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向下扎根的年代。扎根在時代,扎根在區域,扎根在鄉村,扎根在全球,提供價值,新質生長。
歲末年初,一個梳理過去、開啟未來的時刻。
2025年,國家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政策,聚精會神抓好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把握住這個宏觀大勢,因地制宜,著眼于新質生產力上謀發展,已成共識。
新質生產力有許多賽道,有一些優質的樣本,可以將想象力拓展。
樣本一,創業40年的海爾。
2024年12月26日,海爾迎來創業40年。
40年來,海爾的年營業收入從348萬元到4000億元,年利潤從-147萬元到300億元,從資不抵債到總資產4700多億元。連續15年蟬聯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第一,成為中國制造的引領者。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解讀說,“世界是海爾的舞臺,進化是海爾的基因,生態是海爾的追求。而生態的海爾,在蓬勃向上的創業生態中,聚焦智慧住居、產業互聯網和大健康三個賽道。”海爾仍是海爾,海爾已遠非海爾。
隔著40年的時間河流,回看1985年張瑞敏帶頭砸掉76臺有瑕疵的冰箱,輕舟已過了萬重山。決心有多大?當時,一臺冰箱價值1700多元,而員工每月平均工資只有40元。不破不立,鐵錘砸毀了冰箱,也砸出了一個企業的志氣與骨氣,就此扎下了企業健康生長的根。
憑借這以用戶為中心的根系,順應時代不斷創新,海爾得以穿過時間的河流,書寫了一個時代的企業范本。
樣本二,進階“向海問藥”的逢時科技。
在同一天,逢時海洋醫藥研創產業基地在青島投產,首屆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國際學術論壇同步舉辦。立足該基地,逢時(青島)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逢時科技”)將進一步推動海洋生物醫藥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示范,由“向海要糧”到“向海問藥”進階,推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作為一家成立僅6年的海洋科技公司,逢時科技致力于南極磷蝦的綜合開發與利用,已建成國內最大規模的磷蝦油生產透明工廠,率先生產出海洋磷脂含量高達56%的南極磷蝦油,生產工藝、技術水平全球領先,與挪威、美國同步。目前,逢時科技已成為全球磷蝦油銷售額第一的企業,逢時VIK品牌成為中國磷蝦油銷量第一的國貨品牌。2024年,逢時科技作為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類唯一企業入選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亞洲品牌500強》。
能切入這一賽道并迅速崛起,并非偶然。早在2010年國家將南極磷蝦快速分離和深加工關鍵技術項目列入“863計劃”時,逢時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高以成就開始關注南極磷蝦產業。在經受住了疫情考驗及初創企業的艱難之后,企業迎來了快速增長。憑借自身不斷提升的科技創新能力,及科研協同、全球資源整合,逢時科技已經進階到“向海問藥”,推動南極磷蝦的藥用價值開發,為打造藍色藥庫貢獻力量。
樣本三,錨定鄉村與書籍的董宇輝。
董宇輝在抖音電商作者盛典的分享中講了他的三個發展方向。一是農產品,在農村出生長大的他,曾羞于提及農村與貧困的過往,“但現在覺得農村生活讓我了解了土地,還在滋潤著我,當看到一個農產品時,我好像有很多情感”,農民因互聯網而受益,讓他覺得自己的直播帶貨很有價值;二是書籍,“總有一些困難,需要在文字澄澈你的心靈后,才能給你舒緩”,他堅信互聯網可以讓人更容易尋找到好書,而非取代書籍;三是那些品質很好卻還未被看到的景區,“這些景區只是還沒有被互聯網發現,就像班里那個沒有被表揚的孩子一樣”,通過鏡頭把這些景區的好講出來,讓更多人看到。
樣本四,出海的零零后姑娘。
零零后姑娘方菁,在北京的一個中型互聯網企業工作了三年,拒絕了互聯網大公司就業的機會,開啟了一條在非洲做生意的新路子,創業不到 2 年,第一年營收 1000 萬元,超出了她的預期,2024 年她在非洲待了幾個月的時間,調研當地的需求,然后在1688上組貨,做起了出海的生意,方菁說,她在非洲、中東走了一圈,發現中國是個非常特殊的市場,基建非常完善,雖然錯過了此前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階段,但是現在到了向下扎根的年代,年輕人要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
是的,現在正是向下扎根的年代。扎根在時代,扎根在區域,扎根在鄉村,扎根在全球,提供價值,新質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