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以某橋梁工程為例,結合項目地質條件、水文環境,選擇應用拉森鋼板樁進行圍護施工,并對拉森鋼板樁圍護結構施工技術方案與效果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應用拉森鋼板樁圍護施工技術,可顯著提升橋梁施工質量與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
深基坑;圍護;拉森鋼板樁;監測
U445.4A401403
作者簡介:
劉祖軍(1977—),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土建工程。
0"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建設速度持續加快,公路橋梁工程建設數量與規模均顯著增加。在很多橋梁工程施工中,深基坑體量大,施工環節風險隱患較多,為提升現場施工安全與施工質量,需對深基坑圍護施工技術措施進行創新。橋梁工程深基坑圍護結構深度一般在7 m以上,基坑兩側地勢陡峭,如果在基坑施工中發生坍塌事故,不僅會危害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同時還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事故。只有加強橋梁深基坑圍護施工技術創新與管理,才能夠保證圍護結構具備較強的承載能力與穩定性,承受周邊土壤結構的載荷應力。因此,對橋梁工程深基坑圍護施工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意義重大。
1" 主橋概況
在某公路橋梁工程施工中,起訖點樁號為K57+407~K58+619,橋梁建設總長度為1 212 m。在該橋梁施工中,13#~16#墩采用“70 m+120 m+70 m”連續剛構橋施工方案,而14#、15#主墩的左右兩幅分別建設一個承臺結構,承臺結構尺寸為16.5 m×16.5 m×4 m。通過對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分析,14#、15#墩承臺底標高分別為10.837 m、10.784 m,見圖1。在該橋梁工程基礎結構施工中,采用樁基礎施工方案,在各個承臺下,均需進行鉆孔灌注樁施工,共計16個鉆孔灌注樁,樁體直徑為1.8 m,長度為60 m。另外,在承臺澆筑施工中,選用C30混凝土,混凝土用量為1 089 m3,鋼筋材料用量為89 t。
2" 橋梁工程地質條件
2.1" 地形、地貌及地質條件
通過對該橋梁工程建設場地進行勘查,地形地勢平坦,屬于工程地質Ⅰ區,上部覆蓋黏土、礫石、細砂等,特殊地質主要為軟土,主要分布于地層的中部以及上部,屬于平原場地。
在鋼板樁施工中,需入土穿越軟土層,并深入下層黏土層中。通過對15#墩周邊地質環境進行勘查,其地質斷面如圖2所示。
2.2" 氣象條件
該橋梁工程建設場地氣候條件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溫度高,冬季氣溫比較低,四季分明。當地全年平均氣溫為16.8 ℃~17.5 ℃。結合近三十年來氣象資料,每年平均降雨量為1 269 mm,夏季降水量豐富,冬季降水量比較少。
2.3" 水文條件
據現場勘查,主河槽寬度為77 m,底部高程為10.784 m,河床地面高程為16.2~19.6 m。兩岸防洪堤和河床堤之間的高度差為8~10 m。另外,堤頂的高程為28.24~30.41 m。
3" 深基坑圍護結構施工方案
對該橋梁工程建設場地地質條件、水文條件以及氣候環境資料進行全面分析發現,該項目建設場地地質條件較為復雜。綜合考慮施工環境、技術條件等,在橋梁柱墩承臺深基坑施工中,選用拉森鋼板樁圍護施工技術方案,經過現場勘查,
初步確定鋼板樁的長度為21 m。
在深基坑施工中搭設鋼套筒圍護結構,可顯著提升施工現場安全性[1]。然而,該橋梁工程主橋橋墩所處位置河床高度比較大,在枯水期,河床裸露在外。另外,橋墩間距在100 m以上,可在橋墩之間構筑圍護結構,不會對正常通航造成不良影響。與鋼套筒圍護結構相比,施工成本比較低。因此在本次橋梁工程圍護結構深基坑施工中,采用“填土筑島+鋼板樁支護”圍護施工方案。
3.1" 導向安裝
對該橋梁工程14#、15#墩鋼板樁圍護結構選擇在枯水期開展施工,可充分利用筑島平臺作為安裝平臺,首先插入兩個鋼板樁發揮定位作用,隨后在鋼板樁的兩側,需安裝HN700 mm×300 mm×13 mm×24 mm型鋼,發揮導向作用,便于在鋼板樁安裝中對垂直度進行調整,同時保證平面位置準確性。導向結構布置方案如圖3所示。
3.2" 鋼板樁插打
3.2.1" 鋼板樁的插打及定位
在上述準備工作完成后,采用平板車沿棧橋將鋼板樁運輸至橋墩周邊,再利用吊車進行吊運,根據工程設計方案中所規定的順序堆碼。該工程基坑圍護使用中選用超長拉森鋼板樁,由于長度偏大,跨中撓度較大,在安裝與施工中容易發生變形,需對短邊方向進行吊裝,避免對鋼板樁結構整體造成破壞。對于鋼板樁堆碼層數,需控制在4層以內,在各層之間采用木墊間隔[2]。
對施工現場測量放線,確定溝槽開挖位置,并應用定位導向,對鋼板樁插打位置進行控制。河灘為軟土地層,基礎結構承載能力較差,需采用履帶運輸車輛,避免在鋼板樁運輸與吊裝中發生塌陷。鋼板樁長度為21 m,吊裝半徑大,綜合考慮施工現場環境狀況,選用80 t履帶吊,保證插打施工的順利進行。
第一片鋼板樁是圍巖施工質量控制的重要依據,起吊鋼板樁,隨后現場施工人員做好調控,將樁背與導向架緊密貼合,再利用鋼管抵觸樁面,將鋼板樁緩慢打入1 m深度,然后松開鋼管。在鋼板樁插打控制方面,可在導向上安裝限位卡,避免鋼板樁發生位移,如圖4所示。
3.2.2" 合龍施工
將邊角樁作為合龍點,避免在合龍過程中出現偏差;同時,便于對兩側鋼板樁間距進行調控。在合龍操作之前,合龍每一側需預留3片鋼板樁,在合龍前無須插打,根據鋼板樁寬度以及模數,對合龍樁進行測量與放線,確定合龍方向。
在拉森鋼板樁圍護結構施工中,需多片鋼板樁拼接合龍,如果在鋼板樁插打過程中出現偏差,則無法順利完成合龍。因此,在鋼板樁插打過程中,必須嚴格依據設計方案加強鋼板樁打設位置控制,及時發現偏差并糾正。如果在鋼板樁合龍過程中,鋼板樁插打位置出現偏差,并無法糾正,則可聯合應用特制楔形樁,對樁模數、長度進行調整,如圖5所示。
3.2.3" 鋼圍檁及內支撐施工
在該橋梁工程鋼圍堰內撐體系施工中,需根據鋼板樁豎向方向設置三道,在頂層鋼圍檁制作中,采用2HN700 mm×300 mm×13 mm×24 mm型鋼,而對于第二層以及底層鋼圍檁,需采用3HN700 mm×300 mm×13 mm×24 mm型鋼,內支撐結構為609 mm×16 mm鋼管[3]。
對于基坑回填作業時間,必須控制在豐水期到來之前。為加快施工進度,對于圍檁以及內撐體系,可在工廠生產加工,然后分段運輸至施工現場安裝。安裝施工前,在鋼板樁表面需明確標注標高控制線,便于安裝質量控制。
在圍護結構內部土體開挖或者抽水施工中,當達到各層內支撐以下50~100 cm后,需及時安裝鋼圍檁,并設置內支撐。對于鋼圍檁與圍護結構壁之間的縫隙,可采用木楔或者鋼板塞緊,避免對鋼圍檁受力狀態造成不良影響。
3.2.4" 圍堰內挖土、吸泥
3.2.4.1" 透水層以上土體開挖
在鋼板樁圍護結構內部,對于透水層以上土體結構,可應用挖掘機開挖,采用分段、分層開挖方式,再利用長臂挖掘機將開挖土體運輸至圍護結構以外。對于邊角區域,組織施工人員開挖。
3.2.4.2" 透水層以下土體開挖
橋梁工程建設區域,河床軟土地質較為常見,在土體開挖施工中,滲水問題比較嚴重。對此,在深基坑開挖施工中,需及時應用吸泥機,從基坑四周向中間部位移動并吸泥,在達到設計標高后,將泥沙運輸至河岸的沉淀池中處理。
3.2.5" 圍堰封底
3.2.5.1" 封底施工平臺搭設
在圍護結構封底混凝土澆筑施工中,需搭設施工平臺,可應用頂層鋼圍檁。同時,在橫橋向可利用2根橫梁搭設,封底平臺以及混凝土灌注導管的布置形勢如圖6所示,而封底平臺的立面結構如圖7所示。對于新增橫梁和下部支撐結構之間,可應用焊接施工方式進行連接。在平臺頂面,采用工字鋼,并搭設腳手板,在圍護結構封底施工中,即可作為施工人員走道[4]。
3.2.5.2" 導管及測點的布設
在圍護結構封底混凝土灌注施工中,應用垂直提升導管灌注施工方案,所需設備與材料包括混凝土儲料斗、絲口式剛性導管等。導管的壁厚為12 mm,直徑為300 mm。在導管拼接中,標準節段的長度為3 m。在灌注施工前,首先需開展水密承壓試驗、導管接頭抗拉試驗等,在經過現場監理人員檢測合格后,即可下放導管,為后續混凝土灌注施工提供保障。
3.2.5.3" 澆注順序
混凝土灌注中,在縱橋向,從圍護結構兩側向中間澆筑,而在橫橋向,從下游逐漸向上游灌注,保證一次澆筑完成。在施工現場應用大料斗,對于第一排管道,需從兩側向中間拔球并封底,隨后再將大料斗轉移至其他排逐層封底。在澆筑至設計封底頂面標高后,即可拔出第一排導管,當多個斷面混凝土澆筑厚度均達到設計要求后,即可依次拔出各排導管。
3.2.5.4" 圍護內抽水
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達到設計強度要求的75%后,即可應用水泵,抽出深基坑中的積水。如圍護結構內依然有少量積水,可采用導流方式引入至施工現場集水坑中。
4" 圍護結構施工監測
4.1" 監測項目
根據《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在橋梁工程基坑施工完成后,需加強施工現場監測,判斷施工效果。綜合考慮各項技術條件,在該工程施工完成后,對圍護結構支撐體系軸力進行密切監測[5]。
4.2" 支撐軸力監測方法
對于每一道支撐結構,可布置三個鋼支撐軸力監測點,對于第一道以及第二道支撐監測點,要求布置在相同位置,而對于第三道支撐,可根據圖8所示設置,共包含9個監測點,標號為ZL1~ZL9。
在放置軸力計之前,需在監測區域預埋安裝架,與鋼板焊接,隨后在內支撐結構以及圍檁接觸部位端部,設置軸力計。如圖9所示。
4.3" 軸力監測
在本次軸力監測中,依據對稱性原則,在第一層,選擇ZL1點和ZL2點;在第二層,選擇ZL4點和ZL5點;在第三層,選擇ZL7點和ZL8點。根據監測所得結果繪制軸力變化曲線如圖10所示。
通過對圖10進行分析,在第二道撐安裝完成后,第一道撐ZL1以及ZL2兩點的軸力逐漸增加,在完成第三道撐安裝時,軸力達到最大值,ZL1點為674 kN,而ZL2點為539 kN,隨后均逐漸降低,并趨于穩定。
在封底后,第二道撐ZL4以及ZL5兩點的軸力顯著增加,并達到最大值,ZL4點為1 236 kN,而ZL5點為1 123 kN,隨后均逐漸降低,并趨于穩定。
上述現象的原因在于,在下一層撐施工完成后,還需進行基坑土體開挖,在土體開挖施工中,土壓力逐漸下移,下層撐承受軸力,隨后上層撐軸力逐漸降低,并達到穩定狀態。
5" 結語
綜上,本文選擇某橋梁工程作為研究對象,對橋梁深基坑圍護施工技術方案進行分析,結合本工程地質勘查所得結果、施工技術條件,選用超長拉森鋼板樁進行圍護結構施工。根據經濟性、安全性要求,制定21 m超長拉森鋼板樁圍護施工方案。在深基坑開挖施工中,支撐軸力不斷增加,在開挖至深基坑底部后,底部支撐軸力達到最大值。根據本文實踐研究,鋼板樁技術在橋梁圍護結構施工中所發揮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1]魏鵬飛,劉" 杰.軟土地基深基礎組合結構支護技術研究[J].公路,2019,64(1):136-140.
[2]王" 旭,李曉莉,趙" 川,等.拉森鋼板樁臨時匝道橋頭綜合施工技術[J].施工技術,2015,44(S2):186-189.
[3]孔希紅.拉森鋼板樁及內支撐在淤泥深基坑中應用[J].施工技術,2018,47(S1):200-201.
[4]徐建軍.鋼管拉森鋼板樁組合圍護體系施工技術[J].施工技術,2018,47(7):60-63,148.
[5]孔" 巍,付曉超,周冀偉,等.雙層拉森鋼板樁圍堰在河道基坑施工中的應用技術[J].施工技術,2018,47(S4):56-60.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