管部門,為解決依靠市場規律難以解決的健康安全、惡意欺詐、惡性競爭等問題,依據相應的法律和規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對經營主體實施管理的行政行為。市場監管本質上是維護市場秩序、規范市場運行的管理活動,核心目標是建立和維護運轉協調、結構合理的市場秩序。
標準化是“為了在既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促進共同效益,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確立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以及編制、發布和應用文件的活動”。主要包括標準化目的、標準化主體、標準化對象、標準化本質等四個要素。標準化具有規范化、有序化和統一化等,普遍適用于各個領域的目的,消除混亂、建立最佳秩序,并通過秩序的獲得促進人類的共同效益。標準化本質是標準的研制、推廣和應用的全過程。
市場監管主責主業標準化是推動市場監管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和引領性技術規則,是實現大市場、多領域、大融合、新平臺發展的前提,是適應數據等生產要素在不同平臺之間流動暢通、安全可靠、監管有效的規則,解決跨領域、跨行業、跨市場的互聯互通數字化技術規則的“關鍵紐帶”。
3市場監管主責主業標準建設方法
(1)梳理標準清單,確定標準對象
對照市場監管職能職責及相關文件,結合工作實際,逐條逐項全面系統梳理主責主業、目標任務(經常性、重復性工作),明確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形成《主責主業事項標準化建設清單》,通過座談討論、征求意見等方式,進一步修改、補充、完善。
(2)收集資料素材,擬定標準草案
按照責任分工,結合工作職責和法治監管、智慧監管要求,對標行業領域先進,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為目標,進行流程再造、模式重構、制度重建、系統重塑。從政策法規依據、工作要求、工作流程、評價標準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系統梳理,收集標準制定需要素材,初步擬定標準草案。
(3)開展標準論證,形成標準文本
清單中涉及的標準事項大多屬于內部文件,因此可以簡化論證程序,采用征求意見或內部討論、評審等方式,對標準草案進行可行性、科學性、有效性驗證,進一步調整細化實施路徑和方式方法,修改完善主責主業標準草案,形成主責主業標準文本。
(4)實施應用標準,持續優化完善
標準的生命在于實施,無論是什么形式的標準化文件,都需要通過實施應用來發揮作用,將制定的一系列工作標準帶入具體工作實踐,在實踐中檢驗標準可行性、有效性。在標準執行的過程中,及時修訂發現的問題,推動主責主業工作標準不斷優化完善。
4市場監管主責主業標準體系
在具體實踐中,湖北省市場監管主責主業標準體系由體系結構圖、標準明細表、標準統計表和編制說明四部分組成。其中,標準體系結構圖是標準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由一個關系圖和若干子體系機構圖構成。
標準體系由四大板塊六大標準子體系構成,包括基礎通用板塊、黨建板塊、業務板塊以及管理板塊。基礎通用版塊是體系標準的基礎,一般包含術語、符號等說明。黨建板塊、業務板塊和管理板塊在標準編制時,會用到基礎板塊中的部分內容。總體系基于基礎通用板塊,以黨建、業務(含綜合管理、安全監管、行政執法、質量發展)和管理(含保障實施)等標準板塊相互配合,形成全面系統、協調完備的標準體系。框架如圖1所示。
5標準體系編碼規則
對于圖1的標準體系,各個具體標準都要有相應的編號編碼,方便后期備案管理和標準拓展。
標準體系的層次編號和標準代號采用二節式,以短橫線分開,前面的是層次序列子體系代號和專業門類代號,后面的是順序號。第一位雙字母是子體系代號,每個子體系采用關鍵詞首字母縮寫表示,其中DJ表示黨的建設,ZH表示綜合管理,AQ表示安全監管,FZ表示質量發展,ZF表示行政執法,BZ表示保障實施;第二位數字表示局內各處室,如01代表局辦公室,02代表綜合處,03代表法規處;第三位數字表示子體系中所屬門類,如黨的建設子體系中1、2、3分別代表政治建設、思想建設以及組織建設三個門類。如圖2所示。
6市場監管數字化
標準引領,數字實現。在市場監管主責主業標準化的基礎上,湖北省市場監管部門從推進市場執法稽查+數字化到加強數字化營商環境建設,從“鄂食安”追溯系統到“鄂質匯”集成服務系統等,逐步實現市場監管與服務的全方位全領域全鏈條的數字化變革,為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堅實基礎。在統一規范的設計框架下,以數字技術服務市場監管業務進行流程再造、模式重構、制度重建、系統重塑,健全完善與數字化發展相適應的職責體系,推動市場監管效能持續優化。
在整個數字化進程中,以市場監管主責主業數字化為落腳點,將職能、職責、規范、要求、流程等影響因素全部以數字化的形式展現,通過統一要求、規范監管、智慧服務的思路,最終以“三網一中心”的形態服務于統一大市場。從圖3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三網一中心”建設的邏輯結構。
在數據層面,通過主責主業標準化手段,細化市場監管顆粒要素,多維度融合市場監管信息資源,將市場監管按照管理對象、服務主體等不同主題,進行數據信息集中,信息匯總。按照不同應用方向,將底層主責主業數字化職能分為三類,一類服務于行政審批,一類服務于職能監管,一類服務于對外公眾,形成“智慧審批”“智慧監管”和“智慧服務”穩定的三角結構。與此同時,充分匯聚各行業主題的資源信息數據,利用大數據、信息挖掘、數據處理等手段,對服務對象、服務行業、監管手段、監管事項進行總體匯聚梳理、對比分析、模擬驗證,保障基礎性服務高效穩定,支撐拓展性服務完善優質,助力融合性服務創新探索。
通過主責主業標準化支撐數字化實現,打造數字化兩服三管一底座。從底層打通市場監管數據通道,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應用”的原則,打造統一身份證認證,統一消息服務,統一接口規范,統一認證規范等數字化功能模塊,使整體平臺的一致性得到保障,在數據底座之上,讓標準規范在數字底層流動。
7結語
目前,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數字化轉型還在持續進行中,通過制定標準、規范數據、厘清規則、統一措施、協同管理,推進數據統一、信息融合、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標準化+數字化”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了市場智慧監管的“規則庫”,為探索市場監管現代化、統一大市場建設之路貢獻湖北方案。
作者簡介
顧鑫,通信作者,博士,標準化高級工程師,國家軟件與系統工程分技術委員會(SACITC 28/SC 27)專家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數字標準化、信息安全、大數據挖掘等。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