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選購新品的同時不拒絕高品質二手貨、家中閑置物品不再丟棄而是選擇轉賣……近年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在年輕人中悄然興起,從舊衣舊書到家具箱包,二手商品交易模式漸受追捧。
“閑置經濟”的發展,與年輕消費族群的成長以及互聯網經濟模式的發展緊密相連。21世紀初,隨著eBay等國外電子商務平臺的興起,二手交易開始進入中國網民的視野,中國年輕消費者普遍有喜歡嘗鮮的心理,對于新事物、新模式和新經濟模式很快能夠適應接受。受到eBay平臺的火爆影響,國內58同城、趕集網等分類信息網站也紛紛涉足二手交易領域??梢哉f,這些互聯網平臺不僅解決了線下消費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進一步降低了交易時間和交易成本,使得二手交易得以迅速普及。

隨著移動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閑魚、轉轉等專注于二手交易的平臺應運而生,并迅速崛起為行業巨頭。以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為突破,閑魚等專業化平臺不斷優化交易流程,提升用戶體驗,也得到了廣大年輕用戶的信任和青睞。可以說,在這些主打“閑置經濟”的平臺,豐富的物品選擇可以充分滿足年輕人的多元化消費需求。畢竟,對于很多人來說,如今已經進入到物質過剩的時代,過渡性、沖動性消費在居民消費中的占比都將會逐漸壓縮,年輕人的消費心理也越來越理性,而二手產品逐漸成為消費重要選擇。在這些專業的二手交易平臺,不論是日常用品,還是各種高端、個性化消費品,甚至是極具年代感的70后、80后兒時玩具,“只要你想要,就能找得到”。二手商品交易模式漸受追捧,讓本該“廢棄”的舊物被循環共享,更多中國消費者開始擁抱“閑置經濟”,線下店鋪和線上平臺也正在一起構建廣闊的二手市場。


從根本上來說,消費者需求和觀念的變化,是“閑置經濟”產生的源頭。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追逐新品到更重視物品使用價值,促使“閑置經濟”發展迅速,而“閑置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助力。和傳統消費模式相比,“閑置經濟”更接地氣,可以精準地匹配商品和消費者,既有助于挖掘消費潛力、激活潛在消費意愿,也有助于豐富電商經濟發展模式,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尤其是從綠色經濟的角度出發,“閑置經濟”是閑置資源數字化利用的有益實踐,具有顯著的資源環境效益iTpDdD47vWrdkmsgY1NZJ2qBA43hnc1Uigdw/Ikndjo=,對減少資源浪費、降低各類排放物,更好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受到互聯網新平臺與新技術應用推廣的影響,近年來“閑置經濟”呈現出穩定、健康發展的趨勢,而且在線上和線下板塊同步推進,擁有了龐大的市場體量和不斷增長的用戶人群。其中,線上交易因為其便捷性成為“閑置經濟”的主流交易渠道。據權威機構評估,2019年-2023年,短短5年內,二手電商交易規模由2500多億元,猛增到5486.5億元,用戶規模達5.8億人。為了進一步擴大用戶圈層,提升市場規模,越來越多的二手電商平臺開始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國內二手電商平臺“閑魚”的線上生意還在火熱進行,同步又開啟了線下布局。2024年年初旗下首家“閑魚循環商店”在杭州絲聯166正式開業,宣布品牌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方面邁出了里程碑式步伐。
受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模式的影響,“閑置經濟”也開始持續擴大受眾圈層,不僅用戶年齡范圍逐步延伸,更是在社區扎下了腳跟。以北京石景山區某社區公眾平臺為例,這里就成為社區居民轉讓交易二手物品的火爆平臺。從老年代步車、自行車到咖啡壺、加濕器等,公眾平臺每周都會發布各類二手閑置物品轉讓信息,涉及各個領域和品類,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既環保又能進一步加深社區鄰里的感情。

受到用戶規模持續擴大的影響,主打“閑置經濟”的各大電商平臺也成為消費模式轉型的受益者。2023年中國二手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和用戶數量的數據,也充分反映了中國二手電商市場的巨大潛力和用戶基礎潛在提升實力。目前,“閑置經濟”市場賽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局面,從業品牌和平臺眾多,形成兩類鮮明的商業模式和路徑。其中一類就是以萬物新生、轉轉為代表的平臺,集中于C2B2C模式,采取重運營模式;另一類則以閑魚為代表,專注C2C輕運營模式,強調社區屬性,專注中長尾非標準化商品的二次流通,試圖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分層的二手商品購買需求。尤其是作為國內“閑置經濟”的龍頭平臺,閑魚在推廣引流方面更為注重圍繞興趣形成“圈層”效應。隨著平臺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的閑置品品類也在不斷擴展延伸,進而形成了一個個具有濃厚興趣愛好特征的圈層,用戶基礎穩固,消費規模也持續增長。這其中,奢侈品、電子產品、小眾興趣圈層消費品都成為閑魚重點打造經營的板塊。
總體來說,“閑置經濟”作為二手經濟板塊的重要一環,已經深刻影響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它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降低了購物成本,還有效促進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尤其隨著線上線下業務板塊的融合,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全社會的規模化推廣,“閑置經濟”還陸續催生了一系列相關產業,如鑒定、維修、物流等,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進一步豐富了二手經濟的產業鏈。
蓬勃發展的“閑置經濟”讓消費者和從業者都收獲了源源不斷的商業價值。而從長遠來看,隨著我國持續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閑置經濟”還應該進一步體現出應有的時代價值。特別是隨著《“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頒布,對二手商品的流通消費提出了更多規范化、專業化、標準化要求,也為未來如何更好地促進“閑置經濟”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
從長遠來看,促進“閑置經濟”健康發展,需要消費者全面提高消費成熟度,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同樣也倒逼各大從業者、相關品牌和平臺創新改革,提升行業責任感。實現這一目標,更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協同參與。以北京市為例,圍繞加快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的目標,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實施意見。其中,在引導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方面,政策明確指出要積極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有序發展閑置物品循環共享經濟,規范開展二手商品線上線下交易。
與此同時,隨著進入“閑置經濟”的玩家越來越多,競爭持續升級,越來越多的平臺企業開始轉型升級,對用戶的運營策略由增量開始向存量轉變。其中,很多頭部商家開始通過強化自身供應鏈,提供優質的增值服務等精細化運營手段培養用戶池,提高用戶忠誠度,與用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根據目前“閑置經濟”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特征,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下沉市場,全面拓展可預期的增長曲線。在監管部門的嚴控下,規范化、標準化將成為“閑置經濟”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面向未來,中國政府將致力于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為核心引領,我國將持續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進一步建立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等標準,進而全面規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在市場體量全面擴大、教育運營持續規范化的進程中,“閑置經濟”也將始終保持活力,成為我國循環綠色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