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關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世界性議題,亦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立足我國基本農情、糧情,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糧食安全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推動糧食安全工作走深走實。
嚴守耕地紅線。當前,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城市建設占用耕地現象時有發生。針對我國耕地“非農化”問題、基本農田“非糧化”傾向,一方面要做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在嚴守耕地紅線的基礎上,按照一定比例將達到質量要求的耕地依法劃入,并對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嚴防城市建設擠占優質耕地。另一方面,要依法依規做好耕地占補平衡,既強化土地用途管制,嚴控非農建設、農業結構調整等各類活動對耕地的占用,又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按照“占多少,補多少”的原則,確保補充的耕地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產能不降。
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農業科研人員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要深入田間地頭搞科研,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取得更加符合實際需求、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科技成果。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導科研機構、企業加大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鼓勵社會組織廣泛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形成公益性與市場化并存的糧食技術推廣力量,及時將先進技術推廣到田間地頭,讓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同時,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等方式將科學知識傳授給農民,培養具有豐富科學知識和熟練操作技能的新型農民隊伍。
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在糧食價格上,完善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和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農民預期收益。在生產補貼上,優化補貼結構,逐步擴大覆蓋范圍,完善相關惠農政策,提高補貼政策指向性和精準性,充分釋放政策拉動效應。在農業保險上,大力鼓勵農民積極參保,繼續實施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幫助種糧農戶有效抵御風險,切實提高惠農實效。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上,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服務方式。
建立區域協同機制。端穩“飯碗”不是主產區一方的責任,需要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共同發力。除了常規的資金補助外,還應發揮主銷區在產業、人才、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優勢,推動主產區做好糧食生產經營,實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區域經濟發展雙贏。各地各級政府要增強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意識,理清不同地區在國家糧食安全體系中的功能屬性,壓實各方責任,建立保障機制,嚴格進行績效考核。
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確立“大食物觀”,要求由單一“保數量”擴展到多元“保數量”“保質量”。要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前提下,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同時要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發展生物科技、生物產業,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
作者單位: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