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以一種全新的視角探析現代資本主義背后的精神動因,強調新教的禁欲主義的天職觀和資本主義精神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資本主義精神對于解放人們的思想、推動資本主義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從《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本書出發,從馬克斯·韋伯關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關系出發,分別論述資本主義精神的相關概念、新教中有利于資本主義精神發展的宗教主張,并在最后將二者建立聯系,闡釋在馬克斯·韋伯看來新教倫理是如何推進資本主義精神的發展、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
發表于1905年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馬克斯·韋伯關于對宗教社會學研究的初期著作。在書中,他致力于建構“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之間的聯系,認為資本主義精神的產生有其宗教根源。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斯·韋伯并不認為產生資本主義精神、促進資本主義發展是宗教改革后的新教的核心關注點,“靈魂救贖乃是他們生活和事業唯一的中心”(馬克斯·韋伯語),也就是說馬克斯·韋伯沒有力證新教徒的經濟層面上“獲利欲”,而是試圖從精神文化方面來認識和理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現象。這一視角雖與現今我國主流思想家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迥然不同,但事實上為我們現如今反思社會上對于價值觀引領等方面提供了一種新的論證方式。我們閱讀名著并不是為了全盤接受名著作者的思想,而是要做到“揚棄”,在堅持真理的基本立場之上,為我們形成對世界完整、準確的認識提供一面鏡子、一把鑰匙。
資本主義精神
韋伯認為資本主義精神在一定時代是要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資本主義在韋伯看來是西方賦予了其重要意義:盲目、不知節制地追求營利這不是資本主義,而于西方社會中產生的這種對于不知節制、不理性沖動的抑制才是西方資本主義的真正要義所在。這一完全不同于除西方以外地區的資本主義有兩種特性,一是獨立性,二是理性,其在形式上則表現為自由勞動之理性資本主義組織,在內容上則表現為“家政和經營的分離——這已經徹底支配了現今的經濟生活;還有與之緊密關聯的合理簿記”(馬克斯·韋伯語),在近代這些在其他地區(除西方外)也只是萌芽狀態而已?!百Y本主義精神繁榮昌盛之處,就能獲得資金,來作為其運作手段,而不是反過來”(馬克斯·韋伯語)從中不難看出,韋伯認為資本主義精神是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資本主義精神在其看來,表現為一種具有倫理意義上的、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生活方式的特征,包容著思維上的經濟性原則和美德上的實用性原則。在資本主義精神的引領下,人們以職業的方式理性地追求合法的利潤,將營利作為天職。這種“天職”精神又是如何產生的呢?韋伯認為經濟理性主義固然可以解釋這個問題,但是真正需要做的是這種“天職”觀念到底從何而來,于是韋伯將目光移至新教上。
新教倫理
一、路德教
在宗教改革以前,“天職”這個詞在信仰天主教為主的民族中,都沒有相關的表述,也就是說,“天職”這個詞及其思想都是在宗教改革之后才產生的。“天職”概念在所有新教宗派的核心教義中都有所表達,他們都拋棄了天主教關于道德層面的“命令”與“勸告”,例如,從信仰宗教的不同群體來看,天主教徒畢業生在從事技術學習和工商職業的人數比例要比信仰新教的比例低得多,新教徒則認為讓上帝所喜的手段,就是“只有履行入世的義務,也即投入個人的終身職務”(馬克斯·韋伯語),而這也成為新教徒普遍意義上的天職觀念。路德教的天職觀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后來路德教越來越強調神意對職業與生活的作用,在思想層面呈現出了傳統主義傾向,認為一旦上帝對人們職業做出安排,那么這個人就應當固定堅守在其職業和社會階層,應當甘愿領受上帝交托的事業,這構成了路德教具有傳統主義傾向的天職觀??梢?,“路德和上文所說的(或者任何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精神,都沒有任何內在的親和力”(馬克斯·韋伯語)。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不能否定路德教對宗教改革的意義,沒有路德教對宗教的發展,宗教改革是無法延續的,也就沒有以后的加爾文教與清教。
二、加爾文教
與路德教具有傳統主義傾向的天職觀不同,加爾文教是一種入世的禁欲主義的天職觀。筆者認為,之所以加爾文教會有如此不同,原因就在于加爾文教將入世生活合理化。如果說路德教對于入世生活只是敲了敲門,那么加爾文教則是直接打開了入世生活的門。加爾文教強調對于上帝的內心領受,教會和圣禮對于加爾文教徒來說在獲得救贖的可能性上被徹底消除,而路德教卻沒有這么決絕。那么,沒有教會和圣禮的救贖,我如何被救贖呢?加爾文教堅信預定論,對于天主教式的“犯了錯就去贖罪,贖完罪被赦免,赦免完之后又犯錯”的這種循環式人性是非常不贊同的,確知上帝做出決定,通過我內心的信仰來堅信,同時,“為了獲得自我確證,最好的手段就是孜孜不倦地進行職業勞動”(馬克斯·韋伯語),即通過職業勞動榮耀上帝、獲得自我確證,于是,入世的世俗勞動被賦予了極大的意義。并且,加爾文教堅信只有在世俗活動中的成體系的善功成義,面對上帝給予的勞動果實,人們必須對上帝賜予給他的每一枚便士都有所交代,不能隨意亂花任何一枚便士,強調思想上要克制,生活中要節約,反對一切非理性的使用財產,這樣才能達到恩典狀態。至此,加爾文教入世的天職觀被嵌入禁欲主義的核心。
新教倫理之于資本主義精神的意義
入世的禁欲主義天職觀對于資本主義精神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資本主義精神在對世俗勞動與盈利活動理性化、合理化具有倫理意義上的肯定意義。韋伯在談論“禁欲主義與資本主義精神”時的“禁欲主義”側重于談論建立在加爾文教基礎之上的清教,清教徒相較于加爾文教更加強調通過內心的體驗領會上帝,所做的勞動就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榮耀上帝。
在清教徒看來,“禁欲主義”的手段就是勞動,認為“勞動對抵御一切誘惑具有特效”,勞動又可分為肉體上的勞動和精神上的勞動。從禁欲主義與資本主義精神的關系來看,第一,在合理的職業勞動的分工上,其強調固定職業具有禁欲主義的作用,為現代資本主義專業分工披上了倫理的外衣。但需要強調的是,清教徒并非類似于路德教安于上帝一次性安排的天職觀,清教徒的合理的職業勞動觀在于:首先,有利于大眾或自己的幸福,做為“上帝所喜”的職業;其次,兼職沒有對其中任何職業存在“不忠誠”的行為。只是職業的專業化更有利于經濟的發展、與最大多數人的福祉是一致的。
第二,在精神上清教徒的禁欲主義則表現為極簡化,在生活中要求風格整齊劃一,對于資本主義的標準化生產具有推動作用。
第三,在資本積累上,禁欲主義反對的是本性的貪婪與拜金,在節流上,通過禁欲主義對所獲利潤的強制節約;在開源上,累積下來的金錢被用來生產使用,形成對資本的積累。
第四,在經營理性上,宗教的禁欲主義天職觀讓資本家以及他們的工人相信自己的勞動是為上帝所喜,由此,他們具有冷靜、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工作能力。
總之,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本書中,關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論證框架可大致描述為,宗教改革的新教中關于禁欲主義的天職觀,對理性的資本主義精神形成具有文化觀念上的作用,資本主義精神推動人們思想的解放和資本主義的發展?;诖?,我們拉回現實。我們也應當思考當理性主義充分占據了人的頭腦,單純著眼實際的功利主義不可能保證持久正常的發展,是愚蠢、短視且最終必將夭折的,彼岸美好的關懷讓信仰者能夠在精神世界中找到棲息與歸宿,不至于在世俗的消解中喪失了人性的光輝,我們在強調基于現實生活的理性的同時,也應當具有一定的“溫度”,要有一個精神上的正義的引領,要有對現實生活道德以及主流價值觀內心真正的認同感,而非成為社會的“零件”,人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基于此。
作者簡介:
陳怡蕾,2002年生,女,漢族,湖北棗陽人,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