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詳細溯源和對比分析了“特殊過程”和“特種工藝”的定義,討論了“特殊過程確認”和“特種工藝鑒定”兩個術語的含義、使用特點及其差異性,分析了一些常見的使用誤區,在適用范圍、責任主體和國際化等方面給出了兩個術語的使用建議。
關鍵詞:特殊過程,特種工藝,確認,鑒定,差異,應用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7.014
0 引 言
在生產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影響產品質量特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特殊過程的控制。目前,國內許多企業都根據相關標準要求建立了各自的特殊過程管理制度。在特殊過程管理中,特殊過程確認和特種工藝鑒定是兩個常見術語,很多人認為它們并無差別,經常把它們混為一談。盡管特殊過程確認和特種工藝鑒定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它們在含義、范圍、主要應用領域等方面的差異也不容忽視,在實際應用中,應該謹慎選擇。
1 “特殊過程”與“特種工藝”差異性分析
從來源看,特種工藝和特殊過程都是從英文詞匯“special process”翻譯而來。按照詞義,“process”既有過程的意思,也有工藝的意思。“special process”既可譯為特種工藝,強調工藝的特殊性,常用于工藝部門;也可譯為特殊過程,強調過程的特殊性,常用于質量管理[1]。
1.1 “特殊過程”相關定義
在GB/ T 190 0 0—2016/ ISO 90 0 0:2015、GJB1405A—2006、HB 9100—2012和HB 8413—2013中都提及了“特殊過程”的定義。
GB/T 19000—2016/ISO 9000:2015第3.4.1條對過程(process)的定義注5中指出“不易或不能經濟地確認其輸出是否合格的過程,通常稱之為‘特殊過程’”[2-3]。
GJB 1405A—2006第2.41條對過程(process)的定義注3中指出“對形成的產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經濟地進行驗證的過程,通常稱之為‘特殊過程’”[4]。第4.2條對特殊過程(special process)進行了單獨定義:“直觀不易發現、不易測量或不能經濟地測量的產品內在質量特性的形成過程”[4],HB8413—2013對特殊過程的定義與此相同。
HB 9100—2012第7.5.2條指出“當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輸出不能由后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使問題在產品使用后或服務交付后才顯現時,組織應對任何這樣的過程實施確認。注:這些過程通常稱之為特殊過程”[5]。
1.2 “特種工藝”相關定義
GJB 1405A—2006和HB 8413—2013在術語注解中指出“特殊過程亦稱特種工藝,通常包括:化學、冶金、生物、光學、電子等過程。在機械加工中,常見的有:鑄造、鍛造、焊接、表面處理、熱處理、以及復合材料的膠接等過程”[4-6]。此外,在航空航天領域,沒有行業級以上標準對“特種工藝”有其他單獨定義。在機械加工領域,特種工藝的定義為“改變零件內在物理、化學或冶金特性的工藝,或通過非傳統加工的方法去除零件材料或增加零件尺寸,且不通過破壞性檢查無法評定其內在特性的工藝,是必須保持過程控制的工藝”。
由福特、豐田、大眾等全球幾大汽車制造商共同成立的非營利組織——美國汽車工業行動集團(AIAG)公布了最難控制又典型的七類工藝:熱處理、電鍍、涂裝、焊接、錫焊、模塑和鑄造,在汽車行業基本可以把特種工藝等同于這七類工藝。在其他行業,不同企業、不同人可能對特種工藝范圍有不同理解,但是一般包括鑄造、鍛造、焊接、表面處理、熱處理以及復合材料的膠接等過程。
1.3 特殊過程和特種工藝差異分析
結合以上定義,特殊過程和特種工藝兩個術語其實并無實質性區別,可以認為特殊過程與特種工藝指代的對象是相同的,但二者的適用情境有所不同,要根據具體語境選用。“特殊過程”更注重工藝操作過程,“特種工藝”更強調工藝方法或技術。所以,在質量管理、過程管控等情境下使用“特殊過程”更合適,在加工制造、技術創新與改進、參數驗證等情境下使用“特種工藝”更貼切。
2 “特殊過程確認”和“特種工藝鑒定”差異性分析
2.1 “特殊過程確認”定義及實施
按照GJB 1405A—2006和GB/T 19000—2016的定義,確認(validation)指通過提供客觀證據對特定的預期用途或應用要求已得到滿足的認定[3-4]。“確認”所需的客觀證據可以是試驗結果或其他形式的確定結果,例如變換方法進行計算或文件評審。可以認為“確認”其實質是通過提供證據,對組織實現策劃結果的能力進行認定。HB 8413—2013中的定義與此含義一致。
GB/T 19001—2016、GJB 9001C—2017和AS9100D三份標準指出“若輸出結果不能由后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應對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實現策劃結果的能力進行確認,并定期再確認”[7-9],確認的一般性內容和要求包括:(1)過程評審和批準的準則;(2)設備認可和人員資格鑒定;(3)特定的方法和程序的使用;(4)記錄的要求。
HB 8413—2013規定確認的流程如圖1所示,包括:明確確認范圍和確認準則、確認項目識別、車間準備確認并提出確認申請、生產現場審查、不符合項糾正、編制分析報告或確認技術報告、批準歸檔、再確認條件等。確認所關注的內容一般包含:人員鑒定、設備認可、材料、技術文件、生產現場、測試數據等。
2.2 “特種工藝鑒定”定義及實施
按照GJB 1405A—2006和GB 19000—2016中關于“鑒定”的定義,特種工藝鑒定即為提供客觀證據證實按照特種工藝的方案、路線、規程等生產的產品滿足規定要求并給出結論的過程。
根據GB/ T 24737.2—2012、GB/ T 24737.8—2012、WJ/Z17—95、HB/Z 132.8—89等標準,工藝鑒定是產品工藝工作流程中的一環,是指對產品的材料選擇、加工工藝和生產設備等進行全面分析和驗證,證實工藝實現產品滿足規定要求并給出結論的過程,重點關注工藝的可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一般由企業主要技術負責人主持召開工藝鑒定會,根據工藝驗證總結和各有關方面的意見,鑒定該產品工藝驗證是否合格,能否馬上進行批量生產。對納入上級主管部門驗證計劃的重要產品,在通過企業鑒定后,還需報上級主管部門,由下達驗證的主管部門組織鑒定。
按照鑒定主導機構的不同,可以將鑒定簡單分為組織內部鑒定和外部鑒定,外部鑒定的機構可能包括第三方機構、顧客和上級主管部門等。鑒定程序一般包括:確定鑒定項目、被鑒定方提出鑒定申請并準備工藝鑒定、編制鑒定報告、現場審查、不符合項糾正、批準歸檔。
2.3 特殊過程確認和特種工藝鑒定差異對比
根據以上標準,特種工藝鑒定和特殊過程確認都是要按照某一工藝要求來生產產品,通過檢驗所生產產品的質量特性來對某一事物進行驗證和認定。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驗證的對象。特種工藝鑒定驗證的是工藝本身,結論是這個工藝是否可行,能否用于批量生產;特殊過程確認驗證的是某單位的“人、機、料、法、環、測”等方面的能力,結論是這個單位是否具備進行某項工藝過程的能力。
就進行時機而言,特種工藝鑒定發生在特殊過程確認之前。特殊過程確認是在工藝方案、工藝路線、工藝規程等已經通過了特種工藝鑒定的前提下進行的。當遇到下列情況時,應進行特殊過程再確認:(1)操作人員發生變化時;(2)工藝出現重大更改時;(3)設備出現重大變動時(如:遷移、大修等);(4)操作工藝停用超過十二個月再次恢復使用前。
3 應用建議
3.1 明確適用范圍
特種工藝鑒定屬于工藝鑒定的范疇,是工藝研制階段的子環節之一,所以該術語在工藝管理、工藝設計、工藝優化和工藝審查等領域中常用。按照GJB 9001C—2017,特殊過程確認是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中需進行的一項工作,所以該術語在質量管理體系、過程管理控制和生產制造等領域常用。
3.2 明確責任主體
根據質量管理體系相關標準,特殊過程確認是由本單位內部進行的一項工作。責任主體是本單位,但標準并未明確要求具體是本單位的哪個部門。因此,需要本單位制定相關程序文件,明確特殊過程確認的歸口部門。特種工藝鑒定的責任主體可以是本單位,也可以是第三方機構、顧客和上級主管部門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3.3 國際與國內、軍品與民品相協調
在承擔國際轉包項目時,會涉及一些國外主制造商對于“special process”的要求,為了方便行業內技術交流,建議統一翻譯習慣,降低溝通成本。在與鑒定相關或者注重工藝屬性的語境下,譯為“特種工藝”;在注重過程控制或者質量管理相關語境下,譯為“特殊過程”。同時,在翻譯和使用時應考慮與國內約定俗成的習慣(尤其是軍品項目中的使用習慣)相一致,逐步實現軍品和民品項目形成相同的使用習慣。
4 結 語
在高質量發展大背景下,制造業特殊過程管控也朝著高效化和精細化發展,正確理解并實施特殊過程確認和特種工藝鑒定對于提升產品質量、提高運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中的對比分析及應用建議為正確理解實施特殊過程確認和特種工藝鑒定提供了參考和幫助。
參考文獻
[1]程瑜,延歡歡,梅龍.淺議特種工藝鑒定和特殊過程確認[J].商品與質量,2018(8):173.
[2]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 ISO 9000:2015[S]. Switzerland: ISO copyright office,2015.
[3]全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 GB/T 19000—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4]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裝備質量管理術語: GJ B1405A—2006 [S].北京:總裝備部軍標出版發行部,2007.
[5]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航空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HB9100-2012 [S].北京: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2013.
[6]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特殊過程確認的程序和要求: HB 8413—2013[S].北京: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2013.
[7]全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GB/T 19001—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8]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G J B9001C—2017[S].北京:國家軍用標準出版發行部,2017.
[9]International Aerospace Quality Group.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for Aviation, Space, and Defense Organizations: AS9100D-2016 [S]. USA:IAQG,2016.
作者簡介
劉西超,通信作者,碩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特殊過程識別、確認與控制。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