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字鄉村,標準化,數字化
DOI編碼:10.396 9/j.issn.1002-5944.2024.011.023
0引言
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成為了國家戰略。數字鄉村指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應用到農村經濟發展、文化發展、鄉村管理、農民生活等各個方面。數字鄉村建設就是要實現農村生產生活、交易經營、生產防治等各方面的網絡化、信息化與智能化。國家陸續出臺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一系列綱領性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推動數字鄉村落地實施。在其后的實踐指導中,適時推出了《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等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全面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其中,2021年10月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明確指出要“強化標準引領,實施鄉村振興標準化行動。《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行動計劃》(國市監標技發[2022] 64號)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標準化行動”,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數字鄉村標準化工作提供了系統性的指導。
1數字鄉村標準化體系
標準化作為數字鄉村建設的基石,對于規范發展、提高效率、保障安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當前數字鄉村建設之初,因為沒有充分發揮標準化工作的效力和作用,讓數字鄉村建設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如建設規范不健全、各試點建設目標不清晰、各地區建設差異明顯等問題。2022年8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標準化賦能、系統性謀劃、整體性推進,以標準為引領,通過標準體系框架,明確數字鄉村建設的工作總體思路、預期目標和重點任務。如圖1所示。
根據《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內容要求,標準體系的建立可以解決一些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的工作協同問題,同時結合網絡化向信息化、數字化轉型的要求,頂層設計數字鄉村關鍵環節,將基礎設施、資源、系統、平臺等各個數字化元素規范統一,明確數字鄉村建設重點。整個數字鄉村標準體系結構共分為基礎與通用、數字基礎設施、農業農村數據、農業信息化、鄉村數字化、建設與管理、安全與保障七個部分,其作用如表1所示。
2江夏區數字鄉村試點方案
根據《關于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中網辦通字[2020] 15號)要求,江夏區被選為湖北省武漢市數字鄉村試點之一。江夏區曾為2014年國家新型智慧城市第三批試點,有豐富的建設經驗和較為完善的信息設施基礎。經過多年全域推進,逐步實現了4G網絡和廣電數字網絡、視頻會議系統、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全覆蓋、政務服務站點及自助終端、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區街村(社區)全覆蓋,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撐。
結合《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要求,在實現板塊C農業農村數據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江夏區確立了“一主引領,四翼驅動”的數字鄉村建設格局。“一主引領”是指為全域推進的五大數字化工程。其中,農業農村基礎信息設施數字化工程對標BC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板塊,農業產業經濟三產融合數字化工程對標DA農業生產信息化和DB農業經營信息化板塊,農村基層運行監管試點數字化工程對標DC農業管理信息化板塊,農村民生普惠服務試點數字化工程對標DD農業服務信息化板塊,綠色鄉村生態治理試點數字化工程對標EE鄉村環境監測數字化板塊。通過五大數字化工程構建江夏區數字鄉村融合底座。“四翼驅動”是指在全區鄉村旅游、鄉村治理、黨建引領、農業產業等發展成熟的片區開展信息化建設或升級,實現數字化運營。選取東部五里界街道按照ED鄉村公共服務數字化開展“智慧旅游+”建設,南部山坡街按照EC鄉村治理數字化開展“智慧治理+”建設,西部鄭店街按照EA鄉村產業數字化開展的叢霖蔬菜和天匯源水產等為代表的“智慧農業+”建設、中部烏龍泉街茗泉谷按EB鄉村文化數字化開展的“智慧黨建+”建設。整體建設方案實行以片區輻射周邊,最終帶動江夏全域數字化發展。
3構建數字鄉村融合底座
根據數字鄉村標準體系框架,B類的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建設的根本。在江夏區試點建設中,首先一步是梳理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相關標準和數據規范,建立各部門各行業的涉農數據統一資源目錄,結合行業主管部門的內部要求,形成具有信息資源支撐體系。利用標準規范要求,實現農業部門政務數據資源與涉農部門數據、企業數據、互聯網數據等多源數據的存儲標準、交換標準、分類標準、接口標準、技術要求,從數據底層實現跨部門、跨領域的數據融合共享。在規范數據信息標準體系后,匯聚形成江夏區數字鄉村融合底座,進一步強化了涉農歷史數據的治理、各部門涉農業務應用系統的動態數據分析、數字鄉村新建工程的所有數據的統計,最終形成統一的數字鄉村數據倉庫。
4數字化鄉村拓展建設
通過標準化的數據收集、處理和應用,江夏區數字鄉村融合底座匯集涉農數據資源達到90%;實現各類涉農數據的接收驗證、篩選清洗、統計匯總、分析預警,構建了農村基本信息庫、農業生產數據庫、農技服務庫等18個業務數據庫,智慧農業生產主題庫.鄉村旅游監管主題庫等5個主題庫,沉淀了面向支撐數字鄉村應用的數據資產。數據層面的統一匯聚,有力支撐了數字化鄉村的拓展實踐。
4.1西部片區“智慧農業+”
江夏區數字鄉村建設的具體實踐中,西部鄭店街道面向江夏傳統農業板塊,以重點農企和產業園為試點,首先構建數字鄉村產業數字化標準,形成標準統一規范,通過“智慧農業+”線上平臺,實現數據融通,信息貫通,融合傳統農業改造和農產品追溯系統。智慧農業產業園相關數據實時上傳江夏數字鄉村融合底座,實現產業鏈條產前、產中、產后全生命周期一體化可視管理。利用分布于各區域信息終端,將本地大型蔬菜種植基地納入溯源試點,讓消費者直觀感受產品從田間生長、產品加工、物流上架全流程信息。此外,數字監管的廣泛應用,大幅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4.2東部片區“智慧旅游+”
以鄉村公共服務標準化為基礎,江夏區東部五里界街道合區域內12個旅游景點實現數字化管理。在區域內構建“智慧旅游+”平臺模式,利用統一數據交換標準,打造政府端、企業端、用戶端數據主題庫,提升五里界旅游片區旅游管理能力,增強游客體驗。實現了五里界梁子湖大道、李家店片區數字資源打通,沿梁子湖大道美麗鄉村示范帶基礎信息100%數字化,旅游景點平臺覆蓋率達到70%,推進了旅游服務智能化、旅游監管平臺化、旅游產業電商化。
4.3南部片區“智慧治理”
“智慧治理+”平臺模式主要是在高峰村開展平安治理,在高峰村人流量密集的路口和街區安裝一體化球型鷹眼全景跟蹤攝像機,通過AI算法,精準地將人口聚集、自然災害、溺水、垃圾堆放、外來車輛等情況進行及時預警和推送。同時,打造街道治安防控一張圖,支撐應急聯動指揮,統籌管理公共安全體系。以高峰村為應用場景,通過建立“一環多點”治安防控體系和24小時全面關懷、應急響應的智慧化養老看護體系,打造了“治安+民生+防控+產業”村級綜治一體化工程。
4.4中部片區“智慧黨建”
利用標準化、數字化技術,江夏區以中部烏龍泉街道為主體,打造“智慧黨建+”平臺。聚焦黨建引領,深化“互聯網+”在基層一線治理服務領域的“三治”應用,通過四村聯盟農村基層黨建數據聯通、信息融合,實現了基層黨務和黨員全流程閉環管理,有效解決農村黨員分散的難點。此外,通過建立黨員實訓基地、學生研學營地、市民旅游目的地,實現了紅色教育、社會化服務和產業化經營并行。
5數字鄉村建設與管理
數字鄉村標準體系F板塊重點強調了運營管理,江夏區在運營管理過程中,以電子地圖、遙感影像、三維實景地圖等多類型、多尺度、多時態的空間數據為基底,通過摸清鄉村資源家底,歸集融合農業、自然資源、環保、文旅、園林、交通等部門資源數據,建立了數字鄉村資源“一張圖”的基礎底圖。利用標準化的信息資源、數據主題、傳輸存儲要求,將涉農領域實時感知數據、鄉村治理數據、鄉村旅游數據、黨建引領數據等匯聚融合至數據倉庫,通過數據看板形成數字鄉村管理“一張圖”,實現信息的時空化表達、數據的可視化展現、事務的信息化管理,為數字鄉村有效管理和持續運營提供充分保障。
6結語
從江夏區數字鄉村建設實踐來看,標準化已經成為推動數字鄉村建設的有力引擎。希望通過江夏區數字鄉村標準化工作經驗,能為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提供系統性的參考方案。
作者簡介
魯曦,工商管理碩士,高級工程師(標準化)、高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全域標準化、綜合標準化、標準數字化、資產管理體系、綠色環保及ESC評價體系等。
顧鑫,通信作者,博士,標準化高級工程師,國家軟件與系統工程分技術委員會(SACITC 28/SC 27)專家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數字標準化、信息安全、大數據挖掘等。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