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研究多源廢棄材料對瀝青性能的影響,文章以廢膠粉摻量、植物油摻量和剪切時間作為試驗影響條件,制備不同摻量下的廢膠粉/植物油復合改性瀝青(RVA);采用針入度、軟化點、多重應力蠕變與恢復(MSCR)試驗和彎曲梁流變儀(BBR)試驗測試RVA的高、低溫性能;基于響應曲面法,對最佳制備方案下的廢膠粉/植物油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RVAM)進行車轍試驗和低溫彎曲試驗。結果表明:廢膠粉可以提高瀝青的高溫性能,而植物油能改善瀝青的低溫性能;采用響應曲面法建立了滿足性能指標與試驗制備條件的函數模型,得到最佳制備方案為15.7%的廢膠粉+9.8%植物油+63.1 min的剪切時間;與基質瀝青混合料相比,RVAM具有較高的高溫穩定性和低溫抗裂性。
改性瀝青;廢膠粉;植物油;響應曲面法;路用性能
U416.03A090274
作者簡介:
韋丁彰(1986—),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工程管理工作。
0" 引言
瀝青路面因其低噪、行車舒適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中,而伴隨著車輛荷載和交通量的增加,瀝青路面也易出現車轍、疲勞開裂、水損害等病害[1]。從材料組成上看,瀝青作為瀝青混合料的關鍵組分,其性能直接影響瀝青路面的服役水平。在道路石油瀝青中摻入改性劑能顯著改善其路用性能,而常規的改性劑生產成本較高,生產過程復雜,因此需開發新型環保瀝青改性劑以滿足綠色公路建設的需求[2]。
在國家“雙碳”戰略的背景下,多源廢棄材料用于瀝青路面的可行性已受到廣泛關注。廢棄材料往往價格低廉、可再生、就地取材、來源廣泛,包括廢膠粉、廢塑料、廢油、鋼渣粉等[3-4]。廢膠粉作為目前熱門的固廢瀝青材料,可以改變瀝青的內部結構,從而提高瀝青的高溫性能、彈性性能和低溫性能等,特別是高溫性能[5]。同時,廢油屬于工業和生活中常見的廢棄材料,包括植物油、玉米秸稈油、廢食用油、蓖麻油等,目前在道路工程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6-8]。有研究表明,在瀝青中摻入生物油可以顯著增強瀝青及其混合料的低溫性能,而生物油會削弱瀝青的高溫性能,這將使其在路面工程中的應用更加困難[9-10]。因此,可考慮通過復合改性技術來提升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11]。
因此,本文研究采用廢膠粉和植物油作為改性劑,以廢膠粉摻量、植物油摻量和剪切時間作為試驗影響因素,采用響應曲面法進行試驗設計,制備不同摻量和剪切時間下的廢膠粉/植物油復合改性瀝青(RVA)并對其性能進行測試;基于響應曲面法,得到最佳制備方案下的廢膠粉摻量、植物油摻量和剪切時間,并以此制備RVAM并評價其高溫穩定性和低溫抗裂性。
1" 試驗材料與方案
1.1" 原材料
選用埃索牌A-70石油瀝青作為基質瀝青,對其主要性能指標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選用天津某化工公司生產的廢膠粉和植物油作為改性劑,植物油在室溫下為黃色液體,其主要性能指標如表2所示。混合料所用集料為玄武巖,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 E422005)標準對其性能指標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滿足規范要求。
1.2" 改性瀝青制備
(1)將盛有500 g基質瀝青的燒杯放在電爐上加熱1 h,溫度控制在135 ℃左右,使瀝青完全流動。
(2)在10 min內緩慢加入固定摻量的廢膠粉(10%、15%、20%),并用高速剪切儀在轉速為5 000 r/min的情況下剪切20 min,再在10 min內緩慢加入固定摻量的植物油(5%、10%、15%)。
(3)待改性劑完全加入后,按預先設定的剪切時間(45 min、60 min、75 min)制備試樣。
1.3" 配合比設計
RVAM采用AC13C型級配,其級配曲線如圖1所示。采用室內馬歇爾試驗方法,測試RVAM的體積參數,確定基質瀝青混合料和RVAM的最佳瀝青含量分別為5.01%和5.13%。在最佳瀝青含量下制備車轍板試件,以供后續開展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試驗。
1.4" 試驗方法
響應曲面法是通過建立響應值與影響因素變量之間的關系,得到二者的非線性多元數據關系,并得到最優影響因素的組合。最小二乘法是響應曲面法的基本原理,即事先假設響應值z與影響因素變量xi符合式(1),并可得到最優狀態下的預測響應值,如式(2)所示:
z=fx1,x2…,xk+ε(1)
z0=β0+12X′0b(2)
本文以瀝青試驗結果作為響應值,廢膠粉含量、植物油含量和剪切時間作為影響因素變量,共制備17組RVA,試驗方案如表3所示。針對每個方案試樣測試其針入度、軟化點、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恢復率(R)、蠕變速率(m)和蠕變勁度(S),根據試驗結果得出最優改性劑用量及最佳剪切時間。
2" 結果與討論
2.1" 常規性能
圖2和圖3所示為RVA的針入度和軟化點試驗結果。由圖2可知,當剪切時間一定時,RVA的針入度隨著植物油摻量的增加而顯著增加,而廢膠粉摻量和剪切時間對其針入度的影響較小。這說明植物油的摻入惡化了RVA的溫度敏感性,但其溫度敏感性仍可通過調整廢膠粉摻量和剪切時間來改善。
由圖3可知,當剪切時間一定時,隨著廢膠粉摻量的增加,RVA的軟化點先升高后降低,而隨著植物油摻量的增加,其軟化點的變化趨勢相反。這說明廢膠粉的摻入提高了RVA的高溫性能,而植物油對其高溫性能有負面影響。同時還可以發現,剪切時間對RVA的軟化點的影響并不顯著。
2.2" 高溫性能
圖4和圖5所示為RVA的MSCR試驗結果,分別為0.1 kPa和3.2 kPa應力水平下RVA的Jnr和R值。其中,Jnr值越低,R值越高,瀝青的永久抗變形能力越強,即高溫抗車轍性能越好。由圖4可知,兩種應力水平下RVA的Jnr值隨廢膠粉摻量、植物油摻量和剪切時間的變化規律相似。剪切時間一定時,RVA的Jnr值隨著廢膠粉摻量的增加而減小,隨著植物油摻量的增加而增大。表明廢膠粉改善了RVA的抗車轍變形能力,而植物油對其高溫性能有不利影響,但其影響程度低于廢膠粉的改善作用。此外,在任何應力水平下,隨著剪切時間的增加,RVA的Jnr值先減小而后增大,說明存在一個最佳剪切時間,使RVA具有最佳的高溫性能。
由圖5可知,兩種應力水平下RVA的R值隨廢膠粉摻量、植物油摻量和剪切時間的變化相似。在相同剪切時間情況下,RVA的R值隨廢膠粉摻量的增加而增大,而隨植物油摻量的增加而減小,且隨植物油摻量的變化幅度小于廢膠粉摻量的變化幅度。這說明廢膠粉的加
入提高了RVA的彈性應變恢復率,而植物油的摻入降低了其彈性恢復率,但影響不顯著。同時還可發現無論在何種應力水平下,剪切時間越長,RVA的R值越大,這是因為剪切時間越長,廢膠粉和植物油在瀝青中的分散效果越好、均勻性越高。
2.3" 低溫性能
圖6和圖7所示為RVA的BBR試驗結果。由圖6和圖7可知,在剪切時間和廢膠粉摻量相同的情況下,隨著植物油摻量的增加,RVA的S值逐漸減小,而m值顯著增加且增加速度逐漸放緩。這說明植物油的摻入可顯著改善RVA的低溫性能。同時,廢膠粉的摻入會增強植物油的低溫改善效果,這是由于廢膠粉和植物油的相互作用。此外,當植物油或廢膠粉摻量相同時,隨著剪切時間的增加,RVA的S值先減小后增大,m值先增大后減小,這一現象也說明剪切時間能優化RVA的低溫性能。
2.4" 擬合模型
基于響應曲面法模型,采用二次函數對瀝青試驗指標與試驗制備條件進行擬合,擬合結果如下頁表4所示。其中,a為廢膠粉摻量,b為植物油摻量,c為剪切時間。由表4可知,RVA的各項性能指標相關系數R2均≥0.96,說明該模型能夠有效擬合瀝青試驗結果。因此,可通過改變響應值來優化自變量。根據材料所用地區的氣候條件,選擇相應的高溫或低溫指標作為響應值,其他指標滿足設計要求即可。通過表4結果可得到最佳制備工藝為15.7%廢膠粉+9.8%植物油+63.1 min的剪切時間,并按前文制備出最佳優化方案下的RVA,其性能制備如下頁表5所示。
2.5" 混合料性能
圖8所示為基質瀝青混合料和RVAM的60 ℃動穩定度和-10 ℃破壞拉伸應變結果。由圖8可知,RVAM的高溫穩定性優于基質瀝青混合料,其動穩定度約為基質瀝青混合料的132%。這一現象證明了RVA的試驗結果,即適當摻量下的廢膠粉和植物油可以有效提高RVAM的高溫穩定性。此外,RVAM的破壞拉伸應變大于基礎瀝青混合料且能提高近37%。結果表明,廢膠粉和植物油顯著改善了RVAM的低溫抗裂性能。
3" 結語
(1)廢膠粉與植物油的摻入對RVA的高低溫性能有顯著改善作用。其中,廢膠粉能有效提高RVA的高溫性能,而植物油能改善其低溫性能。
(2)基于響應面法,RVA的性能指標與廢膠粉摻量、植物油摻量和剪切時間呈二次函數模型關系,擬合相關系數R2均≥0.96。RVA的最佳性能為廢膠粉摻量和植物油摻量分別為15.7%和9.8%,剪切時間為63.1 min。
(3)RVAM的高溫穩定性和低溫抗裂性明顯優于基質瀝青混合料,可為新型道路建設環保材料的選擇提供參考,在后續工作應繼續開展RVA的微觀性能試驗,解釋廢膠粉、植物油和瀝青的作用機理。
[1]仝宗良,李富春,李志剛.新型橡杜復合改性瀝青的制備參數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24,51(2):138-143.
[2]雷杰超,韋萬峰,陳" 杰,等.橡膠高黏瀝青排水混合料性能及施工效果評價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3(10):40-43.
[3]潘軍輝.PET改性瀝青結合料性能試驗研究[J].公路工程,2016,41(4):286-289.
[4]楊" 臻,趙" 毅,王久增,等.鋼渣粉改性瀝青膠漿微觀特性及流變性能研究[J].公路,2023,68(10):282-291.
[5]呂" 磊,趙" 辰,李" 蕊,等.烯烴復分解催化膠粉改性瀝青制備工藝與性能評價[J].中國公路學報,2023,36(12):143-154.
[6]胡" 隆,邵鵬坤,呂大春.再生炭黑改性生物瀝青流變性能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3(6):28-30,175.
[7]廖秋菊.PPA/CSO復合改性瀝青流變性能及微觀特性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3(10):104-107.
[8]侯" 蕓,董元帥,李志豪,等.植物油再生SBS改性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0(8):120-125.
[9]邵鵬坤.老化程度對SBS改性生物瀝青老化性能的影響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3(12):99-101.
[10]劉" 旭,魏" 玲.納米SiO2/蓖麻油復合改性瀝青流變特性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3(3):12-16.
[11]馮新軍,傅" 豪,段湖杰.萃取法生物油基再生瀝青性能及再生機理[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44(2):12-21.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