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反抗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對流量的反抗,也是向流量低頭。如今,很多平臺豎屏的流量都比橫屏高,不少創作者辛苦拍的作品可能還沒有別人隨手拍的數據好,“橫構圖是對豎屏時代的反抗”這個話題甚至逐漸成了流量密碼。橫構圖也好,豎構圖也罷,并無優劣之分,優質的作品無論用哪種構圖方式,都能觸動人心。

77歲的美國攝影大師斯蒂芬·肖爾憤然離席中央美術學院講座,這件事的起因是肖爾在講座中談及注意力的話題,但卻發現臺下的很多觀眾從頭到尾都在看手機。中央美術學院的工作人員以及現場的部分觀眾表示這可能是一場誤會,大家其實是在用手機記筆記。肖爾近幾年頻繁走進中國大眾的視野,此次“憤然離席”,是否意味著肖爾原本就沒有在本質的意義上被中國攝影界所接受?

市面上的美顏濾鏡多得令人眼花繚亂,ReminiAPP推出的AI黏土濾鏡反其道而行之,打破傳統審美觀。搞怪的表情,略顯滑稽的效果,以“丑萌”成功引起了年輕人的注意,照片中的人物可以呈現出黏土的質感,頗有定格動畫《小羊肖恩》的風格。美顏背后愈演愈烈的容貌焦慮,在審美標準越來越單一的當下,有生命力的、粗糙但真實的照片正在被更多人看見和喜歡。

自拍旅游打卡現象正在導致歷史地標面臨被毀壞的危險,不少旅行和拍照的意義更多是為了獲得點贊與關注。國內很多著名景點擠滿了“一生都在追求出片”的游客,商拍攝影師長期霸占“出片點”也引發了很多普通游客的不滿。“毛坯的人生”與“精裝的朋友圈”之間的巨大割裂感,一方面源于網絡時代的認同需求,另一方面折射了人們的攀比心理。在保證自身安全和不破壞歷史文化地標的前提下,記錄美好的旅行回憶以及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真實的“生活碎片”是對生活的熱愛。但是為了追求表面的完美,等來的可能不只是“禁止商拍”,而是“禁止攝影”。

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業展上,一件造價超過兩萬元的紙箱作品《超級蜂巢》被評為“一堆垃圾”,有人說:“如今的藝術越來越看不懂了。”看不懂的藝術才是高級的嗎?看展看不懂是一件壞事嗎?“看不懂”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次難得的突破思想邊界和沖破信息繭房的機會,每個時代都有“看不懂”的先鋒藝術,如今習以為常的“傳統”可能就是曾經的“先鋒”。不過,如果故弄玄虛,自相矛盾,就沒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