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長沙,別稱星沙或星城,市民以其“山水洲城”而自豪。從自然風光來說,山水洲城名不虛傳。
說山,市域內有岳麓山、大圍山、溈山、道吾山、黑麋峰、石柱峰、影珠山等十多座名山。其中,久負盛名的是岳麓山。比大,岳麓山大不過市內望城區的黑麋峰,黑麋峰面積數倍于岳麓山;比高,岳麓山高不過瀏陽市的大圍山,大圍山主峰七星峰海拔1600多米,是湘東第一高峰;比秀,岳麓山不一定秀得過寧鄉市的溈山,溈山山水相間,古樹參天,奇峰峻嶺,云蒸霞蔚。可是,岳麓山卻以其獨特的氣質,傲視群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岳麓山雄踞長沙城西,滔滔湘江水在山腳下自南向北流過。岳麓山并不高,最高處海拔300余米,可它是一座文化大山。山腳是始建于公元1792年、由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倡建的愛晚亭。1952年湖南大學重修時,毛澤東題寫了“愛晚亭”亭額。再往下不遠處,是千年學府岳麓書院,書院門前有為追念朱熹所建的赫曦臺。山上還有白鶴泉、響鼓嶺、飛來石、自來鐘等眾多景點,每一處都蘊藏著久遠的故事。
岳麓山深處古樹參天,濃蔭密蓋,溪澗清冽,似在訴說風云際會、歷史滄桑。岳麓山是景色秀美之山、文脈厚重之山,更是英雄輩出之山。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蔡鍔歸葬于此。千載岳云留浩氣,萬年湘水吊忠魂!抗日戰爭期間,湖南是正面抗戰的主戰場。山上遍布炮臺、坑道、指揮所等眾多抗戰遺跡,立有長沙會戰紀念碑,建有抗戰陣亡將士公墓。四次長沙會戰,岳麓山飽經戰火摧殘,見證了軍民可歌可泣的浴血奮戰。
如果說,長沙的山是長沙人骨子里的勇,那么長沙的水則為這里增添了幾分浪漫與繾綣。長沙位于湘江下游,水系發達,河網密布,流域面積十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三百多條。流經長沙的就有“一江六河”——湘江、瀏陽河、撈刀河、靳江河、龍王港、溈水、沙河。每一條江河,都是流動的美妙旋律——有的像氣勢恢宏的交響曲,有的似歡快靈動的協奏曲,有的如深沉優雅的奏鳴曲。
“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水路到湘江……”一首《瀏陽河》傳唱神州大地,讓湘江支流瀏陽河家喻戶曉。同為湘江一級支流的撈刀河,也頗負盛名。相傳,三國時關羽率兵攻打長沙,手中的青龍偃月刀落入河中,幸得周倉將寶刀撈上來。此后,這條河就叫撈刀河。
長沙說水,首推湘江。這條江,對于長沙更有特殊的意義。湘江自古為中原進入嶺南的水運要道。它浩浩蕩蕩,奔騰不息,氣象萬千。縱觀長沙湘江幾千年歷史,似徐徐展開巨幅畫卷,一幀幀生動逼真的畫面躍然紙上。或金戈鐵馬、刀光劍影,或焚香撫琴、輕歌曼舞,色調或渾厚或清澈,或凝重或明快……
屈原在湘江邊仰天長嘯,滿懷悲憤寫下《天問》《離騷》等偉大詩篇;賈誼在湘江邊踽踽獨行,灑淚留下《吊屈原賦》。如今,長沙太平老街行人如織,賈誼故居院內“民之治亂在于吏,國之安危在于政”的名言石刻,仍時時警醒后世。
“詩圣”杜甫在湘江一帶度過人生的最后歲月,傳說于長沙赴岳陽的小舟之中與世長辭。杜甫曾“三寓長沙”,現存約有百首在湖湘創作的詩歌,其中有五十多首作于長沙。如今,長沙湘江東岸多層仿唐建筑杜甫江閣飛檐翹角,臨江高聳,氣勢雄偉。湖湘子弟對“詩圣”的綿綿追念和崇高禮贊,恰如江閣之下奔騰不息的一江碧水,柔韌而恒久。
千百年來,“風流人物”衣袂飄飄,踏浪而至,留下了深邃的文化記憶。近年來,長沙湘江岸邊進行品質提升,綠植、雕塑、噴泉、亭臺樓閣巧妙布局。湘江風光帶將湘江裝點得更加漂亮,為古城長沙增色添彩。夜幕降臨,華燈齊放,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岳麓山挺起了長沙的英姿,“一江六河”活絡了長沙的血脈,而眾多的洲島豐富了長沙的山水儀態與色彩。列數湘江長沙段較大的洲島,有鵝洲、巴溪洲、柏家洲、橘子洲、柳葉洲、傅家洲、月亮島、甑皮洲等,光聽名字,就令人神往。一洲一景,洲水交相輝映,就像一串珍珠撒在水面上。
洲中翹楚當數橘子洲。湘江在長沙穿城而過,將城區一分為二,過去主城區在河東,現在河西正“長高長大”,車水馬龍,欣欣向榮。橘子洲,正位于湘江流經長沙城區段的江中心,是湘江下游眾多洲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橘子洲由南至北,四面環水,似一艘巨艦于江面乘風破浪。據史載,橘洲生成于晉代,為湘江沖積沙土而成。清代時形成上洲、中洲、下洲三島。而今演變成一列長島。
橘子洲核心景區為洲中最為“點睛”部分。景區內有洲頭廣場、問天臺及望江亭等景點,而位于洲頭的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是星沙之城的醒目標志。雕塑與橘子洲、滔滔江水和巍巍岳麓融為一體,組成一幅宏闊優美的畫卷。
山好水好洲好,乃自然之恩賜。可是,名城之所以成為名城,須環境、人文、產業、交通、管理兼備,厚重文脈和時代精神交融。今日長沙,先進研發制造業集優成勢,交通運輸日益發達,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湖湘文化展現新魅力。湘菜火遍大江南北,“臭干子”“糖油粑粑”“原湯米粉”等成為美食長沙的“舌尖地標”。長沙變成了地地道道的“長紅”城市。
山靈水秀洲美,乃歷史名城之幸。這座名城充溢著一往無前的浩然正氣、英雄氣概,正是其熠熠生輝的內核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