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堅守,海南煉化人迎戰超強臺風“摩羯”,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風力超過17級,威力接近威馬遜……最強秋臺風“摩羯”9月6日16時2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登陸,帶來了暴雨大風天氣。
海南煉化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有關部署,按照13345工作總方針,落實“嚴干實廉”總要求,迅速啟動了防臺防汛應急預案,在全力以赴保安全保供應的同時守護好員工群眾的生命安全,實現了無人員傷亡、無超標排放、無設備設施重大損失的目標,為地方成品油、液化氣及其他物資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撐,取得了抗擊臺風的決定性勝利。
未雨綢繆,充分準備查隱患
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海南煉化全體員工傳承發揚石油精神和石化傳統,在實際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大修精神、乙烯建設精神、抗疫精神、抗臺精神“四大精神”,舍小家顧大家,在抵御超強臺風和安全生產一線不畏懼不退縮,全力以赴打贏了這場硬仗、大仗。
“全體員工必須克服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緒,做到異常情況及時匯報及時處置,工作要落實落實再落實。”臺風登陸前,海南煉化成立了抗臺領導小組和6個應急小組,每日召開防臺準備工作專題會,對接各單位防臺準備、現場檢查情況和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
海南煉化公司領導班子發揮“領頭雁”的作用,冒雨下沉現場、分區域包保裝置,逐條對照落實防臺措施,24小時值守緊盯抗臺動態;中層領導干部履行“三個親自”,逐個裝置進行地毯式、拉網式檢查。黨團員全體出動,對現場高空雜物、消防器材、通信基站等進行清理或加固。各單位按照職責分工積極落實裝置現場防風防雨設施、提前做好裝置地漏堵漏工作,清理暢通路面排水口等。
“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擔心準備得不夠充分。因為哪個地方都不能出岔子。”海南煉化生產經營部經理王文濤表示。海南煉化每日實時播報臺風最新走勢,根據各單位實際情況穩步調整裝置負荷。
“煉油區雨水池旁外墻雨水通道堵塞。”“110kV化工變電站5G基站要加強緊固。”通過收集各級員工排查出的隱患問題,各單位拉出臺賬清單,逐項整改銷項,確保超強臺風期間裝置安全穩定運行。
電力系統是臺風天氣保證裝置穩定運行的生命線。早在臺風登陸前,海南煉化就超前研判電力系統運行風險和外電網波動對公司生產可能造成的影響,做好了海南電網孤網運行的準備;提前投用備用狀態的石煉線,使煉油區220kV新增一條電源點,同時提前一周修剪各電源線路周邊的樹枝等,在臺風來臨前做好完全準備。
“我們提前增配運行值班力量,全廠120個變電所均安排2人值守,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按分工區域全部在崗值守。”設備管理部(工程部)副經理楊洪宇介紹道。
勇敢逆行,員工齊心戰臺風
9月6日晚,臺風“摩羯”逐步影響海南洋浦,海南煉化裝置籠罩進11級風圈內。一時間狂風呼嘯、暴雨如注。
“再生器旁邊晃動的是管線?”催化外操劉亮通過視頻巡檢發現,再生器一再藏量301-LT-0302正引壓管線在風雨中大幅度晃動。是冒著大風爬上再生器平臺排查,還是心存僥幸在外操室等風雨過去再檢查?問題擺在了大家面前。
“一旦管線被風刮斷,可能導致裝置停工。”研判風險后,煉油一部領導班子當機立斷,僅5分鐘就與承包商單位聯動制定了方案和管控措施。
21時50分,趙亮和茂化建儀表班長周禮浩穿戴好安全帶從外操室出發,雨水混雜小砂石撲在臉上,打得臉生疼。他們兩人相互攙扶,才勉強穩住身形,靠著安全帶一步一掛、一層一層地爬上了63米高的平臺。原本只需要6~7分鐘的路程,他們走了10多分鐘。經檢查,正引壓管線支架脫落,管線隨時可能斷裂。他們迅速用鐵絲和鋼扎帶將管線緊固,及時消除了險情。
9月7日凌晨,洋浦地區風力12級。受晃電影響,EO/EG裝置尾氣壓縮機出現聯鎖停機,烯烴部班長郭蛟龍與承包商員工頂著強臺風和暴雨前往壓縮機廠房。他們用最短的時間確認了機組開機條件,僅用半小時就成功啟動了壓縮機,保障了裝置的平穩運行。與此同時,芳烴部HSSE工程師張孝景頂風冒雨,巡查含油污水池情況,及時發現并清理了外送機泵入口雜物,保障了裝置環保運行。
“每次系統報警聲滴滴響起,我就感覺心跳加速,根本就坐不住。”回想起臺風登陸當晚,設備管理部(工程部)電儀專業高級主管田曉龍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臺風肆虐期間,海南煉化共經歷了381次電壓頻繁波動,風力14級時電壓的最大跌幅達到60%。公司領導坐鎮指揮,789名值班人員果斷應對、連夜奮戰,全力完成了220kV洋石站跳閘后強送,以靠得住的電力維護運行保障了電力穩定。
全力以赴,黨團員攜手保恢復
9月8日“摩羯”過境,超強臺風的破壞力讓廠區一地狼藉。看著滿地倒伏的大樹和散落的保溫,剛剛進廠2個月的新員工徐國秀深受震撼。作為一名北方人,這是他第一次直觀感受到超強臺風的威力。作為志愿服務隊伍的一員,他要在煉油區開展道路清理工作。
烈日奔忙,只為廠區潔凈。在公司黨委向全體黨團員發出恢復廠容廠貌的倡議后,超過1000名員工響應號召,連續4天主動參與到現場清理工作中。現場,有人俯身清理樹枝,將落葉掃至垃圾袋中;有人相互配合搬運粗壯的樹枝,將倒伏的樹木一一挪走……大家通力合作、分片包干,環境逐漸變得整潔。
“裝置還沒恢復正常,我回家待著也不放心。”在潮熱的熱氣和頂頭的烈日裹挾下,被汗水濕透的工服緊緊地貼在煉油二部設備高級主管吳子安身上。作為黨員突擊隊的一員,剛剛經歷了48小時駐廠抗臺的他稍作休整后,一大早又主動前往現場檢查設備設施的運行情況了。
在海藍陽光小區,隨著滿載10噸生活用水的消防車緩緩停靠,已經連續多天經歷斷水的員工家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謝組織!”“還是公司好!”……隨著生活用水緩緩灌滿水桶,職工和家屬緊皺的眉頭終于有所松動。為了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安心投入前線災后恢復工作,公司多方協調聯動,在保障現場應急消防力量的基礎上,按照職工和家屬的需求調配、管理供水車輛,在中午、傍晚等用水高峰期為小區送水,解了燃眉之急。
責任編輯:鄭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