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26日,“江南書局·絲路之光”在新疆喀什開業,重燃書店價值。盡管實體書店在數據報告中已鮮少被提及,反映出其困境,但我們仍堅持書店的意義。在喀什,我們證明了書店仍有其獨特價值。
2023年下半年,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聯系到上海新華傳媒,提出想要在喀什地區籌建一家書店以服務當地青少年兒童。于是我們前往喀什當地進行調研,發現當地生育率較高,青少年兒童人口數量大,而兒童高品質閱讀的資源卻相對匱乏。同時,喀什也是旅游城市,一定的客流可以保證項目的日常營收平衡。于是雙方一拍即合,決定要為當地的孩子打造一個高水準的閱讀空間。
我們的項目因地理位置和溝通障礙遇阻,且受春晚喀什分會場影響,旅游潮導致原選址被租,推進困難。不得已的情況下,2024年3月,我們再次前往喀什當地重新選址,與當地社區街道多次溝通,對方了解到我們書店是服務于當地兒童后,最終愿意提供社區下屬一處空間作為經營場所。屬地街道對項目的信任及大力支持,使得項目得以順利推動。
喀什5-10月為旅游旺季,項目工期緊迫。面對地理位置偏遠和物流挑戰,通過內地預制、專車物流和24小時施工,克服水土不服等問題,項目最終如期完成。
在項目施工的過程中,和當地小朋友有了如下對話:
“這里是開什么店呀?”
“這里開的是書店呀!”
“那我們能看書嗎?”
“當然可以!這家書店就是為你們開的?!?/p>
聽了這些話后,這些天真無邪、質樸的孩子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們毫不猶豫地加入打掃衛生、搬運商品的行列中。原本還在擔憂這里是不是真的需要一家書店的心放下了一半。2024年6月底書店終于完成了全部工程,開始運營,孩子們成為首批顧客。
我們在給孩子們的圖書選品上也是精挑細選。除常規的兒童文學外,選品還包括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繪本,如節氣、神話故事、中華傳統故事、各民族風俗等,此外,還從國際化視野出發為孩子們挑選藝術、哲學內容,在美育上給孩子們以啟蒙。由于項目圖書的承載量有限,因此在對每個品種的選擇上都是反復比較,既希望盡可能以比較完整的體系呈現給孩子,也著重考慮每本書對當地孩子的適讀性,不僅要內容優質,還要適合當地的孩子,經過反復幾輪的篩選才最終確認了每本上架的書籍。
在開業的第二天,一個小女孩小心翼翼地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一筆一畫認真寫著一些作家的名字。小女孩告訴我:“這些是我在語文書上讀到過的課文里的作者,我還想看他們其他的作品?!币凰查g,作為書店人許久未體驗過的“被需要感”涌上心頭。我小心翼翼收起紙條,在店里找出來部分女孩要的書,也答應下次補書的時候一定給她添上。
新疆孩子純真熱情,他們每天在書店里毫無保留地用唱歌跳舞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心情。開業的這些天,孩子們按時按點地來到書店,安安靜靜地拿起一本又一本書從下午讀到傍晚。社區的工作人員善意地提醒我們說,孩子們拆了太多書,很快就會被翻舊翻壞。我們回復說,書只有被打開、被閱讀、被需要的時候才會產生價值,很多書店多少書籍一年又一年躺在書架上都等不來一位愿意打開它的讀者,書能被孩子打開、閱讀、喜歡,也是一種難得的緣分。
我們帶來了傳統游戲投壺,孩子們喜歡每天在書店里反復練習,我們分享了投壺代表的中華文化歷史故事。每一次投擲都是對傳統文化的一次探索和體驗。他們也會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書店的愛,除了會在店里唱歌、跳舞,有時也會坐在窗邊邀請游客進店喝杯咖啡。隔壁鄰居的小女孩生日,小女孩熱情地送來切好的蛋糕,并端來家里現蒸的薄皮包子分享,邀請我們去家里一起跳舞。
在項目開始前,我一直以為這只是一個服務當地孩子的書店,書店開業之后我才發現,這個過程中自己也被深深滋養了。這個夏天很熱,但是更熱的是被喚醒的作為書店人的價值感,看到孩子們滿意的笑容,忽然覺得這幾個月,日日夜夜的努力和奔赴總算有了意義。
當然,作為一家書店,努力達成一定的銷售來維系日常的運營也是很重要的。作為一家坐落于旅游景點喀什古城的書店,游客的消費是我們重要的收入來源。“江南書局·絲路之光”沒有把自己變成一家俗套的旅游紀念品打卡店,在商品上用心準備。書籍選題上,除了幾乎占據書店一半資源的少兒書籍外,給游客準備了圍繞上海海派和喀什絲路雙城記的選題,更有精挑細選適合旅行途中攜帶的文庫本,滿載兒時記憶的連環畫。
文創的版塊以“發現中國韻”為主題,選擇了上海及全國各少數民族的非遺商品。有上海松江的非遺老布,每件商品都是以民間收集來的50年以上的手工紡織布制造,還有上海金山農民畫。放眼全國,我們挑選了云南白族的甲馬文創周邊、貴州苗族泥哨,泥哨彩繪裝飾考究,借鑒了當地苗族刺繡、挑花、蠟染等民間藝術,傳遞出“中國美”。
盡管非遺文創商品銷售難度大,我們仍堅持其文化價值。本以為飲品銷售占主導,但實際上,通過講述產品故事,飲品、文創、圖書銷售已基本持平,文創有時甚至超過飲品。
未來,我們還將計劃開展更多文化活動,以豐富當地兒童的生活。書店不僅是閱讀空間,更是文化交流的舞臺,我們期待與每一位讀者共享書中的世界,共繪“絲路之光”新篇章。
(源自《出版人》,幸享華薦稿,有刪節)
責編(見習):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