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擁有無限可能的少年們,沒有什么比夢想更寶貴。關于音樂的夢想,埋藏在許多孩子的心中。而樂隊,可能就是點燃他們夢想的那團火苗。
樂隊,可以將一群有共同興趣和熱愛的孩子聚合在一起,充實生活,緩解疲憊;樂隊可以讓人盡情釋放,照亮童年;樂隊還可以用精彩的舞臺和故事,傳播美好、堅持與夢想。
那么,成為一名拿著樂器的樂手是什么樣的體驗?奏出第一個音符時是怎樣的心情?一個樂團從組建到“出圈”又會經歷怎樣的成長?這一切,都可以在本期小記者編委會找到答案。
一 玩搖滾的山里娃,成為更好的自己
樂團名片:一起樂隊
成立于2023年9月的一起樂隊,由衡陽縣妙溪小學的8個學生組成,年齡最小的只有9歲。指導老師為校外支教老師文勁。樂隊組建一年多以來,經常受邀外出表演,在當地小有名氣。今年6月,參加衡陽縣“六一”國際兒童節匯報演出,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認可。此外,樂隊相繼被央視新聞、新華社、《光明日報》《湖南日報》等媒體報道。

代表人物:
黎佳琦10歲貝斯手
你一定沒想到一群山里娃會玩搖滾樂吧?來聽聽我們的故事吧。我們就讀于一所偏遠的山區小學,父母大多在外務工,家里只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陪伴,全校32個學生中,有二十八九個是留守兒童,這或許是導致我們性格內向、缺乏自信,有的還成了“問題學生”的原因吧。
幸運的是,我們碰到了好校長、好老師。校長寧丹很想改變我們的狀況。兩年前,他想到,可以用音樂來打開我們的心扉,疏解我們的負面情緒。可是學校原本只有7位老師,其中沒有能教音樂的老師。
怎么辦?他決定在學校引入音樂公益課,并對外招募有藝術特長的志愿者。于是,音樂志愿者——文勁老師帶上電子琴和吉他,從60多公里外的衡陽市來了。有了專業老師的指導,從來沒有接觸過正規音樂課堂的我們,上課都格外認真。
音樂公益課開展兩年多了,文老師從最基礎的樂理知識講起,我們在一起感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內心的音樂種子也開始萌芽。
去年9月,學校提出成立樂隊的設想,文老師選出我們這幾名熱愛音樂的孩子,組建起了一支名叫“一起”的校園搖滾樂隊。在這之前,我們沒有接觸過貝斯、架子鼓等專業樂器,完全是從零開始學習、訓練。
我們的音樂夢想,也就此點燃。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們便完成了從樂隊組建到磨合熟悉的過程,并練成了第一首曲子。在資源和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的進步卻如此飛速,寧校長和文老師感到驚喜,他們說,我們更懂得珍惜音樂,更能純粹地去享受音樂。
樂隊組建兩個多月后,有愛心人士向我們捐贈了更多的樂器,我們都有了專屬樂器,練得更起勁了。如今,唱著搖滾的我們變了。曾因性格暴躁讓老師們頭疼不已的同學伍佳馨學會了打架子鼓,數學成績從及格分提高到90分,跟同學之間的關系也慢慢變得融洽。她悄悄告訴我:“以后想跟文老師一樣,當音樂老師。”而我呢,也從一上臺就“臉漲得通紅,站在原地不敢動彈”變成“能夠熟練大方地完成各種場合的演出”,大家都說我只要一拿起樂器就像變了一個人。
悄悄告訴你,在文老師的鼓勵下,我們正在嘗試寫屬于自己樂隊的歌。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二 了不起的我們,了不起的樂團
樂團名片:育才少年交響樂團
長沙市育才學校的育才少年交響樂團成立于2009年,由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四個聲部的95名學生組成,成員的平均年齡只有10歲,是湖南省首支完全由小學生組成的完全編制少年兒童管弦樂團,湖南青少年交響樂團后備基地。
代表人物:
朱葛名豐11歲大提琴聲部首席
我常常因為自己是育才少年交響樂團的一員而感到自豪。交響樂團既是追求卓越的藝術團體,也是溫暖有力量的大家庭;交響樂團聚集著懷揣音樂夢想的同學,大家在指揮老師的帶領下勤奮排練,每個音符、每段旋律都凝聚著心血與情感。而我作為大提琴聲部首席,深知責任重大,與其他聲部默契配合,推動音樂巨輪前行。
交響樂團,讓平凡的我多次登上重要舞臺:激昂演奏為學校慶生,外校交流匯演獲陣陣掌聲……每次演出都是自我超越,其中,長沙市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的經歷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我站在璀璨舞臺中央,燈光灑下,緊張與興奮并存。指揮棒揮動,音樂如潮涌出,各種樂器完美融合,似在講述動人故事,那一刻,我與音樂融為一體,感受到了音樂的強大力量,它能跨越障礙觸動心靈。
周星辰11歲樂團首席
在學校里,我們少年交響樂團永遠是那么特別。“特別”在哪些地方呢?
在于“特別不怕苦”。夏日炎炎,趴在樹上的蟬早已熱得不再鳴叫。而在沒有空調的排練廳內,我們一群小樂手早已汗流浹背,但每一個人都挺直腰板端坐著,那神情好像是要告訴所有人——別看我們年紀小,我們可都是專業的音樂家。
老師于心不忍,心疼地說:“為了避免中暑,《如愿》這首曲子的排練我們改期到下一周。”“不好!”老師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笑著說:“好吧,如你們所愿!”樂曲在老師的指揮和同學們的合奏下回蕩在排練廳的每一個角落。熱愛音樂的我們相聚于此,用熱情和專業演奏出動情的音樂篇章。
還在于“特別自律”。常規樂曲打卡是我們小樂手每天必不可少的任務。無論何時、何地,也無論何種天氣,我們都能自律地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樂曲打卡任務。樂團老師和各個聲部的首席在群里看到樂曲打卡后,會第一時間給出精準點評,而小樂手們在收到點評之后,會在樂譜上做筆記,并再次把修正好的樂曲練習視頻發在群里。我們每天都在打磨演奏每一個音符,精益求精地追求每一個完美的句段。
很多人不解地問過我們:這么辛苦,值不值得?我們的回答是:一切都值得!我們為得到老師的專業指導而樂此不疲,為自己的進步而暗自歡喜,為自己在舞臺放光彩而自豪,因為我們深知,好的音樂能撥動人的心弦。最后,我要致敬每一位了不起的音樂家,致敬我們了不起的交響樂團!
樂團名片:醴陵市少兒民族樂團
2015年,能演奏十余種民族樂器的醴陵市花鼓戲劇團退休團長李舒尤,放棄城里的舒適生活,回到家鄉醴陵市枧頭洲村,建立了一所公益性的民族樂器教坊“舒尤樂坊”,將音樂之光灑向村中的孩子們。2019年,李舒尤成立了醴陵市少兒民族樂團,60多個樂手均來自舒尤樂坊,村民稱他們是“娃娃樂團”。據統計,該樂團已經公益培養了200多個孩子,第一批孩子中,5人考上大學或高職院校,走上了專業音樂道路。
三 “老”樂器彈出“新”聲音
代表人物:
張尹露8歲彈撥樂—阮
我5歲那年,在外務工的爸爸媽媽返鄉了。媽媽第一時間帶著我來到舒尤樂坊拜師學藝。第一次看到這么多民族樂器,我大為震撼:二胡像個優雅的長者,琵琶宛如嬌羞的少女,古箏猶如溫婉的仙子……媽媽問我想不想學,我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媽媽又問我想學什么樂器,我指向了一個形態優美的樂器說:“我喜歡它。”
我的老師叫李舒尤,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他笑著告訴我,這是阮,是百分百的中國傳統樂器,也是唯一一個以中國古代賢士的名字命名的樂器。相傳西晉時,“竹林七賢”中的阮咸善彈此樂器,故而得名。
學了一段時間后,我感覺自己的選擇十分正確,阮能駕馭很多不同的個性:既可以秀氣溫婉,又可以狂野奔放,這和我有點像。而更重要的是,阮能帶我進入中國古人的精神世界,也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樂器合奏和鳴。
當時,我是樂坊中最小的孩子,學習能力并不強,但李老師對我總是那么有耐心,時常鼓勵我,說我有進步。漸漸地,我能彈奏出一些簡單的曲子了。當我第一次在家人面前表演,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和贊許的目光,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從那以后,我對民樂的喜愛與日俱增。
如今,民樂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想,我們小學生應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者、傳承人,現在民樂在我心底埋下了傳統文化種子,我的血液中,一半是傳統、一半是創新,一半是過去、一半是未來。我和小伙伴們愿意去探索,讓民族的成為世界的,讓古老的成為新時尚!
四 “薪火”一路燎原

樂團名片:薪火樂隊
2020年,平江縣的鄉村教師李海組建薪火樂隊,利用業余時間無償教孩子們音樂,一路從鄉村,唱到中央電視臺,成為了當地炙手可熱的“網紅樂隊”。樂隊成立近4年的時間,加入樂隊的孩子先后已達300多人。
代表人物:
陳添龍11歲樂隊主唱
2022年10月,我幸運地加入了這個當時已經登上過央視大舞臺的薪火樂隊。學了一個月豎笛后,李海老師對我們說:“樂隊缺少主唱,所以這周的作業任務不僅要用樂器演奏出來,還要按節拍唱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海老師發現了4名隊員嗓音條件不錯,適合擔任主唱,這其中也有我。在李海老師的帶領下,我們4人和演奏樂器的6名隊員還一起錄制了湖南衛視的節目《云上的小店》。
錄制節目時,我看著臺下的評委老師,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心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李海老師看出了大家的緊張,他笑容滿面地鼓勵道:“大家別緊張,熱情地笑起來。”我深吸一口氣,心情逐漸平復下來,表演也恰好開始。我在臺上專心致志地唱著歌,不敢松懈,唯恐出錯。演出結束,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我們做到了!”我抬起頭來,看了看李海老師,他也很開心。第一次登臺,戰勝了自我,也算是沒有辜負自己日復一日的練習。
后來,我還陸續登上過大大小小的舞臺,無論哪一次演出,我都受益頗豐,更讓我與薪火樂隊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今年7月,家鄉平江縣遭遇特大洪災,我們十分痛心。為此,薪火樂隊進行了3場募捐義演,并最終募得愛心款4977元。當我們親手將錢送到芭蕉村受災最嚴重的7戶家庭時,我從中更明白了愛與責任的含義……“薪火”,在我心中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