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語言學研究領域的擴大,外交語言逐漸成為話語分析的重要研究對象。政治語言是政治活動的參與者為達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采用的具有一定體裁形式的語言。從屬于政治語言范疇,外交語言不僅具有政治話語的典型特征:政治性、公共性、時代性,也具有其特殊的話語特征,研究意義較為豐富。本研究從概念隱喻視角開展對當代中國外交發言中的語言學研究,主要探討概念隱喻的種類、使用域及其在中國外交話語中的應用策略。
概念隱喻理論
概念隱喻理論首先由Lakoff amp;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提出。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修辭手法,更是人類特有的內在思維方式和概念性認知手段,構建了人類思考和行動的概念系統。人類通常會借助自身的經驗來認識世界,概念隱喻本質就是通過認知的具體經驗知識來理解抽象的領域,是從一個具體的概念域向一個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統映射,即始源域向目標域的映射。在概念隱喻中,目標域是被描述的概念,而用以比較目標域的概念則為始源域;始源域通常為具體和熟悉的概念,目標域為相對陌生和抽象的概念。始源域的部分特征或層面會被映射到目標域中,這使得人類能基于熟悉的概念框架獲得對抽象的概念的部分理解。
Lakoff amp; Johnson將概念隱喻劃分為結構隱喻、本體隱喻、方位隱喻三大類型。結構隱喻是指以一種概念的結構來構造另一種概念。雖然兩個概念的認知域不一樣,但是構成它們的部分成分和結構存在規律的對應關系。結構隱喻具體表現為將談論一種概念的詞匯表達用于談論另一種概念,例如因為我們經常把“時間”隱喻為“金錢”,產生了“你在浪費我的時間”如此表達方式。這將本屬于金錢語域的詞語“浪費”用以描述時間,突出了時間寶貴的特質,深化了聽者對抽象的時間概念的認識。本體隱喻是指將抽象的感情、想法、思想、心理狀態等無形的概念用具體、有形的實體和物質概念表達出來。最典型的本體隱喻為容器隱喻,比如“病人脫離了危險”,這句話利用詞語“脫離”將抽象的概念“危險”隱喻為一個容器,借助實體清晰表達了病人的身體狀況。方位隱喻是指有關空間方位的隱喻類型,通常是以地區自然、社會文化和實踐經驗為基礎而構建的,比如“情緒高昂”與“情緒低落”,這是由于當人精神狀態比較好的時候,身體更加舒展挺拔,而在精神消極的時候會彎曲身體,姿勢低垂。
當代中國外交發言中的概念隱喻分析
本文通過在外交部官方網站、微博等平臺進行廣泛檢索與隱喻識別,認為概念隱喻策略在中國外交發言中的使用保持有較高的頻率,尤其是在當代和平與發展國際趨勢與新時代外交理念的影響下,中國外交語言更加重視隱喻在語言策略方面的應用。鑒于外交發言的權威性、時效性和語料的準確性,本文將以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方網站選取的2022—2024年國際重要場合發言作為主要分析內容,并提取其中的隱喻框架進行概念化解讀。
例一: 在2023年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開幕式上,外交部部長王毅發表題為“把握正確方向,共同振興亞洲”的致辭,將中日韓三國的地理位置與合作目標隱喻為空間與方位,將合作行為抽象為行路(前行)這一方位化概念,原文如下:
亞洲是我們的共同家園,三國是搬不走的近鄰。站在時代的十字路口,中日韓三方應當保持戰略定力,把握時代潮流,汲取歷史智慧,堅定維護三國合作的正確方向。
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亞洲處于從傳統向現代跨越的重要關口。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亞洲曾經創造了輝煌的發展成就。經過近代以來的艱難轉型,又再次踏上通往復興的康莊大道。
這就是我們三國今天所處的歷史方位,是我們需要自覺把握的大勢潮流,更是我們所應承擔的時代責任。
始源域和目標域本體對應的映射如下:
方位隱喻是運用上下、內外、前后、遠近、深淺、中心以及邊緣等表達空間的概念來理解另一個概念系統。如上表所示,在這段發言中共有六處隱喻,且六處都可歸類為空間方位隱喻,形成了連貫的概念隱喻。首先,把亞洲比作中日韓三國的“共同家園”,家園作為安全感和歸屬感的象征,為人們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和歸屬之處,讓人感受到被接納和關愛。同時,家園也是人際關系的核心,家庭成員可以在一個親密的環境中相互交流、理解和支持,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構建“家園”這一空間概念充分揭示了亞洲整體的發展對三國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向聽者暗示我們不能只謀求自身發展而忽略作為亞洲大國的共同責任。以“近鄰”作為空間隱喻則再次強調了三國地理位置上密不可分的關系,又基于事實表達一種親切感,無論是從歷史上、文化上還是經濟上,東亞三國都有著相近的淵源和豐厚的合作基礎。其次,將中日韓三國的合作行為隱喻化,向聽者生動地抽象出一種方位概念——合作是行路。將時代發展的關鍵比作行路中的“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常代表著重要的選擇和決策時刻,面對交叉點需要在不同的選項之間做出決策,選擇正確的道路。“十字路口”隱喻了當今時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中日韓三國做出正確的抉擇,共謀發展前景。“重要關口”這一隱喻的使用與前者的意圖一致,強調三國要緊緊把握亞洲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必須要促進共同合作以實現區域性高質量發展。行路需要正確的方向,正如中日韓三國合作發展必須要采取正確的行動和策略,才能實現最佳效果,減少共同前進的阻礙,避免徒勞無效的努力。在六處隱喻中,“康莊大道”這一方位隱喻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傳達的不僅是三國合作的重要性,更旨在表達一種樂觀的態度,為聽者構造了一種美好光明的愿景。康莊大道代表著幸福、快樂、成功、繁榮、和諧與平衡、自我實現和社會進步,是一種理想狀態。過去,由于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中日韓三國的交融發展存在著一定的阻礙,但我們不能忽視歷史背景、發展優勢等現實基礎。因此,中日韓三國足夠對鄰邦合作與共振亞洲保持一種樂觀態度。
從意圖與效果的傳達來看,這段外交發言中概念隱喻的應用充分表明了中方對促成三國合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借用亞洲這一地緣聯系向聽者充分展示了三國合作的寬厚基礎,有效傳遞了中方的外交理念,達到了構建關系網絡與影響意識形態的外交目的。
例二: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變亂交織之際,盡管國際反恐已取得階段性成就,但仍存在各類恐怖勢力威脅世界的安全。2023年9月21日,王毅部長在全球反恐論壇第十三次部長級會議上進行題為“踐行全球安全倡議,推進國際反恐合作”的書面致辭。包含概念隱喻的原文如下:
面對恐怖主義這一頑瘴痼疾,找到更為有效治本之策,破解當前國際反恐困境,是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中國也是恐怖主義受害者,面臨“東伊運”這一聯合國安理會列名的國際恐怖組織的現實威脅。中方在同恐怖主義斗爭中也在不斷思考、探索這一緊迫課題的破解之道。
這段發言共有三處隱喻,目標域都與“疾病”這一概念相關,將恐怖主義及其解決方法比作治療疾病,是典型的本體隱喻。“頑瘴痼疾”代表依附于人體難以根治的疾病。而作為一種國際性的極端暴力行為,恐怖主義背后也涉及多種因素,根源復雜,反復發作,難以根除。因此,將恐怖主義比作頑瘴痼疾,強調了恐怖主義的持久性、難以根治性以及對社會的嚴重威脅,同時也提醒我們需要長期堅持、通力合作來應對和遏制恐怖主義的蔓延。“治本之策”與“破解之道”是醫學領域用語,強調解決疾病的方法。通過該隱喻,王毅部長意在強化國際對恐怖主義這一問題的認知——恐怖主義必須被定性為全球惡性問題,絕不是某些國家可以選擇視而不見的表層問題。
例三: 2022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王毅向隨行記者總結發言中涉及的隱喻話語部分如下:
習近平主席精辟指出亞太地區不是誰的后花園,不應該成為大國角斗場。
深化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建設和平穩定、共同富裕、清潔美麗、守望相助的亞太命運共同體。
該部分隱喻共有四處,其中“后花園”和“角斗場”屬于本體隱喻,“伙伴關系”和“亞太命運共同體”屬于結構隱喻。“后花園”原意是指在房子背后修建的普通花園,需要依附于房子。這種密切的依附關系也存在于國家之間。由于遺留的歷史問題以及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一眾小國往往會成為一個大國的附庸,因此,它們便被形象地被稱為大國的“后花園”,屬于大國的勢力范圍。如果某些大國將亞太地區視為其“后花園”,那么大國勢力會對亞太地區進行惡意滲透,亞太地區眾小國的主權將遭受極大破壞。“角斗場”原指古羅馬用于舉辦角斗比賽和斗獸表演的建筑,是古羅馬奴隸主和貴族為滿足私欲的娛樂場所,十分血腥和殘忍。同樣,大國為了奪取世界霸權,經常通過政治操縱和陣營對抗破壞地區和平,給當地甚至是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巨大痛苦,是非人性化的、殘忍的惡劣行徑,二者有共同之處。“后花園”和“角斗場”形象生動地將某些大國的惡劣行徑具體化,更易于激發聽者對大國爭霸行為的反感情緒,從而匯聚多方助力國際民主化和世界和平的力量,以達到外交目的。另外,兩處隱喻的使用為中國建構了一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努力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命運”的定義為人或者事物的發展前途。“亞太命運共同體”屬于人體隱喻,因為它把“命運”這一概念投射到政治語域,將亞太地區各個國家視為同住地球村的村民。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以及全球性問題,亞太地區各國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各國發展前途緊密相關,猶如村民們命運與共,休戚相關。
通過該隱喻的構建,能夠有效推進亞太地區各國相互尊重和包容的積極意識,共同維護區域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亞太命運共同體”成功地傳遞出包容發展、和諧共生的價值觀念,這是中國對世界發展貢獻的新智慧,中國為區域乃至全球治理提供的新方案,彰顯著中國的大國擔當。
在當代外交情境中,概念隱喻已經成為一種語言選擇,被運用于實現各種各樣的外交目的。外交話語隱喻的成功使用需要充分考慮聽者的價值背景,外交話語的隱喻構建需要連貫化才能實現深入人心的目的,中國外交語言隱喻使用充分結合了國家身份與國際現狀,建構了既符合自身需求又能引起聽者共鳴的隱喻形象。
作者簡介:
溫雅茹,山西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語言學、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