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看到變化不說“無常”,而說“生生”。什么叫“生生”?“生生”就是永恒的創造。
既然天地永遠在創造,人就要效法天地,所以《周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地永遠在創造,人也要永遠去創造。自強不息呈現的本質是,生命力飽滿洋溢的狀態。
從“生生”出發,我們能聯系到儒家最核心的價值——仁。
“仁”和“生生”有什么關系呢?大家肯定吃過核桃仁、花生仁。為什么叫“仁”?因為那是植物果實或種子最核心的部分,包含了植物的生機,所以叫“仁”。
因此,“仁”和生命是有關系的,和自然的、飽滿的生命力緊密相連。在“仁”和生命力連接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創造。這是“仁”這個字代表的根本觀念。
孔子講“仁”講了那么多次,在《論語》里,這個字大概出現了109次,他每次講的都不一樣。每個弟子問孔子“仁”是什么,孔子的答案都是不同的。在這里,我想給你一個最直接的答案:“仁”指的是心靈的最主動的狀態,是人的生命力最飽滿洋溢的狀態。
(雨 讀摘自微信公眾號“學人Sch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