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服務于學校學術科研和教學服務,集中了大量的信息資源,是師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所以,其發展狀況和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該校的學術水平。但是,高校圖書館的實體空間有限,學生去圖書館學習時間精力和興趣有限,高校圖書館逐漸開始創新服務方式,重視開設新媒體服務。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信息化被提上日程,圖書館的工作模式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為主的大學圖書館商業化運作能夠為大學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也有利于大學圖書館的資源為社會服務。本文通過網絡調查法、問卷調查法等,重點圍繞圖書館新媒體運營,調查了其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的大學生關注度與熱度,探究高校圖書館新媒體運營的策略。
微博的運營
對高校圖書館微博運營狀況的剖析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包括圖書館微博的基礎情況與運行效果。基本狀況,主要涉及圖書館微博的發文數量、粉絲數量和地域分類統計,運行效率可以從微博的轉發、評價和點贊三個方面進行。微博博文被轉載、被評價、被點贊代表微博被認可。本文將對各院校圖書館微博的轉發數量、評論數以及點贊量分別與粉絲數、發文量進行相關分類。由于不同學校圖書館微博發文數量不一,對轉發量、評論量和點贊數進行匯總計算可能并不客觀。因此,本文還將減少微博發文數量及其對運營效益的影響,分別調查高校圖書館的微博轉發數量和關注度、評論率和點贊數。即各院校圖書館微博平均每條微博的轉載數、評價數和點贊數。轉載率、點贊數和批評率都能夠反映出微博用戶參與的積極性,而發文量也體現出圖書館微博提供咨詢的服務積極性。將轉發、點贊、評論與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微博粉絲數量及其發文量進行統計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圖書館微博的經營狀況及其關聯,從而一定程度上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加以認識。
微信公眾號的運營
一、用戶可以使用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過程架構
用戶使用行為是一個復雜的內容,受不同因素的影響。外部因素主要影響著用戶的感覺,導致用戶在使用微信公眾號時出現不同行為。下面我們將以用戶的感知為主導、以外部因素為基礎,根據客戶需要,總結出了客戶體驗與使用行為的關系。用戶使用過程如圖所示。
由圖可知,使用者的個人信息需要驅動著其使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中的各項功能,使用者一方面可以通過信息查詢獲得圖書館資料,另一方面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也會步入感知生成階段,從而與自身使用感受實現互動,檢驗平臺品質、服務水平以及信息質量價值,從而達到個人應用意愿階段。可見用戶需求是用戶行為過程的起點,外部環境的干擾和客戶感覺的反饋是影響客戶應用的根源。本研究將外部環境因素和使用者需要相結合,為深入分析影響使用者使用意愿的各種因素以及結構模型設計提供借鑒依據。
二、提高大學生圖書館對微信公眾號使用意愿對策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與傳統的高校圖書館網站相比,時間和空間上的便利性是其最大的優勢。大學生的使用意愿也關乎著圖書館自身的發展,管理者應適時轉換思路、調整經營戰略,發揮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便捷的優勢。
第一,推送內容多元化,增加公眾號娛樂性。大學生的感知娛樂性也會影響大學生對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使用意愿。考慮到這一因素,在中國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建立和運營中,可以建議高校圖書館適當增加推送信息的娛樂性,使推送的信息符合學生的閱讀風格和習慣。具體可以包括推送標題標語,聯系當前娛樂熱點的潮流,運用輕松幽默的語言。同時,還可以推送一些有趣的活動信息,增添文旅專欄,或全球各大網紅圖書館打卡分享心得。開辟本校學生投稿的渠道,將內容和學生身邊的校園生活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對內容的興趣。另外,微信公眾號可以適當地在推文中增加娛樂方面的信息,如圖片、視頻、新聞等,使得學生在使用過程中能感受更多的豐富和趣味。和其他大學圖書館應用程序一樣,微信公眾號并不占用手機的存儲空間,但如果條件允許,可考慮把簡易的益智游戲植入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中,以增加圖書微信公眾號的娛樂功能與創新優勢,以解決大學生的碎片化娛樂需要。
第二,識別班級差異性,關注學生使用體驗。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應用人群為學校的師生,在應用過程中不僅會接收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所發布的資訊,還會有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要求。為適應各個年齡段學員的服務需要,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建設者必須具有辨識年齡段不同的能力,重視和掌握這一現狀,可按照時機合理安排推送內容。每年新生入學季是圖書館增加用戶關注、贏得口碑的黃金時期,可以為新入學的大學生編制新生使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攻略和入館指南,幫助大學生克服初次使用的陌生心理,引導大學生正確高效地使用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在日常的編輯推送中,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需要的考試內容,增加書目推薦和考試攻略等。所以,高校圖書館不僅要識別使用者年齡上的差異,還要關注用戶的使用心理,保證使用者可以獲得“用有所獲”的使用感受。
第三,優化公眾號功能,突出公眾號實用性。平臺質量會影響廣大師生的使用意愿。所以運營平臺時,注重平臺的感知易用性是很重要的。感知易用性主要是指使用者在使用該平臺時,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是否可以確保用戶的賬號安全、平臺有沒有漏洞、欄目引導功能是否清晰、頁面設計是否合理,以及微信公眾號中的功能能否順利應用等關鍵指標。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引導與欄目設計應該基于接受良好教學環境的大學生群體,充分考慮大學生的使用習慣和實際需求來設計微信公眾號的功能板塊,使用戶能快速準確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服務。具體來說,運營者也應該專注于簡單的公眾號界面設置,清晰的功能導航、模塊劃分,導航鏈接穩定高效,操作運行流暢、沒有滯后現象,還可增加信息檢索等服務。平臺需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能快速有效地響應用戶的操作,確保廣大師生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地使用,享受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服務。
抖音號運營
一、圖書館抖音號運營現狀與問題
一是運營積極性不足。圖書館抖音賬號的粉絲數和圖書館的輻射人數有關,這也就意味著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所在地區常住人口較多、等級越高的圖書館,在受眾面上具有先天的優勢。而根據高校圖書館抖音號建立的現狀分析,處于常住人口較多的地帶的高校圖書館沒能運用好自身受眾面廣的優勢。另外,很大比例的高校圖書館在經營抖音時沒有積極性,在發表作品數和發表作品的頻次上大大滯后于達到了相當經營效益的圖書館抖音號。
根據調查,頭部的高校圖書館抖音號已取得很好的閱讀推廣、知識科普、圖書館自身營銷的效果。事實上,閱讀推廣、知識分享等正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工作之一。信息時代的到來,大大地推動了信息獲取方式的改革。圖書館作為最早促進信息公平交流的場所更應該主動適應時代的變遷,積極參與新媒體建設,更多樣化、更廣泛地迎合人們的需求,開展閱讀推廣等活動工作。
二是高校圖書館運營抖音賬號時偏向保守。經過統計與調查,粉絲數量較多的高校圖書館抖音號也比較偏向于推出自身館體類的短視頻作品,在這些作品中,經常活動宣傳、場館時間通知等都占有了較大的比重。高校圖書館的主要社交媒體賬號主要是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動態、推文多以文字+照片的形態出現。而抖音平臺通常是通過短視頻實現內容傳遞的,更加注重趣味屬性。不少學校圖書館在經營抖音號時并未積極地去滿足平臺的特點,也沒有在作品的類型與表現形式上加入有趣、年輕的標簽,未因地合理地使用好抖音這個年輕時尚化的新媒體。
三是部分高校圖書館在運營抖音號時沒有明確的目標。部分高校圖書館抖音號不僅發布作品偏少,并且其發布的作品類型也比較分散、缺乏重點,這也就導致了賬號的冷清和粉絲數量的稀少。對尚處在起步階段的圖書館抖音號來說,提高自己的識別率與特色是獲得粉絲的關鍵。但就高校圖書館抖音號較偏向推出的節目內容而言,文旅宣傳類的占比相對較高。高校圖書館運營抖音號的目的是通過抖音這個新媒體窗口,更廣泛地進行圖書館營銷、閱讀推廣、知識科普等工作,應該更多地圍繞在圖書館服務、宗旨和價值觀上。
二、策略優化建議
第一,發布受歡迎程度更高的閱讀推廣類作品。高校圖書館的抖音號多是以閱讀推薦類內容為主,但是其受歡迎的程度遠遠低于科普類內容的作品。閱讀推廣類和知識科普類小說的受眾面相當廣闊,但閱讀推廣類小說一般以館員介紹等表現形式出現,相對而言趣味性較低。因此,高校圖書館抖音號在發布閱讀推廣類作品時應注重形式上的創新,以更吸引眼球的方式展示給用戶。
第二,提高作品內容與圖書館之間的關系。學校圖書館在經營抖音號時應時時牢記自己的主體身份,多發表和高校圖書館有關的作品,增強高校圖書館抖音號的特點和標志性。高校圖書館抖音號過多發表與自己不相干的創作內容,或許會因為恰好踩到了熱門話題而大量地被贊、獲粉,這非但背離了圖書館開辦抖音號的目的,而且通過無關創作而得到的粉絲們通常對圖書館有關的創作內容并不感興趣。
故高校圖書館在經營抖音號時應腳踏實地、不忘初衷,以圖書館宣傳、讀書宣傳、知識科普等為主要目的,通過提高作品的形式與品質來獲得高質量的受眾。
高校圖書館利用微博開展信息資源服務。一方面可以創新信息獲取的方式,促進師生利用文獻信息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即時便捷的服務;另一方面能夠增強圖書館和消費者間的交流,更好地滿足需要,實現自我發展。因此,高校圖書館要緊跟時代潮流,利用好微博這一社交平臺,更好地為高校師生的科研服務。
從圖書館的視角出發,運用好微博自身低投資、易開展業務的特點,提升高校圖書館微博的效率。通過對賬戶經營不足、用戶運營規則等的了解,為其經營與營銷提供借鑒意見,以最少的投資達到業務的最優化,進而發揮其信息服務功能。
從使用視角出發,從用戶的資訊收集習慣入手,掌握使用者要求與喜好,更好地協助使用者收集有關資訊,了解所需文獻資料,優化高校圖書館微博用戶的使用體驗。
在當今這個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的集散平臺,應積極與自媒體相結合,這將為其帶來全新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大大提升其服務質量和服務范圍。自媒體平臺也將成為展示學校圖書館形象和學術實力的全新平臺和方式,促進大學的管理和信息資源交流的革新。這樣既為高校師生提供了豐富、快捷的服務,同時也為高校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作者簡介:
王曉曄,女,籍貫上海,本科,圖書館初級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發展。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