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里的人物,多有姓名,姓名的出現,還真是個事兒。第一個人物出來,好辦,姓甚名誰,一落筆就寫了。再一個出來,也這么辦,就顯得生硬了。舊小說不是難事,常是不打不相識,見了面問個來將何人,對方答個“常山趙子龍也”,往后或成仇或成友,再說起就是趙子龍如何了。新小說沒這個方便,多寫世俗生活,不會見面先來個“來者何人”,這樣就得作者在行文中介紹了。
行文中介紹一個人姓甚名誰,是插入也是停頓,有寫作經驗的人,每每感到筆下生澀,甚至難以措辭。比方說過來一個人,已經搭上話了,要說姓名,就得加上句這個人叫某某某。先介紹呢,就得說那邊過來一個人叫某某某,總之是都不順暢。
錢鍾書先生是寫小說的高手,在這上頭有常人難及的智慧,先前不留意,近年方悟出。夏志清在他的《現代中國小說史》里,說錢先生的《圍城》是最有趣和最用心經營的作品之一。過去我讀《圍城》,關注點在“最有趣”上,這兩年才轉移到“最用心經營”上來。
姓名出現的方式,頗能體現錢先生在經營上的用心。
將《圍城》全書,細細地捋了一遍,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是二十四個。以人物在書中所占“戲份”的不同,可分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道具人物三個類型。道具人物,指的是用著就來了,不用就撇開,跟戲臺上的桌子椅子差不多。書中這類人物還有幾個,有的有姓,如輪船上的侍役阿劉;有的有名,如去湘西路上遇到的寡婦的仆役阿福。還有的,戲份雖重,但是有名無姓,如汪處厚的太太,只知名字有個“嫻”字,也不能做全姓名人物考慮。
三類人物姓名開列如下,以出場先后為序。
主要人物:蘇文紈、方鴻漸、唐曉芙、趙辛楣、李梅亭、孫柔嘉、高松年、韓學愈、汪處厚。
次要人物:周厚卿、方遯齋、曹元朗、褚慎明、董斜川、陸子瀟、范懿、劉東方。
道具人物:周效成、方鵬圖、方鳳儀、方非相、方非攻、顧爾謙、王美玉。
下面,分三組將這二十四個人物姓名出現的方式捋一捋,有的周詳些,有的簡略些。
主要人物
為了便于讀者翻檢方便,不止一次完成的,先標出首次提及的文字,再標出姓名全稱出現的文字。有頁碼的數字,即可推知全姓名出現的難易。若有必要,還會稍加說明。
1.蘇文紈
第3頁(《圍城》,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本文所引都出自該版)第11行:孩子的母親有些覺得,抱歉地拉皮帶道:“你這淘氣的孩子,去跟蘇小姐搗亂!”
第29頁第8行:鴻漸已經羞憤得臉紅了,到小舅子把報拿來,接過一看,夾耳根、連脖子、經背脊紅下去直到腳跟。那張是七月初的《滬報》,教育消息欄里印著兩張小照,銅版模糊,很像乩壇上拍的鬼魂照相。前面一張的新聞說,政務院參事蘇鴻業女公子蘇文紈在里昂大學得博士回國。
前一節文字在第一章,后一節文字在第二章。
2.方鴻漸
第4頁第7行:蘇小姐聽了最后幾句小家子氣的話,不由心里又對孫太太鄙夷,冷冷說道:“方先生倒不賭。”
第6頁第8行:她(蘇小姐)鄙薄鮑小姐這種作風,不愿意跟她多講,又打開書來,眼梢卻瞟見鮑小姐把兩張帆布椅子拉到距離較遠處并放著,心里罵她無恥,同時自恨為什么去看她。那時候,方鴻漸也到甲板上來,在她們面前走過,停步應酬幾句,問“小弟弟好”。
3.唐曉芙
第49頁第11行:蘇小姐領了個二十左右的嬌小女孩子出來,介紹道:“這是我表妹唐曉芙。”
4.趙辛楣
第52頁第11行:這時候進來一個近三十歲,身材高大、神氣軒昂的人。唐小姐叫他“趙先生”,蘇小姐說:“好,你來了,我跟你們介紹:方鴻漸,趙辛楣。”
5.李梅亭
第127頁倒數第3行:三星期后,辛楣請新同事上茶室早餐,大家好認識。鴻漸之外,還有三位。中國文學系主任李梅亭是高松年的老同事,四十來歲年紀,戴副墨晶眼鏡,神情傲兀,不大理會人,并且對天氣鄙夷不理,因為這是夏歷六月中旬,他穿的還是黑呢西裝外套。
6.孫柔嘉
第127頁倒數第3行:三星期后,辛楣請新同事上茶室早餐,大家好認識。鴻漸之外,還有三位……一位孫柔嘉女士,是辛楣報館同事前輩的女兒,剛大學畢業,青年有志,不愿留在上海,她父親懇求辛楣為她謀得外國語文系助教之職。
7.高松年
第189頁第1行: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是位老科學家。這“老”字的位置非常為難,可以形容科學,也可以形容科學家。不幸的是,科學跟科學家大不相同,科學家像酒,愈老愈可貴,而科學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錢。
8.韓學愈
第200頁第6行:(孫柔嘉說:)“方先生不知道么?歷史系主任韓先生的太太,我也沒見過,聽范小姐說,瘦得全是骨頭,難看得很。”
第203頁倒數第8行:適才陸子瀟的話倒仿佛一帖藥,把心里的鬼胎打下去一半。韓學愈撒他的謊,并非跟自己同謀,但有了他,似乎自己的欺騙減輕了罪名。
9.汪處厚
第227頁第11行:胡子常是兩撇,汪處厚的胡子只是一畫。
次要人物
1.周厚卿
第27頁倒數第7行:丈母又想到死去五年的女兒,傷心落淚道:“淑英假如活著,你今天留洋博士回來,她才高興呢!”周經理哽著嗓子說他太太老糊涂了,怎么今天快樂日子講那些話。
第29頁第12行:后面那張照的新聞字數要多一倍,說本埠商界聞人點金銀行總經理周厚卿快婿方鴻漸,由周君資送出洋深造,留學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德國柏林各大學,精研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等科,莫不成績優良,名列前茅,頃由德國克萊登大學榮授哲學博士,將赴各國游歷考察,秋涼回國,聞各大機關正爭相禮聘云。
2.方遯齋
第31頁第8行:方鴻漸在本縣火車站下車,方老先生、鴻漸的三弟鳳儀,還有七八個堂房叔伯兄弟和方老先生的朋友們,都在月臺上迎接。
第31頁第12行:方遯翁把手里的折扇遞給鴻漸道:“你們西裝朋友是不用這老古董的,可是總比拿草帽扇著好些。”
第116頁倒數第11行:方遯齋老先生抱孫心切,剛占了個周易神卦。
前兩句在第二章,末一句在第四章。
3.曹元朗
第70頁倒數第5行:蘇小姐打完電話,捧了鴻漸送的花嗅著,叫用人去插在臥室中瓶里,回頭問鴻漸道:“你在英國,認識有一位曹元朗么?”
第71頁倒數第12行:門房領了個滾圓臉的人進來,說“曹先生”。鴻漸嚇了一跳,想去年同船回國那位孫太太的孩子怎長得這樣大了,險叫他“孫世兄”。
4.褚慎明
第84頁倒數第3行:方鴻漸到館子,那兩個客人已經先在。一個躬背高額,大眼睛,蒼白臉,戴夾鼻金絲眼鏡,西裝袖口遮沒手指,光光的臉,沒胡子也沒皺紋,而看來像個幼稚的老太婆或者上了年紀的小孩子……彼此介紹之后,鴻漸才知道那位躬背的是哲學家褚慎明。
5.董斜川
第84頁倒數第3行:方鴻漸到館子,那兩個客人已經先在……一個氣概飛揚,鼻子直而高,側望像臉上斜擱了一張梯,頸下打的領結飽滿齊整得使鴻漸絕望地企羨……另一個叫董斜川,原任捷克中國公使館軍事參贊,內調回國,尚未到部,善做舊詩,是個大才子。
6.陸子瀟
第201頁第7行:上課一個多星期,鴻漸跟同住一廊的幾個同事漸漸熟了。歷史系的陸子瀟曾作敦交睦鄰的拜訪,所以一天下午鴻漸去回看他。陸子瀟這人刻意修飾,頭發又油又光,深恐為帽子遮沒,與之不共戴天,深冬也光著頂。
7.范懿
第192頁倒數第1行:說著,孫小姐來了,說住在女生宿舍里,跟女生指導范小姐同室,也把歡迎會這事來恭維李梅亭。
第259頁第10行:(范小姐送趙辛楣的書,方鴻漸)翻開一本,扉頁上寫:“給懿——作者”,下面蓋著圖章。
8.劉東方
第199頁倒數第7行:(方鴻漸問孫柔嘉:)“你對你們那位系主任談過沒有。”(孫柔嘉說:)“怕死我了,劉先生要我教一組英文,我真不會教呀!”
第202頁倒數第2行:(陸子瀟對方鴻漸說:)“分好幾等呢。譬如你們同來、我們系的顧爾謙比你低兩級。就像系主任罷,我們的系主任韓先生比趙先生高一級,趙先生又比外語系的劉東方高一級。這里面等級多得很,你先生初回國做事,所以攪不清了。”
道具人物
1.周效成
第29頁第3行:他還沒有回答,丈人說:“是啊!我忘了——效成,你去拿那張報來——我收到你的照相,就教文書科王主任起個新聞稿子去登報。我知道你不愛出風頭,可是這是有面子的事,不必隱瞞。”
周效成是方鴻漸已故未婚妻的弟弟。
2.方鵬圖
第27頁第7行:(方鴻漸)忽然碰見他兄弟鵬圖,原來上二等找他去了,蘇小姐海關有熟人,行李免查放行。
方鵬圖是鴻漸的二弟。
3.方鳳儀
第31頁第8行:方鴻漸在本縣火車站下車,方老先生、鴻漸的三弟鳳儀,還有七八個堂房叔伯兄弟和方老先生的朋友們,都在月臺上迎接。
4.方非相
第116頁倒數第2行:方遯翁想起《荀子·非相篇》說古時大圣大賢的相貌都是奇丑,便索性給孫子起了個學名叫“非相”。
方非相是鴻漸二弟的孩子。
5.方非攻
第117頁倒數第9行:去年戰事起了不多幾天,老三鳳儀的老婆也養了個頭胎兒子,方遯翁有感于“丘兇戰危”,觸景生情,叫他“阿兇”,根據《墨子·非攻篇》為他取學名“非攻”。
6.顧爾謙
第127頁倒數第3行:三星期后,辛楣請新同事上茶室早餐,大家好認識……一位顧爾謙,是高松年的遠親,好像沒想到會被聘為歷史系副教授的,快樂像沸水似的洋溢滿桌,對趙李二位尤殷勤。
7.王美玉
第162頁倒數第7行:辛楣指壁上道:“你瞧罷。”只見剝落的白粉壁上歪歪斜斜地寫著淡墨字:“路過鷹潭與王美玉女士恩愛雙雙題此永久紀念濟南許大隆題。”
歸一歸類歸類相當于合并同類項,同類相聚,特征看起來更明顯些。
歸為六類,分別是昭告、聚會、串門、直白、順帶、遞進。
1.昭告類
等于出告示,說某人如何如何。蘇丈紈在第一章里,一直被稱作蘇小姐,叫什么呢?方鴻漸肯定知道,他與蘇文紈多有話語,從未叫一聲文紈。到了第二章,在周經理家里,小舅子取來報紙,看報上的新聞廣告寫著“蘇鴻業女公子文紈”,這才知道這位蘇小姐的芳名。道具人物王美玉是個妓女,她的名字是嫖客題在旅店粉墻上的,從告示的意義上說,該是一類。
2.聚會
這里的聚會,專指酒店茶館等公共場所的聚會。這類聚會,多半會有生人參加,一一介紹,最是便當。書中第三章,趙辛楣設飯局,請了方鴻漸,方在飯局上認識了褚慎明和董斜川。第四章里,又是趙辛楣請客吃早茶,讓去湘西的人認識一下,飯桌上一一介紹了李梅亭、顧爾謙和孫柔嘉。這種場合介紹人,很自然地連名帶姓一并說出,還可捎帶說一下人物的容貌衣飾、性格特征。
3.串門
串門也是聚會,情形又自不同。酒宴茶會,作家寫來即是,串門有主人在場,當然是主人介紹了。趙辛楣的出場,就是來蘇文紈家里,蘇介紹他與方鴻漸認識的。唐曉芙的全名,也是在蘇家,蘇介紹他與方鴻漸相識說出來的。兩個人串門,來到主人家,這樣的介紹不是自然,而是必須。
4.直白
直白相告,這是小說作家的特權。書中校長高松年、中文系主任汪處厚全名的出現,就是作家用直白的方式說出的。須注意的是,兩人全名出現,都是在一章的開頭,高在第六章,汪在第七章。一章開頭,相當于另辟開一方天地,無掛無礙,無依無傍,一上來就是正位,怎么說都行。陸子瀟在書中地位不高,他的出場是方鴻漸初到學校,兩人互相拜訪,也就沒有過程,徑直道出姓名,跟直白差不了多少。
5.順帶
這是《圍城》里最常用的方式。比如周效成姓名的出現,是在周家,周經理為了向方鴻漸表白,他為賢婿獲博士做了廣告,讓兒子去取報紙,一句“效成,你去拿那張報紙來”,就把這孩子的名字亮了出來。曹元朗是方鴻漸在蘇文紈家認識的,卻不是曹來了之后,由蘇介紹曹的姓名,而是方鴻漸來看望蘇,還帶來了花束,蘇一邊嗅著花,順便問方,在英國可認識曹元朗。不經意的一問,就帶出了曹的名字,再見面就輕松多了。方鴻漸、方遯齋、劉東方、韓學愈,包括范懿的全姓名,也都是用順帶的方式說出來的,只是這種順帶的程序多些,我們把它歸為另一類。
6.遞進
這一方式,書中使用頗多,最見錢先生的“經營”手段。這種方式,最大的特點是,先用一個通俗的稱呼,再一步一步熟稔,最后說出他的全名。比如方鴻漸這個主要人物,書中最早提起,是在輪船甲板上蘇小姐和孫太太的對話里,孫說男人愛賭,蘇說“方先生倒不賭”。此后好幾次,都是方先生如何如何,直到鮑小姐將兩張帆布椅子并在一起,才說“那時候方鴻漸也到甲板上來”。
再比如劉東方,是孫柔嘉找方鴻漸訴思鄉之苦,方問她,“你對你們那位系主任談過沒有”,孫說“怕死我了,劉先生要我教一年級英文”。此后一直稱劉先生,直到陸子瀟演說學校教授等級,才說出“趙先生比外語系的劉東方高一級”。包括范懿,也是如此報上全名的,先是孫柔嘉初到校,書中說她“住在女生宿舍里,跟女生指導范小姐同室”,又一學期汪太太要說媒,將她跟趙辛楣配成對兒,還是范小姐如何如何,直到范小姐送劇本給趙,趙看也不看,方鴻漸看了,發現書上寫著“給懿——作者”,這才知道范小姐的芳名是“懿”。
其他人都沒什么,只有方遯翁的大名為“方遯齋”有些蹊蹺。方老先生一出場,說了方遯翁之后,好幾處都是方遯翁。我們知道,給年高德劭者叫什么翁,是舊時代的一種尊稱;姓名三個字,略去最后一個字,在前兩個字之后加個翁。也就是說,叫“方遯翁”非是全名。哪兒出現全名呢?在方鴻漸回到自己家里,說到侄兒的名字時,突然來了一句“方遯齋老先生抱孫心切”,告知了老先生的大名。按書中慣例,大名出現以后,再說到此人,就該是方遯齋如何如何了。沒有,直到第九章,說到此老,仍是方遯翁如何如何。我很疑心這個方遯齋是錢先生的一個筆誤。不管是不是,只出現一次,總是怪怪的。
這幾類說過了,總括一下吧,全姓名出現的方式,在長篇小說中是個不容回避的話題,想寫好長篇,是得好好琢磨。從《圍城》書里的做法看,可遵循的只有一個規律,那便是,因時因地相宜,多種手法交錯使用,最好還能帶出趣味來。
2024年6月6日于潺湲室
作者:韓石山,作家,批評家。出版有《徐志摩傳》《李健吾傳》《讓我們一起謙卑服善》《圍城藝術譚》《邊將》《絨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