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產品概況,監督抽查,問題分析,建議措施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1.040
0引言
我國餐飲業市場規模穩定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餐飲業營業額由2014年大約4,533.33億元增加至2022年8,070.85億元。隨著餐飲行業強勁發展同時帶動商用廚房設備制造行業的迅速發展與進步,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已成為飯店、餐館、食品加工廠、主食廚房、超市、農貿市場等場所廚房必備器具,其應用廣泛,與使用群體接觸密切。本文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示的監督抽查結果及實驗室研究情況,對該類產品的質量狀況進行分析,并針對相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1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產品概況
1.1產品簡介
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是指以電作為加熱能源的工業和商業用食品加工或飲食加工器具,主要包括商用箱式電烤爐、商用電炸爐、商用電熱鐺、商用電平鍋、商用電爐灶、商用電蒸鍋、商用電煮鍋、商用電開水器等23個種類。
1.2產品標準情況簡介
目前,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主要涉及的產品及相關標準如表1所示。在電器安全標準方面,我國國標大多等同采用國際IEC標準,卻遠滯后于國際標準的更新,致使國標的內容與IEC標準之間存在的版本代差,從而使國標在新興產品結構上缺乏更有效的適應性。
1.3產業分布情況
據統計,有1100家企業取得生產許可,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山東、廣東、上海等地,沿江和沿海地區數量占了全國七成以上,超過八成是小型企業。這些小型企業的生產條件差,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遠低于家用電器行業標準要求。國內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生產企業聚集地有廣東省的佛山市、廣州市、中山市以及山東省的濱州市,以上地市具有生產許可證資質的生產企業均超百家。
1.4監管方式
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產品是我國飲食加工和食品加工業最重要的產品,我國對該類產品實施生產許可管理,也是監督抽查的重點監管產品。由于該類產品實體銷售較少,生產廠家多為訂單式生產,國家和各地方市場監管局主要以抽檢的形式對生產企業進行監管,同時不少省份還會組織專家,針對獲證的企業進行現場監督檢查,主要核查企業的生產許可資質.生產條件保持、進貨查驗等情況。
2近5年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分析
2.1近5年國家監督抽查總體情況
通過匯總統計2019—2023年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產品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公告,近3年共抽查檢驗355批次,其中106批次不合格,產品近5年批次不合格發現率分別為34.2%、32.2%、28.8%、29.6%、22%。涉及的不合格項目有: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接地措施、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結構、輸入功率和電流、非正常工作等,具體不合格批次數詳見圖1。
2.2近5年國家監督抽查產品種類情況
近5年不合格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產品種類主要集中在商用電開水器、商用電磁灶、商用電炸爐、商用電爐灶、商用電煮鍋、商用蒸汽炊具等,約占總不合格批次的75%以上。圖2近5年國家監督抽查不同種類產品不合格批次占比
2.3近5年國家監督抽查產品不合格項目情況
近5年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產品監督抽查不合格項目統計見表2。由表2可知,近5年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產品國家監督抽查共發現不合格項目有12項,發生不合格頻次較高項目主要是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接地措施、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結構、輸入功率和電流、非正常工作等。
國家監督抽查產品主要不合格項目原因分析見表3。
3產品質量問題原因的分析
3.1生產企業
產品質量不合格,生產企業是責任主體。首先是企業自身自律不夠,質量觀念落后,對產品標準、質量控制意識薄弱,盲目追求利潤;其次是該類產品制作的技術門檻低,生產企業多為小微企業,對標準理解不到位,生產工藝落后,制造水平低,生產條件差,生產設備陳舊,企業以人工焊接、元件組裝為主,技術含量不高、穩定性差、智能性低等不足。最后是企業自主檢測能力薄弱,甚至沒有相應的檢測設備,檢測技術人員水平低,委托第三方送檢也僅僅是為獲得一份合格的檢驗報告,而未認真去剖析產品結構是否存在問題,裝配工藝是否可以提高。
3.2市場的無序競爭
由于該產品多為訂單式生產,沒有現成成品,企業只能通過壓低價格爭取訂單,在原材料選取上偷工減料,導致產品質量低下。市場無序競爭也嚴重地制約著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產品質量提升。隨著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企業為獲取更多利潤,使用了廉價劣質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降低成本,以低價換取市場,過度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忽略產品質量。
4提升質量的建議和措施
4.1政府監管方面的優化建議
有監督、有幫扶,引導企業知法守法,賦能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加大對不合格企業的處理力度,讓劣質產品無法立足于市場;另—方面要從技術幫扶、產品質量提升帶給企業的正面影響,幫企業算清不合格產品帶來的經濟損失與負面影響和高質量產品投入成本及市場認可帶來的經濟利潤之間的“得失賬”。同時還要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充分打開企業與監管部門的溝通通道,改變企業與監管部門對立形勢,改變企業對監管部門認識,讓企業充分認識到監管不是罰,是助力,讓企業主動走近監管,主動找監管部門尋求幫助,切實幫助企業。
4.2行業引領
設立規范化模本,以點帶面,幫扶企業“以小變大”。對有能力、有條件的小微企業進行優先幫扶指導,建立起一批分布于產業集中區的規范小微企業,以這些企業為模本,以點帶面,引導小微企業參觀學習,逐步向規范化企業靠攏,實現企業以小變大。
4.3優化市場環境
優化發展環境,保障產業集群發展,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實行技術“直通車”服務,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5結語
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廠家要繃緊生產“安全弦”,確保電熱加工食品設備性能指標符合相關標準規定要求,避免因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指標等項目不合格而給設備使用帶來安全隱患,保障用戶使用安全,能更好地為企業產品贏得良好口碑,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者簡介
張晨藝,通信作者,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消費電器、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
劉芳,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家用電器質量安全。
李雷鳴,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家用電器質量安全。
王慧文,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徐珂,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