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藝術史學家亞當·比羅和卡琳·杜普利茨基的《天才留步》,是一部圖文并茂的西方藝術史著作——它并不是一部艱深晦澀、充斥著學術名詞的西方藝術史著作,而是一部匯集了眾多西方藝術家的趣聞逸事、涵蓋了西方文藝復興至新藝術運動時期藝術發展線索的著作。兩位作者試圖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呈現西方藝術的歷史,讓大多數普通讀者都能夠讀懂它、接受它。他們用輕松的故事講述歷史,根據時間和地域劃分書中的內容和板塊,盡量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包容更多的信息量。尤其別出心裁的是,對于藝術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用圓形標簽“天才留步”來提醒讀者注意,在書中起到了一種提綱挈領的作用。

西方藝術史上的14世紀至19世紀,對應的乃是文藝復興初期至新藝術運動時期,這一時期包含了人文主義的發軔、古典藝術的復興、科學和藝術的繁榮,以及工業化所帶來的技術革新和藝術嬗變……書中第一個被標注為“天才留步”的藝術家,是被稱為“偉大的藝術革新者、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喬托。如果說西方繪畫藝術的興盛是一代代畫家賡續與傳承的結果,那么,喬托無疑具有開山之功。
發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被時人認為是一個“重生”的時代。這是與當時的時代環境分不開的,中世紀晚期的意大利既是資本主義因素最發達的地區,又占據著羅馬古典文化的中心的位置,以此成就了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傳奇。書中連續三個被標注為“天才留步”的藝術家: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是為“美術三杰”,即代表了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最高成就。其中,達·芬奇是一名私生子,在鄉野長大,沒有上過大學,卻憑著對世間萬物的好奇與驚嘆之心,一步步成長為一個“天才”;米開朗琪羅曾經在畫家基蘭達約的工坊做學徒;拉斐爾則成名甚早,卻又英年早逝。他們都是杰出的藝術家,同時又是世俗社會中的凡人,他們的出現,標志著文藝復興進入了鼎盛時期。
閱讀《天才留步》,縱觀西方藝術的歷史,我們不僅可以看出數百年來西方藝術發展的明晰線索,同時也能夠認識到,每一個藝術家的應運而生,其實都與他處身的時代和環境密切相關——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都在試圖表現自己的心靈,盡管他們的表現方式不同,對藝術的追求也不盡相同,但他們的藝術創造本身,即意味著去盡可能地表現新的情感、意向和境界,進而創造出與之相應的新的藝術語言和方法。換句話說,藝術史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無論是思想觀念的,還是藝術形式的:繼承,變革;再繼承,再變革。正是在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藝術才最終實現了多元并存與推陳出新。
以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為核心,收錄了作者本人撰寫的相關回憶、隨筆、演講、訪談和論文等,反映了張西平教授在漢學研究方面的理論思考與隨想感悟。全書整體分為“師友情緣”“游心之語”“師生之誼”“學術訪談”和“漢學探源”五個部分,較為全面地展示了作者的學問歷程、學術交往以及教學感悟、研究工作等方面的點滴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