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民營企業在提高ESG管理理念認知、推廣速度與深度的過程中,通常以企業自身盈利為首要目標,缺乏對ESG管理理念的正確認知以及對實施ESG管理戰略意義的充分了解。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全面普及的大環境下,民營企業在市場化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社會經濟結構不斷轉型、優化的背景下,民營企業迎來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民營企業ESG管理現狀
一是指標量化評估困難。在對各項指標進行量化評估時,ESG管理涉及環境治理、社會治理、企業治理范圍下的眾多內容,每一個領域包含的指標不僅具有較高復雜性,而且缺乏統一的計量標準。特別是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民營企業業務內容和特點存在較大差異,無法利用普適性的量化方式。
以環境指標中的碳排放量計算為例,在制造業企業中,各項生產活動涉及的流程具有一定復雜性,生產過程中所參與的消耗品類眾多、基數較大,在對相關指標進行精確測量與準確換算時,難度較大;服務業企業在生產活動中的碳排放源頭較為分散,并且不易被察覺,無論是數據收集還是數據量化,都比較困難。包括社區貢獻水平、員工福利滿意程度等社會指標無法借助精準的數字進行衡量,這些指標大多以主觀評價為依據,導致指標的客觀性與準確性失真。再加上在收集與指標有關的數據時,收集渠道難以集中、數據質量不達標,企業內部各部門采取的數據統計口徑多元且復雜,無法精準判斷外部數據收集來源的可信度,使民營企業無法構建完整的指標量化評估體系,制約民營企業ESG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是理念認知推行慢。大部分民營企業在提高ESG管理理念認知、推廣速度與深度的過程中,通常以企業自身盈利為首要目標,缺乏對ESG管理理念的正確認知以及對實施ESG管理戰略意義的充分了解。民營企業管理人員會將ESG當作負擔,將其劃分到企業額外成本支出中,沒有充分把握住ESG管理能夠為企業長久發展創造長期價值收益這一機遇,導致企業在進行戰略規劃、配置各項資源時,沒有考慮ESG,甚至直接忽視;民營企業基層工作人員在思想意識上缺乏對ESG管理理念的深度理解,認為ESG管理與自身本職工作之間的關聯性微乎其微,導致在參與ESG管理的過程中,難以提升自身積極性。
在民營企業外部環境中,ESG管理理念的推廣和傳播也是阻礙重重,包括消費者、投資者在內的企業利益相關者對ESG管理理念的認知程度差異較大,對ESG管理理念的認可也各不相同,同時,在全面推動民營企業落實ESG管理理念方面,市場并未建立針對性的激勵機制,無法為民營企業提供充足的動力支持,開展相關工作,缺乏全產業鏈協同管理、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的管理環境,對民營企業推廣和落實ESG管理理念造成嚴重阻礙。
民營企業ESG管理現狀優化對策
首先,建立量化評估體系。民營企業在建立健全量化評估體系之前,必須對自身業務結構和生產模式進行詳細研究,明確自身所處行業的優勢、特征,在此基礎上,嚴格按照GRI標準、SASB標準等一系列國際通用ESG框架標準的結構的要求,構建一個與各方面高度匹配的企業內部指標系統。以某科技型民營企業為例,在開展研發工作時,負責人為了企業在科技行業領域中的ESG管理效果,將一部分用于創新綠色技術的科研投入歸納在環境指標中,在社會指標中歸攏了綠色技術創新中產生的數據安全管理投入和效果。在此基礎上,借助大數據技術的數據分析功能,將企業各個部門在綠色技術創新過程中產生的所有相關數據資源進行匯總,構建一個具有較高統一性的數據管理平臺,負責對這些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在大數據平臺的支持下,該企業能夠全面清洗、系統分類、綜合分析基數龐大的環境、社會、企業的治理數據,確保ESG管理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達到標準。
企業在對ESG管理數據進行定期評估與綜合審計時,還引入了第三方專業機構,確保在對企業各項指標量化評估體系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展開分析時,能夠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的優勢,為企業提高ESG管理水平提供科學指導,確保民營企業ESG信息的披露結果具有較高精準性和可信度,強化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信任。
第三方評估機構可以利用自身在實踐工作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專業客戶視角,深入剖析民營企業ESG管理數據,通過對碳排放量、能源消耗等環境指標進行分析,對員工福利、社區貢獻等社會指標展開探究,對董事會結構、反腐敗措施等公司治理指標進行詳細審查,第三方評估機構不僅能夠對民營企業現有量化評估體系的有效性是否能夠達到標準展開判斷,而且還能精準鎖定企業在ESG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針對性改進建議。在此過程中,第三方評估機構可以借助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和方法,對企業的海量數據進行了綜合清洗、詳細分類、深度挖掘。以碳排放量計算為例,第三方評估機構應該與企業生產部門積極合作,詳細梳理生產流程涉及的每一個環節,確保得到的碳排放數據準確無誤。
其次,多渠道推廣新理念。在全面推廣ESG管理理念過程中,民營企業應該從多元化角度入手,結合內部資源與外部力量共同發力。民營企業應該在設立企業文化時,將ESG管理理念與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充分整合,借助線上學習平臺、定期開展工作研討會,組織管理人員開展專業的職業培訓,將ESG管理理念的具體內容、本質意義以及其與企業戰略目標之間的關聯性對所有員工進行詳細解讀。為提高解讀效果,民營企業可以利用案例分享會議、ESG主題知識競賽等方式,不斷提升員工學習ESG管理知識、參與ESG管理的積極性,確保ESG管理理念能夠深入人心,引導員工在日常工作主動融入ESG管理理念,自覺落實ESG管理措施。民營企業還應積極參與到行業舉辦的行業研討會、行業論壇等一系列專業交流活動中,將自身在開展ESG管理工作中總結的實踐經驗、取得的管理成果與企業交流、分享,在行業內樹立自身的責任擔當形象,使企業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升。
民營企業還應加大對企業官網、社交媒體等渠道的充分利用,借助生動形象的方式和簡單易懂的話術,將企業ESG管理年度報告、ESG管理戰略規劃、ESG管理實踐案例等內容上傳其中,輔助消費者、投資者了解、接受ESG管理理念,提高ESG管理理念的傳播范圍。民營企業也可以加大與專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之間的合作力度,共同開展與ESG管理有關的實驗項目與研究課題,充分發揮知識的力量和學術價值,探索更多全新的ESG管理理念推廣渠道和思路,并不斷提升新ESG管理理念的深度和廣度,為民營企業ESG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以及可持續發展目標高質量實現提供積極助力。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對民營企業ESG管理現狀及發展建議展開的詳細分析可知:在民營企業不斷探索ESG管理的過程中,既展現出非凡的創新能力和突破力量,又面對著各種困難和挑戰。通過對民營企業ESG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明確了解在提高企業ESG管理水平中建立健全量化評估體系、積極推廣ESG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的一系列舉措可行性極高、針對性較強。未來,民營企業應始終遵循互惠互利、開放合作的經營理念,積極打造全新的ESG產品,助力行業合作、交流,共同推動ESG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單位系廣東東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