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多位數分節方式,千分節,萬分節,千分空,萬分撇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1.009
1問題的由來與文獻回顧
多年來的專業習慣,每遇到多位數需要分節的時候,都很自然的按每三位一個“,”的方式(即千位分節法)來對多位數進行分隔,以方便閱讀。這種方式對“萬位”以內數字的閱讀,是非常方便的,但當數位達到十萬、百萬、千萬以及十億、百億、千億的時候,還用“千位分節法”來分節閱讀,就十分不便。比如:16843.00元,按千位分節來閱讀16,843.00元,一看便知;但再比如:142796843.00元,對這樣高數級的數字,按千位分節來閱讀即142,796,843.00元,如果不一個個按從低到高的數位來數,是根本無法一口讀出的。
既然如此不方便閱讀,那為什么還要按“千位分節”的方式來分節閱讀呢?研究發現,千位分節法亦即三位數分隔法,來源于英語閱讀習慣,“英語讀數,最大基本單位是千,然后是千千million(百萬)、千百萬billion(十億)、千十億trillion(萬億),也即是每一次進階都是三位”,“這種表達形式能讓使用英文的人無需從低位向高位數位,就能快速看出這個數字的最高位是多大的數,從而直接從最高位開始把這個數讀出來,但按中文閱讀習慣則很難做到”,因為英文里面沒有“萬”這個單位,而按中文閱讀習慣要以“萬”為單位來讀取數字。
研究發現,為解決這個問題,已有“萬位分隔”在財務工作中運用的探討,亦有學者倡導采用“四位數分隔法”重啟中文閱讀習慣,還有人大代表提出采用“四位數分隔法”的建議。但該建議未被采納,理由是:在中文數字表達中,對于高位數字以萬為單位,每隔4位提升一個量級,與阿拉伯數字中高位數字以千為單位、每隔3位提升一個量級的用法存在差異。我國目前普遍采用的阿拉伯數字書寫和分隔法,依據的是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制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國家標準《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GB/T 3101—1993)。阿拉伯數字書寫和分隔法主要應用于科學技術領域,采用3位數分隔法的標準與國際單位制的分隔標準一致,該項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ISO/IEC80000系列標準)接軌,有利于降低國際交流成本,如換用4位數分隔法將會增加誤解風險,不利于國際交流。
進一步研究發現,有關多位數分節方式的國家標準,除了《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GB/T 3101-1993)(以下簡稱《原則》)之外,還有《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GB/T 15835—2011)(以下簡稱《規定》)。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研究,發現科學技術領域的多位數分節方式的標準是統一的。本文進一步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科學技術領域之外的有關出版物上,有關多位數的分節方式,有必要結合中文閱讀習慣來進一步統一規范國家標準。
本文所涉相關概念說明:所述“千分節”“千位分節”“千位分隔”與“三位數分隔”是同一概念;所述“萬分節”“萬位分節”“萬位分隔”與“四位數分隔”是同一概念。
2 GB/T 3101—1993與GB/T 15835—2011的對比
我們國家關于多位數分節方式的國家標準,目前只有《原則》和《規定》。這兩個國家標準,都是推薦性國家標準,并不是強制性國家標準;這兩個國家標準的適用范圍不同,關于多位數分節方式的規定也不一樣。
關于適用范圍:《原則》第1條規定:本標準規定了各科學技術領域使用的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其中包括物理量、方程式、量和單位、一貫單位制,特別是國際單位制的原則說明。本標準適用于各科學技術領域。
而《規定》第1條規定:本標準規定了出版物上漢字數字和阿拉伯數字的用法。本標準適用于各類出版物(文藝類出版物和重排古籍除外)。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公文,以及教育、媒體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數字用法,也可參照本標準執行。
關于多位數分節方式的規定:《原則》第3.3.1條規定:為使多位數字便于閱讀,可將數字分成組,從小數點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分成一組,組間留一空隙,但不得用逗號、圓點或其他方式。
數的具體書寫與印刷應符合GB/T 1.1—1993《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單元:標準的起草與表述規則第1部分:標準編寫的基本規定》。
而《規定》第5.1.1條規定:
為便于閱讀,四位以上的整數或小數,可采用以下兩種方式分節:
——第一種方式:千分撇
整數部分每三位一組,以“,”分節。小數部分不分節。四位以內的整數可以不分節。
示例1: 624,000 92,300,000 19,351,235.2357671256
——第二種方式:千分空
從小數點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數字一組,組間空四分之一個漢字,即二分之一個阿拉伯數字的位置。四位以內的整數可以不加千分空。
示例2: 55 235 367.346 23 98 235 358.238 368
注:各科學技術領域的多位數分節方式參照GB/T 3101-1993的規定執行。
對比可知:前者《原則》適用于各科學技術領域的阿拉伯數字的分節,后者《規定》適用于出版物上阿拉伯數字的分節,但結合《規定》第5.1.1條的最后備“注”,可知只要涉及科學技術領域的多位數分節,都參照前者的規定執行。就是說,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多位數分節,標準是統一的,都按前者的規定執行。
而且通過對比可知:科學技術領域的多位數的分節方式,前者《原則》第3.3.1條規定和后者《規定》第5.1.1條規定的第二種方式一致。就是說,千分空的分節方式,在科學技術領域是通用的。
具體詳見表1。
3對比結果與分析
3.1兩個標準都是推薦性標準
這兩個標準都是推薦性標準,并不要求強制執行。《規定》在2011年發布的時候,就是推薦性標準;《原則》的前身是強制性標準,標準號為GB3101—1993,但自2017年3月23日起,依據2017年第7號公告和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結論,該強制性標準轉化為推薦性標準,不再強制執行,原標準號GB3101—1993更改為GB/T 3101—1993。也就是說,目前這兩個標準都不是強制性標準,盡管鼓勵采用,但沒有強制性。任何人因為有這個標準,便要求別人強制接受,都沒有法律依據。
3.2科技領域的多位數分節標準是統一的
對比這兩個標準,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多位數分節,標準是統一的,即推薦性標準《原則》,分節方式也是一致的,即千分空方式。仔細對比這兩個標準,有兩點是非常清楚的:一是推薦性標準《原則》只適用于科學技術領域;二是適用于各類出版物的推薦性標準《規定》在涉及到科學技術領域里的多位數分節的時候,要參照《原則》的規定執行,即要參照科學技術領域里多位數的分節標準。《原則》里規定的分節方式和《規定》里規定的第二種方式是一致的,就是說,千分空的分節方式,在科學技術領域是通用的。
3.3科技領域與非科技領域的多位數分節方式幾乎無異
對比這兩個標準,在非科學技術領域的出版物上的多位數分節,與科學技術領域的多位數分節方式,幾乎無異。關于多位數分節,《原則》中的就只有第3.3.1條,《規定》中就只有第5.1.1條,這兩條規定的都是“千分節”,只不過在分節方式上,以“千分撇”(即“,”)分節的,小數部分不分節,就這一個不同,其他都是一樣的。問題是“千分撇”的分節方式誕生于手寫時代,如今手寫時代已經過去,但如此方便快捷的“千分空”分節方式,在各出版物中并不是非常多見。就是說,推薦性標準《規定》中的“千分空”的分節方式,并沒有被大眾所接受,甚至在一些科學技術領域的出版物上也大量存在“千分撇”的分節方式,這就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要求了,亦即客觀現實有悖兩個標準的初衷。
3.4“千分撇”的影響力遠超過“千分空”
對比“千分撇”和“千分空”這兩種分節方式在現實中的影響,“千分撇”遠超過“千分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按照兩個推薦性國家標準,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多位數分節方式必須使用“千分空”,是不能使用“千分撇”的,但這種科學技術領域的出版物的讀者群體一般僅限于科技工作者,并非廣大受眾。而推薦性國家標準《規定》對非科學技術領域里出版物的多位數分節方式,既規定了“千分撇”,又規定了“千分空”,而生活中廣大出版物又大都選擇的是“千分撇”。故人們對“千分撇”的接觸,遠超過對“千分空”的接觸,以至于某些科技領域的出版物也大量存在“千分撇”的現象,產生了混亂。
3.5現行分節標準已經給人們帶來不便
推薦性國家標準《規定》已經給人們帶來不便。究其原因,該《規定》,在當初既沒有考慮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沒有考慮到非科學技術領域里出版物的受眾群體——數量龐大且都屬中文閱讀習慣者——這兩大特別之處。在科學技術領域使用“千分空”的分節方式,便于國際交流,無可厚非;但非科學技術領域的出版物,規定既可使用“千分空”也可使用“千分撇”本身就會造成混亂,還不符合中文按萬位分隔的閱讀習慣,從這一點上來說,確有修改的必要。
4總結與討論
4.1立足習慣,設立“萬位分隔”
在科學技術領域之外的出版物上,有關多位數分節的標準和分節方式,有必要考慮出版物的受眾群體和中文“萬位分隔”的閱讀習慣,對推薦性國家標準《規定》進一步修改完善,統一規范。
為便于國際交流,科學技術領域的多位數分節使用“千分空”的分節方式。就是說,推薦性標準《原則》是可以接受的。但非科學技術領域的多位數分節標準《規定》應當修改,既不應當讓“千分撇”與“千分空”兩種方式并存,也不應當采用“千位分隔”的分節方式,宜按中文“萬位分隔”的閱讀習慣,修改《規定》中“千位分節”標準和分節方式,制定“萬位分節”的標準,推行“萬位分節”的方式。
“萬位分節”的標準,可通過修改《規定》第5.1.1條來完成;至于“萬位分節”的方式,建議在修改《規定》第5.1.1條的同時,創設“右上萬分撇”(即“’”)的分節方式。比如:142796843.00元,按“萬位分節”的標準來閱讀,就是1’4279’6843.00元,不需要一個個的數,就能一口讀出,非常方便。
這樣,在科學技術領域使用“千分空”的分節方式,在非科學技術領域就使用“右上萬分撇”(即“’”)的分節方式。既方便國際交流,也符合國人的閱讀習慣,同時消除了“千分空”與“千分撇”并存混亂的現象。
4.2結合國情,修改現行標準
對待國際標準的態度,一定要結合我們自己的國情,這是現行《標準化法》明確規定了的,應當遵守執行。故,修改非科學技術領域出版物的多位數分節標準,有法可依。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曾經規定過“國家鼓勵積極采用國際標準”,但后來《標準化法》修改的時候,把這一條修改了,現行《標準化法》將這一條修改為“結合國情采用國際標準”。
為方便科技交流,科學技術領域的多位數分節,使用“千分空”的分節方式,是可行的,但不能因此不顧中國人從小培養的“萬位分隔”的閱讀習慣。任何標準制度,都必須有益于人們的生活,與生活不便的,需要修改。
4.3積極探索,尋求共存切換
從“推進中國標準與國外標準之間的轉化運用”來看,進一步探討“萬位分隔”與“千位分隔”共存切換的可行性,非常有必要。
從“千位分隔”技術在電算設施上的廣泛應用的事實,可知在電算設施上運用“萬位分隔”的技術是可行的。在同一臺電腦終端設備上,“萬位分隔”與“千位分隔”二者共存切換,不是沒有可行性。
即:在電算設施或其他電腦終端設備上,同時安裝“千位分隔”和“萬位分隔”兩種模式,并設置按下鍵盤上的某個鍵,便可出現自己需要的模式。需要對外國際交流的文件,選擇“千位分隔”模式;在中國漢字文化圈里面,就選擇“萬位分隔”模式。就像我們電腦鍵盤,選擇切換某個鍵或某兩個鍵,便可切換語言一樣。當然,二者共存切換的具體實踐,有待進一步研究。
作者簡介
羅兆希,碩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與審計鑒證。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